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以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有氧呼吸 B.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一定不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D.一定是无氧呼吸 2.(2012·六安模拟)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增多,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3.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 A.1∶2 B.1∶1 C.2∶3 D.4∶3 4.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2,以下哪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用一株幼小植物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酵母菌在进行细胞呼吸时一定释放CO2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 6. (2012?天津模拟)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6部分来自叶绿体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7.(201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8. (易错题)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9.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①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②稻田定期排水 ③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④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12·亳州模拟)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 (易错题)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2分) (2012?安庆模拟)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图,据图分析回答:  图乙 (1)图甲中a、b、c、d四个生理过程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_______________,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化学反应S表示的生理反应可对应图甲的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化学反应T表示的生理反应可对应图甲的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 (3)图乙中高能化合物Y表示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 (预测题)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图所示。  (1)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填写供选答案的字母): 供选答案: A.H2O+CO2 B.酒精+ CO2 C.丙酮酸 D.无反应 实 验 终产物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 mol)的葡萄糖溶液 甲    乙    丙   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 mol)的丙酮酸 甲    乙    丙   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 甲    乙    丙   (2)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三,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试管。 15.(18分)(探究创新题)如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本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盛清水试管和盛溶液A试管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推移,盛清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用有关化学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但一定不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2.【解析】选D。无氧呼吸是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的,缺氧时无氧呼吸增强,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多,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pH下降。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多少与氧气无关,影响第三阶段进行的因素是氧气含量,D项错误。 3.【解析】选D。根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相等,而乙酵母菌只放出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氧气=(6+2)∶(6+0)=4∶3。 4.【解析】选B。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要吸收CO2,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5.【解析】选D。细胞呼吸是活细胞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均有CO2;叶肉细胞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 6.【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①明确有氧呼吸的原料和产物。 ②掌握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 (2)解题关键: 判断有氧呼吸产物3、7、8的名称,由此推出5→7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2→3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析】选C。从图中判断1~8依次是葡萄糖、丙酮酸、CO2、H2O、[H]、O2、H2O和能量。丙酮酸产生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约40%储存在ATP中,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晴朗的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很强,不仅充分利用了线粒体产生的CO2,还要从外界吸收CO2,同时其产生的O2除了供线粒体利用外,还有剩余,释放到大气中。 7.【解析】选B。种子风干脱水后,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降低,代谢缓慢,因此呼吸强度降低,不是增强;土壤淹水后,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根系发生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繁殖;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加快,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8.【解析】选B。据图分析:在氧浓度为a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XY=YZ,说明有氧呼吸吸收的O2(也反映此时的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据此不难得出A、C、D项是错误的。 【方法技巧】根据数值巧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3)若有H2O产生,一定是有氧呼吸。 9.【解析】选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以免厌氧细菌大量繁殖。稻田定期排水则是为了使根部有充足的氧气进行细胞呼吸。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则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强度。 10.【解析】选C。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第三阶段[H]和④氧气结合反应,释放的能量③最多;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产生①的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产生②③的阶段在线粒体中;乳酸菌是厌氧生物,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11.【解析】选C。蛔虫是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线粒体退化,进行无氧呼吸;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发酵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高等生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误区警示】本题四个选项均可能误选。首先认为动物细胞全进行有氧呼吸,误选①②;其次认为人体无氧呼吸产生CO2而排除③;最后由于不明确发酵的概念而排除④。 12.【解析】选C。小麦种子在光照下和黑暗环境中都只进行细胞呼吸,因此不会有O2释放;当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时可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时则测定O2消耗量。 13.【解析】图中a表示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是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过程消耗ATP,b、c、d三个过程产生ATP。图乙中化学反应S表示的生理反应是光合作用,化学反应T表示的生理反应是细胞呼吸,高能化合物Y表示的是ATP,其结构简式是A-P~P~P。 答案:(1)c、d b、c、d b、d (2)a、c b、d (3)A-P~P~P 14.【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完整的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 (2)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直接利用的物质是丙酮酸。 2.解题关键:甲只含细胞质基质,其中的酶可催化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及无氧呼吸;乙只含细胞器,其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丙含有酵母菌细胞的各部分,存在催化两种细胞呼吸方式的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也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1)实验一:葡萄糖在甲中产生丙酮酸,因有氧存在,发酵作用受到抑制,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法按无氧呼吸的过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乙中由于没有使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因而不能进入线粒体完成反应;丙中含有催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种酶且氧气充足,因而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二:甲中因有氧存在,加入的丙酮酸发酵作用受到抑制;乙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丙中的过程同实验一。 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经发酵作用产生酒精、CO2;乙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丙进行无氧呼吸。 (2)荧光素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需消耗ATP。有机物分解放出的能量越多发光越强,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多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答案:(1)C D A D A A B D B (2)一 丙 15.【解析】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首先要除去O2,可通过加热煮沸;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高酶会变性失活,因而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为避免盛溶液A的试管中的O2进入圆底烧瓶,特设盛清水的试管过滤;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气体CO2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当CO2经过盛清水的试管时,会有气泡冒出;当烧瓶内葡萄糖逐渐耗尽时,盛清水的试管内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则会消失;若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则溶液A无混浊现象,原因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CO2。 答案:(1)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CO2 (2)进一步过滤氧气,防止盛溶液A的试管中的氧气进入圆底烧瓶抑制酵母菌发酵 (3)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冒出 溶液变混浊 (4)葡萄糖逐渐耗尽 酒精溶液 (5)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圆底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酶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适宜温度 (6)无混浊现象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