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种群密度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 【解析】种群的各个特征对种群的数量变动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这三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或者对种群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是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2. (2010·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B. 在自然界中,种群不可能按“J”型曲线无限增长 C.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方式呈“S”型曲线 D. 在一定的时期内,某种群的增长先出现“S”型曲线 【解析】种群在自然界中先出现“J”型曲线增长,后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并出现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在种群迁移到新环境初期,由于环境条件优越,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出现“J”型增长。故A、B、C正确,D错误。 【答案】D 3. 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哪一段曲线中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生长速度的限制因素(  )  A. EF段 B. BD段 C. DE段 D. CB段 【解析】结合题图中鼠群生长曲线图可以发现, BD段、DE段个体数量增加较快,进入EF段,鼠的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起来,说明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食物开始出现不足而限制了鼠群的繁殖率,故正确答案A项。 C.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 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Ⅰ和Ⅱ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同,种群的组织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入衰亡期。 【答案】B 2. 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有影响。 实验设计: (1)取两支相同试管分别加入5 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7天。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观察7天。 【答案】(2)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 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 (4)将两试管分别送进4℃的冰箱冷藏箱和25℃的恒温箱 (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   1.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 A. 甲=乙 B. 甲<乙 甲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C 2. (2010合肥八中模拟)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  A. 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B. 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 C. 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 D. 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 【解析】据图可知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中夏季无交叉,而秋季有交叉点。则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答案】A B.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