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6-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如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CO2 B.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增加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答案:C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②过程指的是呼吸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开发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 (2013银川一中模拟)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B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提高。 3.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 答案:D 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其原因是: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个体最大,其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最多。 4.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见图)。对该人工湿地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1 L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调查结果显示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  )  项目 COD(mg/L) BOD(mg/L) 总氮量(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A. 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低 B.植物的吸收作用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D.物质的分解只依靠厌氧呼吸的微生物完成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COD、BOD值越高,表明污染程度越高;从总氮量下降可以看出,植物可吸收水中的氮等,降低富营养化程度;由调查结果不能得出群落结构多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结论;物质的分解主要依靠的是有氧呼吸的微生物。 5.以下信息传递过程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顺序是(  ) ①DNA复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②植物的胞间连丝'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所含信息的传递'④蜜蜂跳“8”字型摆尾舞'⑤植物鲜艳的花冠吸引昆虫前来传粉'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⑦食物放进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 ⑧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A.⑥②⑧④⑤③      B.⑥②⑦④③⑤ C.②①⑧③⑤③ D.①②⑦④③⑤ 答案:A 解析:①DNA在分子水平上复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②属于组织层次;③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④属于种群层次,⑤属于群落层次,⑥属于细胞层次,⑦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⑧属于器官层次。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C 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光能,而光能来自无机环境,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7.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答案:C 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八条食物链,A错;伯劳鸟和袋鼬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它们都能以知更鸟为食,B错;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共6个营养级,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D错。 8.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答案:B 解析:图中A>D、B>E、C>F;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 9. 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答案:C 解析: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与营养级高低没有关系,B错误。长期坚持素食,可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有利于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C正确。物质在食物链中流动时存在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富集作用越强,②中的人体内重金属积累多,D错误。 10.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所描述为易地保护。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答案:A 解析: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④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故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两者的种间关系需要通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能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12.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B 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因线虫捕食细菌,故细菌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为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13.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曲线c 答案:A 解析:地球资源和空间等是有限的,所以人口数量应成“S”型增长,曲线a是“J”型增长;若地球对人类容纳量为110亿,则人口数量为55亿时,人口增长速率最大,空间和资源等最适宜人类生活。 14. 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5.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①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④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过程①是光合作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过程③是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④是无氧呼吸。A正确,能进行①或者③过程的生物的同化类型都是自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生态系统中大部分消费者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C错误,厌氧型生物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D错误,②和④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如酵母菌细胞。 二、简答题(共45分) 16. (6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下图是某奶牛场污水处理流程图。  请分析并回答: (1)进入厌氧池的污水,主要是通过池中________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2)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昆虫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这些能量与厌氧池中降解的产物共同参与氧化塘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沿着食物链中的_______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鸭等产物,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3)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效率。沼渣、粪渣等可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材料,又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生物群落 太阳能和化学能 营养级 (3)利用 循环再生 解析:(1)厌氧池的污水,主要是通过池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2)氧化塘中的水生植物、昆虫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氧化塘中有水生植物生长,且有来自厌氧池的有机物,故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化学能。食物网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在各营养级间迁移转化。 17. (9分)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 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2)2.5 (3)竞争 标志重捕 (4)垂直结构 (5)信息传递 (6)多级利用 解析:(1)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除最高营养级外,每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别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又可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每营养级的能量分配可知,A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2)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故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05+0.25+5.1+2.1-5=2.5 [J/(cm2·a)]。(3)草鱼和白鲢之间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所以两者之间为竞争关系。草鱼活动范围比较大,应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4)不同鱼类的食物主要分布在不同水层,这种空间结构称为垂直结构。(6)生态农业通过多级利用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8. (10分)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据此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怪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的因素是_______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15天后,再次测定了4种水样的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表: 测定指标 A水样 B水样 C水样 D水样  BOD (mg/L) 培养前 培养后 247 51 139 45 150 49 60 50  总含氮量 (mg/L) 培养前 培养后 54 19 55 19 53 19 20 19  ①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D水样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②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_______的吸收,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抵抗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①A 对照 ②N、P等营养物质 载体和能量 解析:(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4)根据表中BOD和总含氮量可以推断A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D水样培养前后BOD和总含氮量变化不大,属于对照组。菖蒲对含N、P等的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因此影响其吸收速率的内部因素为载体和能量。 19. (10分)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 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答案:(1)光合作用 D、B (2)含碳有机物 CO2 (3)负反馈(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 解析:(1)图甲中的A、B、C、D分别代表大气中CO2库、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负反馈调节可以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或稳态,即使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4)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最多流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8×109×20%=1.36×109(kJ),则人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36×109-1.3×108)×20%=2.46×108(kJ)。(5)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前,蛇体重增加1kg,需要草1×1/4÷20%÷20%+1×3/4÷20%÷20%÷20%=100(kg)。调整后,蛇体重增加1 kg,需要草1×3/4÷20%÷20%+1×1/4÷20%÷20%÷20%=50( kg),需要的草减少了50kg,这50kg草的能量流向人,人将增重50×20%×20%=2(kg)。 20. (10分)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如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2.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分解者分解 12.6 2.1 微量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4)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________,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垂直结构 (2)20% 12.6 (3)捕食、竞争、寄生 (4)下降 (正)反馈 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某鱼类因外界原因向上转移,体现的是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2)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为63 J·hm-2·a-1,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2.6 J·hm-2·a-1,故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2.6/63×100%=20%。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摄取的植物中未被同化的能量,即表中的12.6J·hm-2·a-1的一部分。(3)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与鱼类存在的种间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寄生等。(4)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故水体中溶解氧下降,导致鱼类数量减少,而鱼类的死亡会加剧水体溶解氧的消耗,故该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