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4 生物进化 一、选择题 1.(2010·徐州模拟)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解析:种群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的。 答案:C 2.(2010·青岛二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取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中,B选项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D选项显然叙述错误,只有C选项叙述正确,且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答案:C 3.(2010·银川一中一模)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变异。 答案:D 4.(2010·江西十校一模)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图中②表示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图中③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图①还应包括染色体变异,A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形成了新的物种,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C错;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 答案:B 5.(2010·西安铁路一中一模)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解析:在感染锈病之前T%=20%+60%×1/2=50%,感染锈病之后,TT%变为25%,Tt%变为75%,故T%的应变为62.5%。 答案:B 6.(2010·盐城二调)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解析:该地雀的形成经历了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 答案:D 7.(2011·大连一模)某一昆虫种群侵入某地后,分化出甲、乙两个种群,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几乎无法辨认。由此可知(  ) A.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适应辐射的结果 B.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甲乙属同一个物种,因外貌形态相同 D.形成两个物种的原因是信息激素不同 解析: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8.(201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低温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此配子不育 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成单倍体是可育的 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芝麻,因其体内仍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属于二倍体 解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三倍体植株不育,因此二倍体与四倍体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答案:A 9.(2010·安庆5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却在种群个体的繁殖过程中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属于基因库的一部分。 答案:C 10.(2010·中山二模)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解析:注意 B 选项,没有强调产生可育后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不一定有,但是生殖隔离一定得有。 答案:C 11.(2010·苏北四市)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生殖隔离的产生代表着新物种的产生,不能和普通蜣螂进行基因交流,题目没有明确指出;生物出现了新的性状,代表着有新的基因,说明基因库也存在着差别;蜣螂不仅取食千足虫,也以粪便为食物,说明也是分解者;生物所保留下来的性状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12.(2010·苏、常、锡、镇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二、简答题 13.(2010·聊城二模)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3)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2)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即使能够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意味着生物进化了。 (4)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如果环境对性状无选择作用,则基因频率不变。 (5)理想状况一般是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 答案:(1)种群 自然选择 (2)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3)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 ①若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D基因频率增大 ②若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 D 基因频率减小 ③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 D 基因频率不变 (5)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 14.(2011·山东淄博三模)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种群1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2)由图可知,种群1和种群2(选填“是“或“不是”)________同一物种。 (3)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种群2中具有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基因A和a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发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图2中的甲虫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多样性。 解析:A、A′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因而A′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A′基因的产生将会导致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图1中可知种群1与种群2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这两个种群应属于同一物种。从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来看,种群1中黑色型、浅黑色型个体的比例较高,种群2中灰色型个体的比例较高表明种群2中灰色型体色(aa)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定向的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 (2)是 (3)aa 自然选择 (4)遗传 15.(2010·衡水中学高一期末考试)科学家观察某种鸟的种群变化情况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6只雌鸟来到它的领土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 A、B、C三组,将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粘合剂粘在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未作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2)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生在这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 ,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规律在下面坐标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①标明基因;②绘出大致趋势)  解析:由图可知, A 的尾羽最短, C的尾羽最长, B的尾羽处在中间长度,所以是将A 的尾羽剪下贴到C组上, B组作对照;并且雌鸟筑巢数是C > B > A ;由此得出雄鸟的尾羽越长越易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3)中A的基因频率为 20%+40%÷2 = 40%,a 的基因频率为 1-40%= 60%。由于aa个体对羽虱没有抵抗力,故aa个体将减少, a的基因频率将降低。画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时注意基因频率的起点:A为 40%,a为60%。 答案:(1)A  C  B (2)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3) 60%  画图要求:基因 A 与 a 对应的曲线均正确,趋势、关键点均正确。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解析】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在DNA和RNA同时存在的情况下,DNA为遗传物质,通过转录、翻译控制生物的性状,而RNA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 B 2.(2011·海南期中)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b、e、B、E分别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DNA,④应该改成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e的排列次序不同。 【答案】 B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组成DNA与RNA的碱基有3种相同。鉴定DNA用甲基绿染色剂,鉴定RNA用吡罗红染色剂。 【答案】 C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 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解析】 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答案】 B 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解析】 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确定该生物为动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是消化过程,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是糖原的合成过程,可发生于肝脏、肌肉等处。动物、植物、真菌等生物都可利用葡萄糖。 【答案】 C 6.(2011·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解析】 肽链的盘曲和折叠构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功能肯定发生改变;棉和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蔗糖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能调节生理代谢。 【答案】 B 7.(原创题)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喝。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原 【解析】 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既需要大量的能量,又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脂肪因其含有较多的氢元素,通过有氧呼吸既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又能生成较多的水,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 成分 水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质 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1种DNA转录出1种RNA D.1种DNA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由表可知,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种DNA分子可转录出多种RNA,进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 D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解析】 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而B、C、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属可作出的判断。 【答案】 A 二、简答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填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 (4)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5)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小麦种子中贮存的多糖是淀粉,其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其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答案】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红 (3)   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 (4)决定 (5)水 11.(2011·日照期末)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三种化合物分别是: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X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饭后半小时,它的浓度升高,此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与此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如果X被小肠细胞吸收,用“●”表示X分子,用“→”表示其进出的方向和途径,请在上图(右)中表示出这种跨膜运输方式。 【解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且血糖含量水平是人体健康指标之一。X是葡萄糖,与血糖含量水平调节有关的降糖激素为胰岛素,升糖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答案】 (1)葡萄糖 蛋白质 磷脂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如图  12.(原创题)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Ⅰ.如图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元素a―→―→e―→f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 (2)e的名称是________,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1分子的e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e共有________种。 (3)a包括________等元素。f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用图示表示1分子e的组成成分的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略)。 (1)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本题利用简单图示表示组成核酸的物质及元素,了解有关核酸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组成物质间的关系,便可回答。 Ⅱ.要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必须把组成病毒的两种物质分离,单独地去观察核酸的作用;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依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不难设计出步骤。 【答案】 Ⅰ.(1)f DNA (2)脱氧核苷酸 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 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 4 (3)C、H、O、N、P b、c、d (4) Ⅱ.(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 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