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选择题 1.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2. 下图漫画为古代著名典故“萧规曹随”。当时歌谣盛赞:“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3.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董仲舒 5.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  )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 6.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需要 C.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7. 从秦朝到西汉,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取决于 (  ) A.儒家思想内容有了新发展 B.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C.人民的需要 D.皇帝个人的喜恶 8.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探究其原因。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结合材料二、三探究分析李斯与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答 案 1.C 2.C 3.B 4.D 5.A 6.C 7.B 8.D  9. (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战国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相同点:都是为了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前者强调法家思想,手段残暴;后者强调儒家思想,采用教化和灌输手段。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