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题测评 1.专题预测:从命题趋势看,纵观近年的高考题,对知识的考查比较重基础,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比例有所上升,因此本专题既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性话题。 2.试题 专题测评(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4、江苏无锡鼋头渚生态湿地建设已见成效,经过10多年的培育,水生、湿地植物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其中菖蒲、蒲苇等植物达300多种,每年有大量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湿地中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B.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C.沼泽地、红树林、沿海滩涂等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但不包括河流、湖泊 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 5、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图)。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 )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7、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生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8、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9、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10.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 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 C.要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D.对于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 11.研究人员在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C.甲、乙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12.设计制作小生态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小生态瓶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瓶中通气,从而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C.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13.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种群数量(只) 50 80 - - - -  捕捉标志数(只) - - 80 80 80 80  第二次重捕数(只) - - 80 80 80 8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 - - 16 8 10 13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  14.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15.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蛙 食虫鸟 鼠 蛇 鹰  食植昆虫 √         食虫昆虫  √        蛙  √ √       食虫鸟  √ √       鼠 √         蛇    √ √ √    鹰     √ √ √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 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 。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17、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① ; ② ;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死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18、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 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 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 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 关系;④表示 。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 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 ② ; ③ 。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解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在a→b→c→d食物链中,b增加导致a减小,短时间内b增加导致c、d增加;若m1<5m2则a、b间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长此以往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m1、m2、m3、m4为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并非生物个体所含的有机物量。一般营养级高的生物个体较大所含的有机物的量大。 答案:D 2、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答案:B 3、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 答案:C 4、解析:湿地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A选项错误;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具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的作用,湿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污染,对水体和土壤环境起到净化作用,B选项正确;河流、湖泊属于湿地,C选项错误;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如围湖造田、滥垦沼泽等,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导致湿地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大为消弱,D选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物质方面来说是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生物圈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生物圈是个开放的系统,需不断补充太阳能,因为生态系统是个能量耗散系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不同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即使一种生物灭绝,起相同作用的生物仍可以取代该灭绝的生物来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所以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大气中CO2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吸收更多的CO2,故CO2的增加不一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所以D项说法存 在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C 6、解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藏羚羊的保护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 答案:C 7、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遗传(基因)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各种生态系统因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中而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答案:C 8、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图像的识别。是一道曲线题,主要以图像的形式考查种间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丙是某种鱼,鱼和浮游动物竞争藻类,同时鱼又捕食浮游动物,,该生态系统中最后只能剩下生产者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入侵等知识,难度较小。由材料可知该植物喜光,入侵后当地植物是缺少阳光而死亡,二者之间是因为阳光发生了竞争。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也可能外来生物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繁殖下去,也可能是对当地有利的。盲目引种是不对的,再引入喜阴植物不一定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入侵的原因一般常见的是由于缺乏天敌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误认为只有食物才可以引起竞争,阳光不会引起竞争而错选。 答案:A 10、解析: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一个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越高,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对濒危物种就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 答案:C 11、解析: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总能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在10%~20%之间,如果两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不同,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就无法比较。而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代谢,部分传递到消费者,还有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会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答案:C 12、解析:小生态瓶应该是密闭的;小生态瓶中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不能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从而使水草死亡。 答案:A 13、解析: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1972、1973、1974、1975这四个年份的种群数量,即400、800、640、约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C。 答案:C 14、解析:图②中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新培养液的加入,天敌减少时,酵母菌种群只能缓慢增加,但最终还会因为营养物质的消耗,种群数量下降。 答案:B 15、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一般需要生殖隔离等条件,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次生演替的过程。所以①④正确,选B项。 答案:B 16、解析:关于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级为止,中间不能停,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获得最大能量要计算最短的食物链;不同食物链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同,蛇吃食虫鸟或鼠等时与鹰的关系为竞争,鹰吃蛇时为捕食关系;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答案:(1)7 (2)2×105 kJ (3)3 (4)竞争和捕食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17、解析:分析甲图可知,细菌既是分解者,又是线虫的食物;在乙图的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藻类、大米草,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和蜘蛛;观察丙图可知:一龄幼虫时,曲线下降最快,单位时间内死亡率最高;根据甲图中的食物网可知,当杀灭食草虫时,蜘蛛首先受害,数量减少,同时大米草增多,大米草的遗体和落叶增加,细菌增多,通过细菌→线虫→沼蟹这条食物链,导致沼蟹数量增多,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藻类大量繁殖,线虫增多,从而沼蟹数量增加;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如果人为的造成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下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答案:(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18、解析:(1)过程①是绿色植物利用大气、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过程③通过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将碳返回到大气中去,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2)碳在岩石圈中以无机盐(碳酸盐)的形式贮存,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能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的碳以HCO3-形式存在,因为CO2+H2OH2CO3H++HCO3-。 (3)由图示可看出碳循环是全球性的,属于气体型循环。 (4)由图解可看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的。极少数特殊生态系统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②表示生物群落中的捕食和竞争关系。图示中④表示动植物尸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5)参与④过程的微生物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6)大气中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 (7)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①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⑤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减少温室效应应从这两方面考虑。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单向流动。 答案:(1)叶绿体 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 HCO3- (3)全球 (4)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捕食 竞争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 生物群落 (6)温室(7)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除化石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8)能量流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