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信息种类的判断。A项花香引蝶是因为花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蝴蝶;警犬嗅寻毒品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豪猪遇敌竖起体刺,属于行为信息;候鸟南飞是因为接受了光照时间长短和温度变化等物理信息。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改良农产品的品质 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解析:选A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都是物理信息,这些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其他生物,如寄生生物的物理信息大都来自寄主。植物间信息的传递并非都是通过化学信息,如高大乔木对下面的其他植物的生长方向的影响就是通过物理信息——光实现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4.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原因是(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 ③某营养级中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选B。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假如其中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取分别编号的锥形瓶4个,各加等量的清水,向3、4号锥形瓶加等量河泥,再向2、3、4号锥形瓶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在各个锥形瓶内分别加入一条生命活动状态相同的金鱼,加清水至各瓶液面位于同一高度,然后用橡皮塞塞紧,4号瓶放在不透光的纸盒中,其余环境条件保持相同,结果发现瓶中金鱼的存活时间不同。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锥形瓶是(  ) A.1号瓶 B.2号瓶 C.3号瓶 D.4号瓶 解析:选C。加河泥是为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无机盐和分解者成分,对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来说,只有外界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才能得以维持,因此,3号瓶金鱼生存时间最长。 6.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状态是(  ) A.永不平衡 B.永远平衡 C.短暂动态平衡 D.较长时间动态平衡 (2)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3)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 (4)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估计 (5)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__。 解析:正确分析图中生物数量的变化是本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将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定。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答案:(1)D (2)C (3)A (4)B (5)自我调节 整个生态系统  1.一只母鸡对小鸡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鸡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母鸡的报警鸣叫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 解析:选C。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母鸡对小鸡发出报警鸣叫是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小鸡作出的隐蔽反应是对信息作出的反应。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稳态,一定做到的是(  ) ①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 ④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⑤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B。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要有能量来源,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符合能量流动规律,四种成分具备;瓶底放鹅卵石并不是维持稳定的必要条件。 3.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都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解析:选C。黄麻南种北移,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4.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解析:选B。趋黄特性中的“黄”是指颜色,所以属于物理信息。 5.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选D。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光属于物理信息。“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在其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来说却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虽然2,4-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 6.(2012·苏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选C。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不循环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循环,该过程离不开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使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可以来自于不同的营养级,和食物链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小麦的种子,而不能直接利用小麦秸秆中的能量,但是可以利用秸秆喂养动物而利用其中的能量,这样延长了食物链,但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 7.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B.正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C.负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中负反馈调节起主要作用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基础,其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正反馈的结果与负反馈相反,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8.下列不属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是(  ) A.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相对平衡 B.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 C.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并且有一定的食物网 D.各种群处于增长型,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大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指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或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每个种群的生物数量基本相对稳定。 9.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 解析:选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只会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是保持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而不能使稳态进一步提高;物种数目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只有适当增加其数量,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 10.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中的星座来确定方位的 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反应 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解析:选D。D项属于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11.一般来说,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当某种生物减少或绝灭时,生态系统仍能很快恢复稳定状态,根本原因是(  ) A.自净化和恢复力强 B.负反馈调节及时 C.至顶级动物的食物链多 D.同一营养级生物的替代作用 解析:选D。在复杂的食物网中,同一个营养级有多种生物,某一种生物减少或绝灭,其他生物可以代替它的生态功能,所以能很快恢复稳定。 12.在制作生态瓶,探究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多选)(  ) A.适量放入小动物,增加其自动调节能力 B.瓶内应注满水,并放入足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瓶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D.为使瓶内有适量的分解者,可以加入少量河泥 解析:选AD。A项中应放入适量的小动物,因为放入小动物过多,生态瓶中的生产者不能充分满足其能量的需要。瓶内应放大半瓶水(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并放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放入少量河泥,使生态瓶中存在分解者。  13.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这些种子常称“需光种子”;另一类植物,如瓜类、番茄等的种子萌发,见光则受到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图示的实验是用一种半休眠状态的莴苣种子进行的,这种种子在黑暗中的发芽率为50%。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明,在600 nm~690 nm红光照射下,种子发芽率________,这表明红光这种光波信号对种子萌发有________,但是,种子一旦接受720 nm~780 nm远红光照射,萌发便受到________。 (2)由图可知,光作为信息对同一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有________性。 (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________之一,它发出的________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不同波长的光对种子萌发率有影响:波长在700 nm之前,波长越长,种子的萌发率越高。波长为720~780 nm时,种子萌发率最低,超过800 nm再逐渐增强。不同波长的光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1)最高 促进作用 抑制 (3)两重 (3)生态因子 物理 14.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所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超载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_______的减少,________的增加。若长期如此,草原将沙化。 (2)若鹰的食物90%来自鼠,在“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鹰每减少a(表示能量)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__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虫害的威胁,近些年这些灾害频频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结合图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结果遭受了自然界的惩罚(土地荒漠化)。为纠正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我国在西北地区正积极开展________活动。 解析:(1)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等,表现出激烈的竞争关系;草原超载放牧,导致优良牧草大量减少而得不到恢复,使其与杂草、毒草的竞争力减弱,从而杂草、毒草增加,使草原受到破坏。 (2)根据能量传递特点,鹰每减少能量a时,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90%a÷10%÷10%=90a。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一般地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越小。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 (4)由图中食物网可看出,草原鼠害、虫害的增加,是由于鼠、虫的天敌大量减少所致,而它们的天敌减少的原因则是人们的乱捕滥猎造成的。 (5)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更加单一,抵抗力稳定性非常低,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被破坏,而使沙漠化程度加重。纠正这一错误的行为,就必须积极地开展退耕还草,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各种生活、生产活动。 答案:(1)竞争 优良牧草 杂草、毒草 (2)90a (3)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由于人们乱捕滥猎,使鼠、昆虫的天敌减少 (5)退耕还草 15.(创新探究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探究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他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内放入适量的水和河泥,水中养了几条小鱼和适量的水藻,然后把瓶口密封,制成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 (1)保证生物生存的两项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瓶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这个生态缸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为它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 (3)玻璃瓶内放入适量水藻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瓶内的小鱼能较长时间生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藻生活所需要的矿质养料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绘出瓶内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生物因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并为之提供O2,消费者为生产者 提供CO2,而分解者则分解水藻、鱼粪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而使该生态系统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正常流动,必须源源不断地供应能量。 答案:(1)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2)生物群落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 (3)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和O2 (4)把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5)水藻为鱼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 (6)河泥中的腐生性微生物分解的鱼粪等有机物 (7)如图所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