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7 信息迁移类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研究还发现,端粒酶的活性和癌变密切相关。在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A.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 B.端粒酶活性很高时可能会导致端粒变短 C.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a D.细胞增殖的代数可能和端粒的长短有关 2.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 3.科学家通过构筑三维模型显示了不同的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的机理;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线粒体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下图是核糖体沿着mRNA链合成多肽链的示意图。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聚核糖体能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且能将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如用于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等 B.抗生素是通过特异性抑制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的,利用真、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差异,可找到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 C.将某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发现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可推断该RNA聚合酶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指导合成的 D.亲子代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翻译过程实现的,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4.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们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熊虫体内的酶在-271℃时全部失活 B.熊虫在“隐生状态”下体内的自由水全部变为结合水 C.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 D.熊虫在“隐生状态”时,体内不消耗能量 5.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6.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基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2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3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D.从CO2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二、双项选择题 7.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ATP)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DNA中也含有可以表达的基因 B.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可直接抑制细胞吸吸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8.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运输到花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70年后人们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开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成花素能诱导花器官的形成,可能是一种植物激素 C.成花素合成后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D.成花素基因只存在于植物叶片中而不存在于芽中 三、非选择题 9.下图甲是研究某植物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乙图和丙图表示天气晴朗时该植物在春季和夏季的一昼夜内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特有的ATP来源是____________。在A→C区间范围内C3的量________(增加、减少)。 (2)用生长旺盛的该植物的叶片提取和分离色素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在滤纸条上色带最宽的色素是________。 (3)图乙中,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4)图丙中,时间段e~f内CO2吸收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和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________。 10.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如图中染色体两端所示)通常是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它们能防止不同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引发癌变。但是,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丢失一部分;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逐渐变小。端粒酶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对端粒有延伸作用。  (1)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改变。 (2)端粒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酶。 (3)科学家发现精子中的端粒长度与受试者的年龄无关。这是因为精子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成果有望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人类身体健康。 11.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①无论是哪种信号分子,必须先与相关________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请你根据图中的提示判断胰岛素最可能与甲和乙中的哪种模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酰胆碱也是一种信号分子,它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哪种模式相同?__________。有一种美洲尖毒可以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若美洲尖毒进入人体以后,其效应是______________。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酶的作用是清除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以后引起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①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__(只填写一种结构)。 ②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__(只填写一种结构)。 ③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 答案 1.B 2.C 3.D 4.C 5.C 6.A 7.BC 8.CD  9.(1)光反应 减少 (2)铅笔和吸取少量滤液的毛细吸管 叶绿素a (3)S1>S2+S3 (4)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或光反应产物减少) (5)丙 10. (1)易位 数量 顺序 (2)可利用某段RNA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逆转录 (3)端粒酶能正常表达,使端粒保持一定的长度 延缓衰老,控制癌症 11.(1)①受体 乙 ②乙 兴奋不能传递 突触后细胞持续兴奋 (2)①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②效应器(或传出神经) ③反射弧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