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挑战真题 1.(2011·全国理综)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共同产物,但不是终产物,故A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 [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故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无氧呼吸过程最终没有 [H]的积累,故C项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比较,前者H原子含量较多,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09·天津理综)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器完整) 甲 25 mL 75 mL 无氧     乙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丙 25 mL 75 mL 无氧     丁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水,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依题意,甲组、丙组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丁组进行有氧呼吸。甲组、乙组两组都产生CO2,由于甲组细胞不完整,甲组的酒精产量较丙组高,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09·广东理基)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不生成 ( ) A.ATP B.乳酸 C.三碳化合物 D.CO2 【解析】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三碳化合物)和2个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和CO2,所以不生成乳酸。 【答案】B 4.(2009·上海)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CO2的量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但是放出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小于放出CO2,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0.5,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2.5;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5.(2008·上海)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场所。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但其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故酶1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同样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丙酮酸分解成不彻底的产物(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即酶3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均在线粒体中进行,将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故酶2存在于线粒体中。 【答案】C 6.(20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细胞呼吸,前者的光反应过程中能产生ATP,后者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均产生ATP,B项正确;无氧条件下,植物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形成ATP,A项错误;只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ATP是需氧的,C项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ATP也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所以D项错误。 【答案】B 7.(2009·安徽理综)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 ℃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 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 ,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引起的,A种子比B种子消耗氧气多,所以A种子比B种子有氧呼吸速率快。因为每消耗1 mol 氧气,就产生1 mol CO2,所以从图可以看出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先递增后递减。(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答案】(1)有氧呼吸 快 先递增后递减 (2)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8.(2009·福建理综)如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 (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 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①  B 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细胞呼吸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  ④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表中相关内容,注意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1)实验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情况,所以两组控制的条件分别为有氧和无氧,A装置不加石蜡油,保证有氧供应;B装置应与A装置相同,也加入10 g 活性干酵母。(2)B装置中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确保B装置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这是控制实验的自变量。(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C装置的其他条件与B装置的相同,只是C装置中没有生命,所以也要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不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或加入10 g灭活的酵母)。(4)分解相同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于无氧呼吸,C装置中没有生命,没有能量产生,所以温度上升幅度为A>B>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