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T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以及脂肪、糖原进行有氧分解时所释放能量的比较。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 (1)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过程中[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场所; (2)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在参与有氧呼吸时,前者释放的能量较多。 【规范解答】选D。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共同产物,但不是终产物,故A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故B错误。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无氧呼吸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故C项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比较,前者H原子含量较多,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故D项正确。 【类题拓展】 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 —— 产物法 (1)若细胞呼吸产生水,则一定存在有氧呼吸方式; (2)若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的氧气量,则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细胞呼吸方式; (3)若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等于消耗的氧气量,则只存在有氧呼吸方式; (4)根据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因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2.(2011·天津高考·T1)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为题材,考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产物,以及细胞器结构的综合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熟悉以下关键点: (1)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规范解答】选A。CO2的固定是指C5和CO2反应形成2C3的过程。它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故①应选。CO2生成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分解成CO2和[H]并生成少量ATP的过程。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故③该选。类囊体薄膜是水的光解、ATP合成、[H]合成、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装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等发生的场所。故②不选。线粒体内膜是ATP合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等发生的场所。故④不选。 3.(2011·海南高考·T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 【命题立意】本题以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为题材,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反应与暗反应间的物质联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其简图如下:  【规范解答】选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前者产生的H+、e与〔NADP+〕反应形成[H];后者是ADP、Pi反应并吸收能量行成ATP。光反应阶段所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故B项正确。A项中,H2O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A项错误。C项中,CO2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C项错误。D项中,H2O和CO2都不是光反应的产物,故D项错误。 4.(2011·海南高考·T7)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的吸收光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特征选出对应的图示,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的关键点: (1)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 (2)红光、蓝光、紫光的波长范围 。 【规范解答】选A。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红光的波长范围是605~700nm,蓝光的波长范围是450~480nm,紫光的波长范围是400~435nm 。A项中,吸收高峰450nm和650nm。450nm介于450~480nm范围内,属蓝光;650nm介于605~700nm范围内,属红光。故A正确。B项中,吸收高峰440nm和480nm。440nm和480nm介于450~480nm内,所以B中的吸收高峰只涉及蓝光;故B不选。同理可推断不选C、D。 5.(2011·安徽高考·T29)I.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_________,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_________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II.(10分)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 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坐标曲线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坐标曲线、光合作用限制因素的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还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考查考生对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照强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肥料供应情况均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2)若单独改变某一条件,可以使光合作用强度继续增强,则该条件为此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3)在设计对照试验时,除自变量不同外,所有无关变量应相同;应确定合适于观察的因变量,以对实验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规范解答】I.(1)与D点相比,B点的光照强度较弱,光合作用强度也较弱,因此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土壤含水量较少,光合作用强度较低,因此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2)根据图示,同一光照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间时,施肥的效果才能变现出来;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合理密植的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II.方法步骤:(2)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因此应在A、B两个花盆中一个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一个不接种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3)栽上幼苗后,应将两个花盆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以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 (4)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能够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可以采用停止浇灌的方法,观察统计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比较A、B两组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天数,可以推出接种摩西球囊 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参考答案】 Ⅰ.(1)光照强度 土壤含水量 (2)40%—60% 合理密植 Ⅱ.(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或接种与A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3)相同或适宜 (4)干旱(或停止浇水) 紫花苜蓿死亡率(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低于B组,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等于或高于于B组,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6.(2011·福建高考·T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澡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征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甲藻pH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 (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说明原因: 。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C~30°C,最适温度为25°C左右,   当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面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 调查日期 (月—日) 6—l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数量 (只/株) 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少)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测定、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和生物进化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图形、图表解读和绘制图形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注意以下的关键点: (1) 净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 (2) 温度和PH值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3) 棉蚜的运动范围和体积都较小,不能够用标志重捕法来测定其种群数量。 (4)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害虫中原先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由于农药的选择,抗药性的个体逐渐 被保留下来,而不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规范解答】 I.(一 )(1)净光合速率除了可以用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还可用淀粉的生成量来表示。 (2)本题中的实验是探究PH值如何影响净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之前,将每组的藻类黑暗处理12h,这段时间内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影响培养液的PH值,所以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各组原设定的PH,以保证无关变量不变。 (3)根据测得的随着PH的变化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可知, pH为10.0条件下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所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4)甲藻处于pH为6.0—9.0,时,虽然光合作用强度强,甲藻生长快,但是赤潮现象主要是由于水中的N、P含量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使藻类繁殖过快引起的。 (二)根据“温度为9°C和33°C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可判定:10℃ 和30℃时,甲藻能正常生长繁殖,此两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应大于0;9°C和33°C时的净光合速率应小于0 。