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理论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高考资源网] 难度及题号[高考资源网KS5U.COM]ks5u.com[高考资源网][Ks5u.com]ks5u.com   基础 中档 稍难  转基因生物的食物安全 2、5    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安全  3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  8   综合应用 1、4、6 7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 (  )。 ①食物安全 ②生物安全 ③环境安全 ④社会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的是 (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解析 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理由是: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权益。C项体现出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B、D三项均不能体现。 答案 C 3.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主要的意义是 (  )。 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解析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得到的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防止了基因污染。 答案 A 4.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的原因的是 (  )。 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解析 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是有多种原因的,因为生物科学的发展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并未穷其根本,转基因技术也只是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不完全了解,DNA重组中极大的随机性,异种生物之间基因转移后果的不可预测,都提醒人们不能不考虑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而DNA重组技术中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关键在转移后的基因,技术操作过程的影响是第二位的。 答案 D 5.下列选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是 (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D.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解析 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的理由主要有: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等。D项属于转基因生物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 答案 D 6.下列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 A.由于存在生殖隔离,转基因植物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 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 C.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D.转基因农作物若缺乏配套的种植技术,也会造成减产 解析 尽管农作物的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但转基因植物的花粉还是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其他植物中,使其他植物具有某些特殊性状。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天后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 (1)据报道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公顷。试问:转基因产品到底有什么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转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玉米花粉对非靶生物有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利害关系。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会不会富集,转基因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在环境中传播,转基因生物能否成为外来物种,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等,都是解答本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答案 (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肠胃系统后,基因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 ②我们所吃的转基因改良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食用后并未有不适和影响健康。③转基因食品仅是在农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等(只要合理即可) (2)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只要合理即可) (3)转Bt基因玉米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对所有的生物进行毒性检测实验,在逻辑判断上属于不完全归纳。(只要合理即可) (4)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递,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动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只要合理即可) 8.(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的GH是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目至少是________。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了较高的生长速率,以至于生长速率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转基因能够进行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细胞生物都以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DNA分子都具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和双链结构。 (2)氨基酸数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的比值是1∶6,控制合成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数为191×6=1 146个。 (3)转基因鱼体内的目的基因得到表达,合成了大量的生长激素,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生长较快。 (4)转基因鱼生长较快,能够迅速占领生活的空间,获取大量食物,被捕食的生物迅速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5)三倍体鱼的培育过程是,先将二倍体转基因鱼加倍得到四倍体鱼,然后用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杂交得到三倍体鱼;三倍体鱼高度不育,可人工控制鱼的数量,避免引发生态灾难。 答案 (1)遗传物质都是DNA (2)1 146 (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5)二倍体转基因鱼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鱼,然后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杂交形成三倍体鱼 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