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7:免疫失调 【课标要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考向瞭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知识梳理】 一、免疫失调 (一)防卫过强:过敏反应,如皮肤荨麻疹。 (二)防卫过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 (三)防卫不准: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 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 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 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这两 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 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 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 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 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 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 (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 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 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 病  三、几点提醒 (一)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二)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三)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基础训练】 1、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如图的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D ) 2、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D )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 3、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 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小白鼠分为1、2、3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量的X射线照射。 第二步:向第1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2组小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3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 第四步: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的数量。 请回答下列总量: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 ①第一步处理小鼠后,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②向小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和接种的疫苗应当等量。 (2)结果预期及结论:第1组、第2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3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 【高考模拟】 4、(2007北京理综31)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抗原决定簇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低,存活率高。 5、(2008广东生物1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