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定时练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 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经吸收后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 答案: A 2.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答案: D 3.(2011·龙岩二模)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图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答案: D 4.如下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利用有机物,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功能 解析: 该生态农业模式把物质和能量进行多级利用,通过改善流通环节提高了利用率,同时又防止污染环境,但该系统中并没有增加能量流动的环节和传递效率,只是使物质“废物资源化”。 答案: B 5.在如右图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10 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 A.300 g           B.450 g C.900 g D.1 800 g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根据图示,可先将食物网拆分为3条食物链:①植物→兔→猫头鹰;②植物→鼠→猫头鹰;③植物→鼠→蛇→猫头鹰。根据猫头鹰的食物比例可知,增加的10 g体重中4 g来自①、4 g来自②、2 g来自③,计算最少消耗植物量,则按照能量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则①需要消耗植物量为:4×5×5=100(g);②需要消耗植物量为:4×5×5=10(g);③需要消耗植物量为:2×5×5×5=250(g),故总共消耗植物450 g。 答案: B 6.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据图2可知Ⅳ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 C.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25 kg D.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Ⅰ,相当于图3中的A 答案: B 7.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 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D.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 C 8.如右图表示C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有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但转化形式不同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答案: C 9.(2011·杭绍金温衢七校联考)如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E1、E2、E3、E4分别表示流入牧草、昆虫、鸟、鹰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物形成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基本一致 B.(10%)3≤E4/E1≤(20%)3 C.牧草的大部分能量传给了昆虫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而言,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因此鹰从牧草处获得的最多能量为(20%)3(E1),最少能量为(10%)3(E1);牧草传递给昆虫的能量最多为20%;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相互制约),使其数量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 C 10.(2011·杭州二中月考)若某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解析: 食物链中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故A正确;a→b→c→d构成一条食物链,若b种群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内,则b捕食的a种群数量下降,以b为食物的c增加,d也随着增加,故B正确;若M1<5M2,说明a生物的总能量无法维持b生物的生存,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故C正确;能量逐级递减,是指前一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而不是指营养级中的个体,故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不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故D错误。 答案: D 11.(2011·济南模拟)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B 12.下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 250 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为10%~20% 解析: 甲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75+875+200)J/(cm2·a)=1250 J/(cm2·a),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5%,能量流动研究的水平一般在营养级水平,所以D项错误。 答案: D 13.(2011·巢湖二模)如下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解析: 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②去路有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消耗等,所以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所以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所以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而不包括④途径。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4.(2011·西安模拟)如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过程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缺少________(填字母)呼吸作用过程,碳元素在图中④、⑤过程中均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是________,A与B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图中A、B、C、D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如果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44 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4 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______mg。 (4)图示食物链中,若A体内有60 mol的葡萄糖,则流入C营养级体内并直接被其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最少是______mol葡萄糖的能量。 (5)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B、C 有机物 (2)生产者 捕食 群落 (3)66 (4)0.6 (5)增加物种的种类 15.(2011·广东卷)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并引起全球气温变暖。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发生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3)碳循环 CO2 (4)光反应 有机物 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据图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 (2)从A到B和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成分中A属于________,D属于________。 (5)从理论上说,在研究生态系统功能时,若生态系统中没有________成分,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可以进行的。 解析: 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5+175+200=1 250 kJ,A→B的传递效率为×100%=16%,B→C的传递效率为×100%=15%。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各营养级生物的自身消耗和不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从图示可以看出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消费者不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联系的直接环节,因此从理论上说,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仍可进行。 答案: (1)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1 250 (2)16 15 (3)各营养级自身消耗一部分能量,仅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4)生产者 分解者 (5)消费者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