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是关于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3.(2012·马鞍山模拟)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DNA中 C.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中 4.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基,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培养基,③要用液体培养基 C.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型和R型两种菌落 D.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型或R型一种菌落 5.(2012·淮北模拟)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6.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感染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7.(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8.(2012·南京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一些特点,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得到的结论  A 加热杀死的S型菌仍能使R型菌的后代转化为S型菌 DNA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B 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但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 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C 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 DNA能储存遗传信息  D 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一起培养,有S型菌生成 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9.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小鼠体内出现S型活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0分) 11.(24分)(2012·唐山模拟)十九世纪末,花叶病在俄国迅速蔓延,使农民的烟草收入大幅减少。这件事引起俄国彼得堡科学院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的注意,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1)伊凡诺夫斯基由实验①得出结论是:传染花叶病的元凶藏在患病植株的________里。 (2)实验②可以说明这种病原体很小,能通过_____。实验③说明引起花叶病的病原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情况是病原体能分泌致病毒素。 (3)实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一种________,因为只有活着的生命体才能在烟草中继续__________,并使浆液的致病性逐渐增强。 (4)这些元凶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微生物呢?伊凡诺夫斯基决定把上述浆液接种在几十种营养物质丰富的_________上,结果没有获得任何菌落,这说明花叶病病原体只能____________才能繁殖。现在,我们知道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是__ ____________,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2.(26分)(2012·合肥模拟)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做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注:○为S型菌落,●为R型菌落);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你现有的知识分析,“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____________,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可降解DNA)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分为三份,标号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出实验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2.【解析】选D。在实验之前,需要对噬菌体的DNA进行标记,由于噬菌体是进行寄生生活的,所以必须用活的含有32P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然后再将其和不含有32P的大肠杆菌的培养液混合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再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大肠杆菌分开进行检测。 3.【解析】选C。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时,所用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含15N,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含有15N 。 4.【解析】选C。图示中①表示从活S型细菌中分离出蛋白质、DNA等提取物;②表示将S型细菌中的提取物分别与活R型细菌混合;③表示将含有S型细菌提取物的R型细菌悬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由于DNA是转化因子,结果加S型细菌DNA组将出现S型和R型两种菌落。 5.【解析】选C。用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只能留在细菌的细胞外。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细胞外的噬菌体及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是让上清液中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因此,搅拌越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得越彻底,b中放射性越低,如果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彻底分离,则b中不含放射性,故A、B都正确;上述实验并没有“示踪”DNA在遗传中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正确;b中理论上不含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错误。 6.【解析】选D。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叶片,因此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7.【解析】选C。DNA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蛋白质不能自我复制,故选项C说法不成立。 8.【解析】选A。加热后蛋白质变性,细菌死亡,但是DNA仍具有转化功能,因此可证明DNA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故A正确;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但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B错;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故C错;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一起培养,有S型菌生成,说明控制荚膜形成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故D错。 9.【解析】选B。32P、35S标记不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误区警示】含DNA的病毒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RNA的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即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不能体现“主要”字眼。 10.【解析】选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将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成具有活性的S型细菌。但在转化之前小鼠的免疫系统对R型细菌进行攻击,导致其数量下降。但是一旦S型细菌转化成功,S型细菌的毒性使小鼠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最终两种细菌的数量大大上升。 【方法技巧】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 (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 (2)适量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也增加。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 11.【解析】(1)从题图“病叶捣烂,调成匀浆、接种”,健康植株也患病很容易得出结论:传染花叶病的元凶藏在患病烟草的叶片里。 (2)经双层滤纸过滤后,仍能使植株患病,说明病原体很小,能通过滤纸。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使植株患病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细菌等较大微生物产生了致病物质;另一种情况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了花叶病。 (3)由于等量的浆液使患病植株的发病情况出现差异,说明浆液中病原体的数量不同。只有生命体才有增殖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出花叶病的病原体很可能是一种很小的微生物。 (4)由于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增殖,因此在培养基上是得不到“菌落”的。 答案:(1)叶片 (2)滤纸 病原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3)微小生命体 繁殖 (4)培养基 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中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和RNA 12.【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 验证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2.解题关键 首先明确科学探究的思路,其次实验设计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 【解析】(1)本实验为对照实验,1、2组分别单独培养正常的R型细菌、S型细菌,它们都能正常繁殖,再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单独培养则没有出现S型细菌,但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培养,则在培养基中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1、2、3组与4组对照,从而得出推论: 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型细菌变成S型细菌”这一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NA比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2)①第二步:A、B、C三组实验作对照,目的是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因此在C中应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以作对照。 第三步: 培养基准备好后,再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培养。 ②实验结果应是:A、C组培养基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③转化因子是DNA,且DNA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起到转化因子的作用。 答案:(1)②1、2、3组 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基因重组 DNA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2)①第二步: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三步: 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②A、C组培养基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③完整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