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分子与细胞》习题 1.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2.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3.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4. 下题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5.某举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 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6.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 、 ▲ 。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 ▲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7.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①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毗罗红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8.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9.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 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 脂肪酶活性( U/mg) 淀粉酶活性( U/mg)  对照组 1. 09 0. 08 0.12  实验组 1. 71 0. 10 0. 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 ,其原因是 ▲ 。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 10.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2和N2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2和N2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光照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有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有淀粉 无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 __ 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11.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原因是 。 (2)表中Y应该为 ,原因是 。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参考答案 1.A2.C3.A4.B5.D 6.(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7.Ⅱ(1)①③(2)细胞膜 ; 时间(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8.(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C)设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 ,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9.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 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10.(1)光合 H2O (2)组2和组 6 (3)葡萄糖 ATP 有氧呼吸 4组无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合成缺少ATP (4)无 11.(1)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8.0;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酸性;由于以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滤液细线③纸上层析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