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2·杭州模拟)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 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 000 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 A.0.05% B.0.5% C.0.25% D.0.025% 2.(2012·黄山模拟)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3.(2012·聊城模拟)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5. (预测题)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6.(2012·桐城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元素在①⑤⑥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气体物质 B.两种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 C.图中⑨过程在两种元素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D.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碳元素循环过程中 9.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1×108 2.8×109 1.1×107 9.9×107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在上述4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 10. (易错题)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11.(9分)(2012·昆明模拟)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2)图中B和C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若要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4)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__________ (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则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信息;若该农田被弃耕,则该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 (6)用图中有关字母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12.(16分)(2012?淮北模拟)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__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13.(15分)(探究创新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个,既具有捕食又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___________法。 (4)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据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知,鹰增重1 kg需要小鸟5 kg,需要昆虫为(5/0.25)×2=40 kg,最终需要绿色植物400 kg,因此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1/400=0.25%。 2.【解析】选D。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让能量流向农作物和鱼塘中所养殖的鱼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解析】选D。①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包括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及⑤(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和通过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⑥中部分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是食物残渣,属于生产者同化量;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少。 【方法技巧】能量流动去向的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5.【解析】选A。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所以W1>D1+D2。 6.【解析】选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次级消费者的粪便并没有同化为自身物质,所以其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7.【解析】选B。由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因为F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 【方法技巧】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判断 先据双向箭头确定大气中的CO2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则C为大气中的CO2,最后根据D→A→B→E,确定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者。 8.【解析】选C。图中①⑤⑥过程表示两种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主要呈气态,但硫元素主要以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用;化学燃料的燃烧释放CO2和S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火山爆发主要与硫元素循环过程有关。 9.【解析】选D。A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为顶级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从甲到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9×107/1.1×108×100%=90%>20%,不能形成食物链,故应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种生物之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甲→丙和乙→丁→丙。B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即食物链营养级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 10.【解析】选C。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生产者会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 11.【解析】(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答案为900 J/(cm2·a);第一营养级为A,能量为900 J/(cm2·a),第二营养级为B和C,能量为65+70=135 J/(cm2·a),所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35/900×100% =15%。 (2)因为B和C都以A为食,故它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A为生产者,所以调查A中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4)因为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故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5)信息素是化学物质,所以属于化学信息;若该农田弃耕,则在弃耕的农田中还有种子、杂草、昆虫等生物存活,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6)从图中可知A、B、C、D都有箭头指向E,由此推知E为分解者,而A为生产者,B和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由此可绘出食物网简图。 答案:(1)900 J/(cm2·a)(不写单位不可) 15% (2)竞争 样方法 (3)CO2 (4)恢复力 (5)化学 次生 (6) 12.【解析】(1)图中A不是分解者,也不是未利用的能量,而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是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有机物中的是化学能;池塘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池塘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 (2)草鱼和白鲢都以水草为食,故种间关系为竞争;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因为是体型较大的动物,所以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3)由于食性不同,所以根据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鱼类也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化学能和太阳能 生物群落 弱 (2)竞争 标志重捕 (3)垂直结构 (4)信息传递 13.【解析】(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第四和第五3个营养级,既具有捕食又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青蛙和蜘蛛。 (2)“农作物→鼠→蛇”这一食物链最短,是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4)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5)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应该充分利用秸秆,如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把牲畜粪便送入沼气池发酵,以沼气作燃料,以沼渣作饲料,以沼液作肥料。 (6)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因此容易遭到破坏。 答案:(1)5 3 青蛙和蜘蛛 (2)农作物→鼠→蛇 (3)标志重捕 (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5)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把牲畜粪便送入沼气池发酵,以沼气作燃料,以沼渣作饲料,以沼液作肥料(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6)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