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一、选择题 1.给出以下命题,其中错误的是 (  ) A.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B.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来源:] D.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若l⊥m,m?α,则l⊥α B.若l⊥α,l∥m,则m⊥α 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 3.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若m?β,α⊥β,则m⊥α B.若α∩γ=m,β∩γ=n,m∥n,则α∥β C.若m⊥β,m∥α,则α⊥β D.若α⊥γ,α⊥β,则β⊥γ 4.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命题“α∥β,且α⊥γ?β⊥γ”是真命题,如果把α,β,γ中的任意两个换成直线,另一个保持不变,在所得的所有新命题中,真命题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来源:] 5.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n,m⊥α?n⊥α; ②α∥β,m?α,n?β?m∥n; ③m∥n,m∥α?n∥α; ④α∥β,m∥n,m⊥α?n⊥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现在沿DE,DF及EF把△ADE,△CDF和△BEF折起,使A,B,C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作P,那么在四面体P-DEF中必有 (  )  A.DP⊥平面PEF B.DM⊥平面PEF C.PM⊥平面DEF D.PF⊥平面DEF 二、填空题 7.已知直线l,m,n,平面α,m?α,n?α,则“l⊥α”是“l⊥m且l⊥n”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8.正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AC,则动点P的轨迹的周长为________. 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D是A1C1的中点,点F在线段AA1上,当AF=________时,CF⊥平面B1DF. 三、解答题 10.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C=BC=AA1=2, ∠ACB=90°,E为BB1的中点,∠A1DE=90°,求证:CD⊥平面A1ABB1. 11.如图,三棱锥A-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 ∠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λ(0<λ<1). (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12.如图,梯形ABCD和正△PAB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其中AB∥DC,AD=CD=AB,且O为AB的中点. (1)求证:BC∥平面POD; (2)求证:AC⊥PD. [来源: ] 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一条直线可以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但这条直线不垂直这个平面. 答案:A 2.解析:根据定理: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可知B正确. 答案:B 3.解析:对于A,由m?β,α⊥β显然不能得知m⊥α;对于B,由条件也不能确定α∥β;对于C,由m∥α得,在平面α上必存在直线l∥m.又m⊥β,因此l⊥β,且l?α,故α⊥β;对于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不一定垂直,因此D也不正确. 答案:C 4.解析:若α,β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b,且a⊥γ?b⊥γ”,此命题为真命题;若α,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β,且a⊥b?b⊥β”,此命题为假命题;若β,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α,且b⊥α?a⊥b”,此命题为真命题,故选C. 答案:C 5.解析:对于①,由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与该平面垂直,因此①是正确的;对于②,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没有公共点,但它们不一定平行,因此②是错误的;对于③,直线n可能位于平面α内,此时结论显然不成立,因此③是错误的;对于④,由m⊥α且α∥β得m⊥β,又m∥n,故n⊥β,因此④是正确的. 答案:C 6.解析:在正方形中,DA⊥EA,DC⊥FC, ∴在折叠后的四面体P-DEF中有DP⊥EP,DP⊥FP. 又EP∩FP=P, ∴DP⊥平面PEF. 答案:A 二、填空题 7.解析:若l⊥α,则l垂直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故l⊥m且l⊥n,但若l⊥m且l⊥n,不能得出l⊥α. 答案:充分不必要 8.解析:如图,取CD的中点F、SC的中点G,连接EF,EG,FG,设EF交AC于点H, 易知AC⊥EF, 又GH∥SO, ∴GH⊥平面ABCD. ∴AC⊥GH.又GH∩EF=H, ∴AC⊥平面EFG. 故点P的轨迹是△EFG,其周长为+. 答案:+ 9.解析:由题意易知,B1D⊥平面ACC1A1,所以B1D⊥CF. 要使CF⊥平面B1DF,只需CF⊥DF即可. 令CF⊥DF,设AF=x,则A1F=3a-x. 由Rt△CAF∽Rt△FA1D, 得=,即=, 整理得x2-3ax+2a2=0, 解得x=a或x=2a. 答案:a或2a 三、解答题 10. 证明:∵AC=BC=2,∠ACB=90°, ∴AB=2. 设AD=x,则BD=2-x, ∴A1D2=4+x2,DE2=1+(2-x)2, A1E2=(2)2+1. ∵∠A1DE=90°, ∴A1D2+DE2=A1E2.∴x=. ∴D为AB的中点.∴CD⊥AB. 又AA1⊥CD且AA1∩AB=A, ∴CD⊥平面A1ABB1. 11. 解:(1)∵AB⊥平面BCD,∴AB⊥CD. ∵CD⊥BC,且AB∩BC=B,∴CD⊥平面ABC. 又∵==λ(0<λ<1),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 ∴EF⊥平面ABC,EF?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2)由(1)知,BE⊥EF,∵平面BEF⊥平面ACD, ∴BE⊥平面ACD.∴BE⊥AC. ∵BC=CD=1,∠BCD=90°,∠ADB=60°, ∴BD=,AB=tan 60°=. ∴AC==.[来源: ] 由AB2=AE·AC,得AE=. ∴λ==. 故当λ=时,平面BEF⊥平面ACD. 12.证明:(1)因为O为AB的中点,所以BO=AB, 又AB∥CD,CD=AB, 所以有CD=BO,CD∥BO, 所以四边形ODC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C∥OD, 又DO?平面POD,BC?平面POD, 所以BC∥平面POD. (2)连接OC. 因为CD=BO=AO,CD∥AO,所以四边形ADCO为平行四边形, 又AD=CD,所以ADCO为菱形, 所以AC⊥DO, 因为△PAB为正三角形,O为AB的中点, 所以PO⊥AB, 又因为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AB, 所以PO⊥平面ABCD, 而AC?平面ABCD,所以PO⊥AC, 又PO∩DO=O,所以AC⊥平面POD. 又PD?平面POD,所以AC⊥PD.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