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定时练习:稳态与内环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答案: D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条件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用越强,代谢越快 答案: A 3.下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C是肌细胞,一段时间的剧烈运动后图示A端血浆乳酸含量增加 B.一段时间的剧烈运动后,A端血浆pH高于B端pH C.若C为肝细胞,饭后一小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达到较高水平 D.若C为垂体细胞,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3运输到靶器官 答案: A 4.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解析: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细胞内合成,激素在核糖体或是细胞质中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因此①③⑥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或是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中,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 答案: D 5.(2011·临沂质检)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答案: D 6.(2011·广州质检)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解析: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液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液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 C 7.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解析: 据题意可知: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脏,当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裂后大量进入血浆,因此血浆中转氨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答案: B 8.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9.(2011·佛山一中第一次模拟)ATP是细胞内的能量物质,医疗上用ATP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ATP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穿过多少层细胞膜(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答案: C 10.(2011·宁波质检)如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 C 11.(2011·开封模拟)下列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 答案: D 1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积累所致 B.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兴奋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答案: C 1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一定量的盐酸滴定等量的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C.0.9%的NaCl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是因为血浆中的NaCl浓度也为0.9%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2011·福州质检)如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填标号)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 CO2扩散的模型(如上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 (1)①与③、②与③ ③④ (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 (3)① ⑤ (4)如下图所示  15.(2011·烟台调研)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序号或字母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③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内刺激如____________和外界环境刺激如________的作用下,C过程会增强,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图中A的分泌量的多少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 (4)营养不良常会导致机体组织水肿、免疫力下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在识图。从图中已有信息可知①为内分泌系统,③为突触,D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为肾上腺素,其分泌增加有两个诱因:血糖水平降低或应激状态(如紧张、寒冷)。激素分泌为负反馈调节,A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量是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调节。营养不良使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进而影响渗透压、免疫等功能。 答案: (1)内分泌系统 突触 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血糖浓度降低 寒冷(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体合成减少 16.(实验探究)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管颜色变化。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所以首先应该分组、编号(如:甲、乙、丙),在取用实验材料和设计步骤的时候要注意“三等”——等量、等浓度,还有一个就是等条件。等条件是指除了自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等,保证单一变量。 答案: (1)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 mL 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活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 min ③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编号),做成临时装片 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结果: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破裂 (2)①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值也基本不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