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5课时:实验 1.(09东台)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2.(09姜堰)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视野都很灰暗,只看见大概的细胞轮廓而无法看清细胞中脂肪,那么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反光镜没有调节好 B.没有用物镜 C.装片中的标本没有对准通光孔 D.装片上没有标本 4.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有关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高考资源网KS5U.COM]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6.(09姜堰)下面是一组鉴别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实验,其中的数字分别代表 A.①葡萄糖、②苏丹Ⅲ、③紫色、④二苯胺 B.①蔗糖、②苏丹Ⅳ、③紫红色、④碘液 C.①还原糖、②苏丹Ⅳ、③蓝紫色、④硫酸铜 D.①果糖、②苏丹Ⅳ、③紫色、④二苯胺 7.(09南通)下面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②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看到的分生区细胞在右下方,为使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③向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可出现砖红色沉淀;④向蛋清稀释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水浴加热可出现紫色;⑤用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⑥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⑦各种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确保单一变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⑦ 8.(09泰州市期末联考)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标本染色较浅,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9.(多选)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Ks5u.com]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DNA与RNA分布观察: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水解→染色→观察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1 2 3 4 5 6 7 8 9             10.(09盐城中学)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特点是 。 (2)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可溶性糖含量最终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