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0 诗歌与小说 一、选择题 1. 《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风”是周朝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2. 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的发展是表达方式日益丰富的原因 B.新的表达方式比旧表达方式更方便、灵活 C.社会发展的成果必然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 D.诗歌已不适合表达人们的感情 3.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文治武功。周围的文人为其歌功颂德,最有可能采用的文体是 (  ) A.赋 B.诗 C.词 D.散曲 4. 南宋后期著名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5. 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 诗词与右图所示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7.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引用了古人的一句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用以明志。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8. 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  ) A.文人自由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请回答: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样的不同的时代特征? (4)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 案 1.A 2.D 3.A 4.B 5.B 6.A 7.C 8.C  9. (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南宋君臣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