由于25°C左右为最适温度,所以此温度下净光合速率应最大。通过确定这五点大致可画出甲藻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Ⅱ.(1)棉蚜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故二者为寄生的关系; (2)棉蚜属于运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6月10日——30日,棉蚜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且增长速率逐渐增加,6月30日——7月20日,棉蚜种群数量仍然增加,但是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所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且在6月30日种群的 增长量最大; (3)棉蚜种群中的抗药性个体经过农药的选择会逐渐积累下 来,所以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参考答案】 I(一)(1)CO2 (2)原设定的PH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为负值,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4)富营养(N、P含量) II(1)寄生(2)样方 S 30(3)增大 7. (2011·江苏高考·T33) 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 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 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图。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 (填字母)是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以及识图和由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规范解答】 (1)①绘图时要注意:a.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标识与单位;b.在绘图过程中取点要准确;c.两种不同曲线的标识。 ②在光合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结合型叶绿素,据表可知,随时间的增加,游离型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结合型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则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2)在叶绿素提取的实验中,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加入酒精(丙酮)的目的是使色素溶解;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仅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氧含量基本不变。 (3)a图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b图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正常,据图可知:10月1日的光合速率较7月1日低,则a是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 【参考答案】 (1)① ②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2)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基本不变 (3)a 10月1日的光合速率低,a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 【类题拓展】 表格类分析的思路 (1)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项目(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2)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绝大多数表格均有比较的目的,因此就要找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异、同和相互联系。 (3)挖出表格隐含的信息。即联系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你什么?题目要你回答什么? 8.(2011·浙江高考·T29)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 ___和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 实验思路: ① (2) 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命题立意】本题第Ⅰ部分通过图示的形式展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了学生的图形解读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第Ⅱ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探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探究实验结果的预测。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以及如何用曲线来反应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2)学会分析一天实际中外界CO2浓度的变化以及原因 (3)根据探究的主题确立实验设计的思路,同时注意实验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4)注意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规范解答】Ⅰ.(1)观察甲图可知,在不加蔗糖的条件下对应的纵坐标即光合速率增加,对应的横坐标即光饱和点增加; (2)图乙中的b-c段为夜间, 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实验中温度适宜,所以CO2浓度升高缓慢的原因是因为CO2浓度过高抑制了细胞呼吸导致的;c-d段开始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导致CO2浓度急剧下降;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大气中的有CO2,能够提高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3)采用无糖培养基、适当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Ⅱ.本题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大体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将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然后将兔红细胞放在上述配制的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由于NaCl溶液浓度不同,所以红细胞可能会发生失水或吸水,这样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各细胞的形态。实验表格的设计应该体现不同溶液浓度下细胞发生的失水或吸水的状况,以及相应的细胞的形态变化。 【参考答案】 Ⅰ.(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CO 2浓度过高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 提高 (3)适当提高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Ⅱ.(1)①配制质量分数由低到1.5%的溶液,分别等量加入各支试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兔红细胞稀释液,放置一定时间。 ③取兔红细胞稀释液和上述试管中的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不同浓度溶液对兔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NaCl溶液的浓度 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原因分析  低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体积变大甚至胀破 红细胞吸水  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形态未变 进出红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高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皱缩,体积变小 红细胞失水  【类题拓展】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试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 目的 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实验 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 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或已有实验过程、结果,在提出假设时,通过验证,得出假设是正确的)  实验 结果 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一般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实验结果是唯一。 就是要验证的结论。  实验结论 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9.(2011·上海高考)(六)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①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   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②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跟不上 反应。 ③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mg CO2/100 cm2叶·小时)。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④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等知识,还考察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决本题要抓住以下几点: (1) 阴生植物呼吸作用较弱,需要的最大光照强度也较弱; (2) 光合速率受到光照强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植物自身的生理因素的影响; (3) 植物的总(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表观光合速率之和。 【规范解答】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B植物相比,A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较弱,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也较弱,因此A属于阴生植物。 2.B植物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即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暗反应中酶的数量有限,跟不上光反应的反应速度。 3.植物的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表观光合速率之和。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CO2的吸收量为30 CO2/100 cm2叶·小时,此时B植物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5 CO2/100 cm2叶·小时,故B植物总光合速率是30+15=45mg (CO2/100 cm2叶·小时)。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固定的CO2量 = 光饱和时CO2的吸收量 +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11+5.5=16.5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光和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B植物固定的CO2量为15mg CO2/100 cm2叶·小时。故二者的差值为1.5 mg CO2/100 cm2叶·小时。 4. 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越大,越有利于光合作用。结果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因此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会迅速流出,使光合速率增加。 【参考答案】1.弱光 A植物在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 2.不再增加 暗反应 光 3.45 1.5 4.增加 纸条上仅剩一张叶片,总光合产物减少,但结果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因此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会迅速流出,使光合速率增加。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