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人教版)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的是( )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细胞核增大,染色质收缩 C.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的活性降低 2.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D.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3.(2012·安庆模拟)Krohn用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以此来探讨细胞衰老的原因。他将小鼠的皮肤移植到其F1的身上,当F1变老时又移植到F2身上,如此进行了系列移植。这样移植的皮肤细胞可生活7~8年,远远超过了原来供体的寿命。该结果表明引起小鼠细胞在体内衰老的原因主要是( ) A.体内环境变化 B.体外环境变化 C.供体寿命长短 D.细胞本身衰老 4.(2011·北京高考)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5. (易错题)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 A.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B.色素积累增多 C.细胞核体积增大 D.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概念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首先是细胞内开始合成新的特异性的蛋白质 B.细胞分化进程是细胞原有的高度可塑性潜能逐渐增加的过程 C.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固有基因的正常的严格有序的表达过程 D.细胞分化是细胞由非专一性的状态向形态和功能的专一性状态转变的过程 7.(2011·山东高考)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8.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未离体的植物体细胞给以适当的条件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9.(2012?合肥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癌变与癌症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的各种蛋白质含量都会减少 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症有关的基因 C.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D.癌症的发生与饮食方式有关,与心理状态无关 10.(易错题)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生物体内由于细胞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D.植物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离体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 11.(2012?合肥模拟)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因在白血病(血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指导下,王振义在国际上首先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全反式维甲酸在核糖体上合成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12.如图中A、B、C是人体三种细胞内的部分基因及它们的活动状态(图中糖酵解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据图得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三种人体细胞有各自不同的形态,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这三种细胞不可能是红细胞,细胞C可能是神经细胞,细胞A肯定是胰岛B细胞 C.三种细胞都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三种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此三种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12分)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备细胞膜的时候选取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8分)(探究创新题)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 (填写序号)________。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3)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_____________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⑤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两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即游离组织。除此之外还表现为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改变。 2.【解析】选C。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生命旺盛,只有极少数细胞衰老,而机体衰老时绝大多数细胞衰老,只有极少数细胞生命旺盛,二者不是同步的;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而白化病则是由于缺少酪氨酸酶而引起。 3.【解析】选A。通过对小鼠皮肤逐代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皮肤细胞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由此证明小鼠体内细胞的衰老是由小鼠体内环境变化引起的。 4.【解析】选C。断尾壁虎长出的新尾巴为器官,是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的;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的新枝条是由茎、叶等器官构成的,所以要由不断分裂的细胞群经过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不发生细胞分化;造血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得来的。 5.【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 (1)衰老细胞的特点是:一大(核大)一小(细胞萎缩,体积小)、一多(色素积累增多)一少(水分减少)和两慢(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2)人体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2.题眼: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 【解析】选C。衰老细胞具有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特征,但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无细胞核体积增大这一特征。 6.【解析】选B。 细胞分化使得细胞可塑性潜能下降。 7.【解析】选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内,是无法遗传的。石棉和黄曲霉素都是化学致癌因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也可以监控并清除衰老、损伤及癌变的细胞。癌变细胞内酶活性升高导致细胞代谢加快。 8.【解析】选C。植物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离体培养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9.【解析】选B。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会发生改变,但不一定都减少;人体细胞中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几率。 10.【解析】选C。卵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较高。 【误区警示】由于不明白卵细胞已高度分化和对细胞全能性表达条件的不理解,而误选D。 11.【解题指南】 1.考查实质:信息获取能力。 2.解题关键:由“倡导口服”推出该药物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由此推出该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小。 【解析】选A。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口服说明是小分子物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故全反式维甲酸不可能在核糖体上合成,选项A错。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因而可以通过诱导分化,使其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选项B正确;原癌基因控制细胞的正常分裂,抑癌基因控制细胞的异常分裂,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选项C正确;口服全反式维甲酸只是诱导分化癌细胞,使其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而不是杀伤细胞,因此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选项D正确。 12.【解析】选D。据图分析知,这三种细胞都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因为其糖酵解酶基因均表达;由于图中细胞均不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因此这三种细胞不可能是红细胞,细胞C可能是神经细胞,由于细胞A的胰岛素基因表达,因此可以确定其是胰岛B细胞。尽管三种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此三种细胞均不能表现全能性。 13.【解析】(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最典型区别在于有无细胞壁。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一是受细胞核中的DNA决定的;二是受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2)c过程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制备细胞膜选取的材料最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其细胞无细胞壁的保护及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4)若白细胞发生癌变,其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a、b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故参与的无膜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其中,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答案:(1)有无细胞壁 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壁的保护及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核糖体、中心体 14.【解析】(1)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有化学致癌因子,如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尼古丁等;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线和核辐射;病毒致癌因子,如肝炎病毒。 (2)由于烷化剂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使DNA复制不能正常进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3)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试管静置时,其内的溶液会出现沉淀,吸取培养液时所得每毫升中细胞的数目不准确,因此应摇匀后再吸取。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 (4)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氯二乙胺,因变量是癌细胞的数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A、C、D、F、H (2)间 (3)②等量生理盐水 ④血细胞计数板 ⑤a.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b.“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振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 (4)①对照 单一变量 ②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