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1·广东高考)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2.(易错题)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 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3.(2011·海南高考)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4.(2012·揭阳模拟)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5.(2012·安庆模拟)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7.如图是神经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结构②有关 B.刺激③处,则电流从③处传向④处 C.刺激③处,则③、④处均为负电位 D.刺激③处,该结构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8.(预测题)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9.(2012·洛阳模拟)如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媒介 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处于抑制状态 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 1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11.(14分)(预测题)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①表示_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①中物质是___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_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5)只破坏图1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F依次代表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细胞B内是双向传导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是某人测量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阴影部分为兴奋区,并画出曲线图如图乙,若电位计正负极接反,请在乙图画出电位变化曲线图。  13.(20分)(探究创新题)如图为测试不同的化学物质对骨骼肌细胞收缩影响的实验:将带有蛙腓肠肌的股骨用骨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在跟腱的游离端有一小块配重悬在下面。实验时将下表所列化学物质分别加入到5份任氏液中分别进行实验,然后通过闭合电路给坐骨神经一个短刺激,每次实验后用任氏液彻底洗涤该标本,再进行后续实验。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作用机制  无 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  EDTA 与游离Ca2+结合  肉毒杆菌毒素 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马拉硫磷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箭毒 在突触位点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1)任氏液的作用是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奋传至神经和肌肉接触点时,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着肌细胞膜和横管传播,并使肌浆内质网释放Ca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变形,解除对肌球蛋白的阻遏,最终导致肌肉收缩。据此回答,在任氏液中加入EDTA,电刺激坐骨神经后,兴奋是否能到达肌细胞膜?_________(能、不能),肌肉能否收缩?________(能、不能)。 (3)在五次实验中,肌肉有三种可能的应答:Ⅰ.肌肉正常收缩一次;Ⅱ.肌肉持续收缩直至疲劳;Ⅲ.肌肉保持松弛,根本不收缩。这取决于任氏液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种类。导致Ⅰ、Ⅱ、Ⅲ反应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 ①任氏液 ②EDTA ③肉毒杆菌毒素 ④马拉硫磷 ⑤箭毒 A.②④① B.②④⑤ C.①④③ D.①②⑤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B项,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C项,起跑反射涉及到多个反射弧,有多个中间神经元产生兴奋;D项,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起跑反应的快慢与反射过程中突触的多少有关。 2.【解析】选C。a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此时电位的维持是细胞内K+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使膜两侧电位发生了改变,由外正内负变成了外负内正,细胞外Na+内流量的多少与动作电位的高低密切相关,但不改变静息电位,Na+内流过程不耗能,A项错,C项对。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由膜内向膜外运输,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需消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的能量。神经冲动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D项错。 【误区警示】误认为离子进出细胞都属于主动运输,实际上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在动作电位恢复过程中Na+向膜外扩散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3.【解析】选D。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只由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 4.【解析】选A。蝎毒破坏钠离子通道,有机磷作用于分解乙酰胆碱的酶,故使用蝎毒后,在a点给予刺激,不能产生兴奋,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使用有机磷后,在a点给予刺激,可产生兴奋,b点可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点可持续产生动作电位。 5.【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反射弧中神经细胞的类型是两种或三种。(2)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3)可通过突触结构来判断反射弧传递的方向。 2.解题关键:反射弧各部分的准确判断。 【解析】选C。与A端相连接的是感受器;在整个突触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不发生信号的转变。因为反射弧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E点,D处本来就没有电位变化,与有无药物作用无关;要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除了刺激D点,在E处检测电位变化外,还需刺激E点,在D处检测电位变化。 6.【解析】选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误区警示】检测是否发生兴奋,电表的两个电极都应该放在神经纤维膜表面;检测静息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一个电极放在膜内,另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检测动作电位的大小时,需将两个电极都放在膜外。 7.【解析】选A。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膜内外Na+、K+的浓度有关,而Na+、K+进出细胞膜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协助,因此A正确;刺激③处时,将刺激信号转为电信号,③处为负电位、④处为正电位,形成的局部电流横向传导,不能从③→④,故B、C、D均错误。 8.【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2.题眼:A、B、C、D每个选项中箭头的方向和长短分别代表兴奋传导的方向和传导的距离。 【解析】选D。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当神经纤维的中段受刺激时,神经冲动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但只有向轴突一端传导的冲动,可经过突触,继续将冲动传递下去,向神经元细胞体一端传导的冲动,在到达端点时,就停止传导而消失。 9.【解析】选C。A项中,c、d两点和a点位于同一个神经元内,c、d位于a点的两侧,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项中,d点对应的是轴突,能够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e点,传递过程中要经过突触间隙内的组织液。C项中,神经冲动不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不能从c点传到b点,无神经递质的释放。D项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较快,在突触之间传递较慢。 10.【解析】选C。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②中。 11.【解析】(1)图1,根据②上的神经节判断,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效应器产生具体的效应。 (2)图2中,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小泡内的物质要分泌到细胞外,因此,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如果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反应,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如果下一个神经元没有反应,则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根据题中所述,可知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控制作用。 (5)如果只破坏图1中的结构③(神经中枢),刺激②,⑤没有反应,则可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则可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答案:(1)① 负→正 [⑤]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兴奋 抑制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5)刺激②,⑤没有反应,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12.【解析】(1)根据神经细胞B的特点,判断反射弧各部分。(2)验证双向传导,刺激一个神经元,测定神经元内刺激点两侧电位变化;验证单向传递,分别电刺激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测定刺激点对侧神经元电位变化。(3)电位测量仪正负极接反,电位变化绝对值相同,只是正负颠倒。 答案:(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突触 (2)电刺激C上某点,测定D中有电位变化,再电刺激D上某点,测定C中无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神经细胞B外周段,测定神经细胞B向中段,有电位变化,反之亦然,说明兴奋在神经细胞B内是双向传导的 (3)曲线如图  13. 【解析】(1)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生理活动。 (2)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是肌肉运动的前提,Ca2+与EDTA结合使肌钙蛋白失去了与Ca2+结合的机会,导致肌肉不能收缩。但不影响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3)给神经一次短刺激,肌肉收缩一次是其在任氏液中的正常反应。持续收缩,说明兴奋性递质对突触后膜持续刺激,即是马拉松作用的结果。肉毒杆菌毒素、箭毒作用后,均表现肌肉不收缩。 答案:(1)肌肉活性 (2)能 不能 (3)C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