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高考海南卷)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解析:选A。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A(  )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选A。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B、D各1÷20%÷2=2.5 kg,2.5 kg B至少需要消耗A、C各2.5 kg÷20%÷2=6.25 kg,2.5 kg D至少需要消耗C为2.5 kg÷20%=12.5 kg,而(12.5+6.25)kg C至少需要消耗A为18.75 kg÷20%=93.75 kg,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A为6.25 kg+93.75 kg=100 kg。 3.(2011·高考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  解析:选A。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A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故B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消费者(乙)利用,故C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 4.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选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 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选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都有信息的相互传递,信息的种类有三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均是双向的,而生态系统的其他两个功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Δ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cm2·a)。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意指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是________,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________中的有毒物质,通过________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此__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B摄入体内,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D分解而释放出来,即97+63+306=466;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100%≈13.5%,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100%≈20.6%;图中的无机物除了空气中的CO2,还包括水等,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中去。 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 20.6% 呼吸作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H2O 分解者 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5)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   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高考资源网]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析:选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而不是①流向初级消费者的总能量。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一个池塘中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          B.a>b+d C.a<b+d D.a<c+d 解析:选B。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除了自身的呼吸消耗、微生物分解、一部分未利用外,只有10%~20%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同样,初级消费者也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所以,a>b+c+d,B项符合能量流动关系。 4.(2012·广东中山一中高二检测)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 kJ·m-2) 2.50 13.30 9.80 0.28[高考资源网KS5U.COM] 220.00  下图中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由表中能量数据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能量相近,不满足至少10%的传递关系)、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能量值最低),故①错②对。乙、丙间可能为竞争关系,而③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在不考虑甲和丁的情况下,乙、丙间竞争关系可与图④一致。 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  解析:选C。题目给出的是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能量金字塔。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情况,我们很容易确定C项是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Ks5u.com]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其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三条途径:其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其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其三是遗体、枯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的碳: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推断,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8.(2012·黄冈中学高二检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选A。性引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此实例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利用。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光照属于物理信息的一种,故C、D均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利用。A选项中适时灌溉和定时饲喂属于生物对营养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属于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运用。 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解析:选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10.下列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 B.动物产生的尿素通过转化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C.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部就不会再形成氮气 D.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解析:选B。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NH3的过程。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把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 12.(2012·清华附中高二检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解析:选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A正确,B错误。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C错误。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D错误。 1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单位为百万千焦。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同化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有少量能量被________利用。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固定的太阳能:3.0+15.0+41.5+51.5=111(百万千焦)。(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应为:×100%=×100%≈13.5%;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应为×100%=20%。(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百分比应为×100%=60%。(4)下一营养级之所以无法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主要是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而呼吸消耗,各营养级的生物因残枝、败叶、残落物等被分解者分解而消耗,且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因而能量在流动中逐级损耗。 答案:(1)111 生态系统内全部生产者 (2)13.5 20 (3)60% (4)①呼吸作用消耗 ②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分解者 1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因为这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碳循环便不能进行;图中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B和C,它们都是呼吸作用,而D则是燃烧释放CO2,不属于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1)分解者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高考资源网KS5U.COM] (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3)B、C (4)CO2或碳酸盐 CO2 15.(创新探究)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探究蚂蚁之间的信息传递。 材料用具:少量的白糖或动物油、放大镜、挖掘器、笔、记录本、樟脑球。 方法步骤 (1)观察觅食过程 ①选择观察地点:选择一个蚂蚁活动________的蚁穴,将少量________放在离洞口20 cm的地方。 ②观察:用________仔细观察,特别注意____________的行为,再观察与其他蚂蚁的接触行为,并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2)观察樟脑的影响 用樟脑球在蚂蚁爬过的地方轻划几下,观察________(前或后)面蚂蚁的行为变化,蚂蚁将出现绕行的行为变化。 (3)观察蚁穴内部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小心挖开蚁穴观察蚂蚁将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观察内部蚂蚁的种类,并记录。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蚂蚁的摄食为立意,考查对蚂蚁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观察。实验过程借助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行为,利用樟脑球来干扰蚂蚁之间的信息传递,利用挖掘器来挖开洞穴进行内部观察,发现蚂蚁有多种体型,在不同条件下蚂蚁之间的交流方式不同,传递的信息不同。 答案:(1)①较活跃 白糖或动物油 ②放大镜 首先发现白糖或动物油的蚂蚁[高考资源网] (2)后 (3)挖掘器 食物运送到哪里 (4)蚂蚁之间存在多种信息传递方式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