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选考内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的直径,弦,交于点,若,则( )  A. B. C. D. 【答案】D[来源: ] 2.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B.  C.  D.  【答案】C 3.使|x-4|+|x-5|<a有实数解的a为( ) A.a>1 B.1<a<9 C.a>1 D.a≥1 【答案】A 4.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m的取值范围是( ) A.m3 B.m<-3 C.m≥3 D.m≤-3 【答案】A 5.设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B 6.不等式 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1,4] B.(-∞,-2]∪[5,+∞) C.[-2,5] D.(-∞,-1]∪[4,+∞)[来源:] 【答案】A 7.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0°,过C点的切线PC与AB的延长线交于P,PC=5,则⊙O的半径为( )  A.  B.  C. 10 D. 5 【答案】A 8.点先后通过矩阵和的变换效果相当于另一变换是( ) A.  B.  C.  D.  【答案】D 9.不等式|x-1|+|x-2|≥5的解集为( ) A.﹛x|x≤-1或x≥4﹜ B.﹛x|x≤1或x≥2﹜ C.﹛x|x≤1﹜ D.﹛x|x≥2﹜ 【答案】A 10.如图所示,为了测量该工件上面凹槽的圆弧半径,由于没有直接的测量工具,工人用三个半径均为(相对R较小)的圆柱棒放在如图与工件圆弧相切的位置上,通过深度卡尺测出卡尺水平面到中间量棒顶侧面的垂直深度,若时,则的值为( )  A.25mm B.5mm C.50mm D.15mm 【答案】C 11.高为8的圆台内有一个半径为2 的球O1,球心O1在圆台的轴上,球O1与圆台的上底面、侧面都相切,圆台内可再放入一个半径为3的球O2,使得球O2与球O1、圆台的下底面及侧面都只有一个公共点,除球O2,圆台内最多还能放入半径为3的球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12.极坐标系中,下列各点与点P(ρ,θ)(θ≠kπ,k∈Z)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的是( ) A.(-ρ,θ) B.(-ρ,-θ) C.(ρ,2π-θ) D.(ρ,2π+θ)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函数在点处连续,则; ②若不等式对于一切非零实数均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③不等式的解集是.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①② 14.如图3,PAB、PCD为⊙O的两条割线,若 PA=5,AB=7,CD=11,,则BD等于 .  【答案】6 15.不等式|x2-3x-4|>x+1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16.如图过⊙0外一点P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圆于A,B,且PB=7,C是圆上一点使得BC=5,∠BAC=∠APB,则AB= . [来源:]  【答案】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坐标系,已知曲线,已知过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直线与曲线分别交于两点。 (Ⅰ)写出曲线和直线的普通方程;(Ⅱ)若成等比数列,求的值. 【答案】(Ⅰ)C:  (Ⅱ)将直线的参数表达式代入抛物线得  因为 由题意知, 代入得  18.“矩阵与变换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模块 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Ⅰ)求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Ⅱ)若过点的直线与圆交于、两点,且,求直线的斜率. 【答案】(1)圆的普通方程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2)设直线的参数方程是为参数,代入圆的方程得: [来源: ] 由的几何意义及知,且, 结合几何图形知,   即  直线的斜率是. 19.已知函数. (I)证明:; (II)求不等式的解集. 【答案】 当 所以 (II)由(I)可知, 当的解集为空集; 当; 当.[来源: ] 综上,不等式 20.如图,已知PA与圆O相切于点A,经过点O的割线PBC交圆O于点B、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 (Ⅰ)证明: (Ⅱ)若AC=AP,求的值  【答案】(1)∵ PA是切线,AB是弦, ∴ ∠BAP=∠C, 又 ∵ ∠APD=∠CPE, ∴ ∠BAP+∠APD=∠C+∠CPE, ∵ ∠ADE=∠BAP+∠APD, ∠AED=∠C+∠CPE, ∴ ∠ADE=∠AED. (2)由(1)知∠BAP=∠C, 又∵ ∠APC=∠BPA, ∴ △APC∽△BPA, ∴, ∵ AC=AP, ∴ ∠APC=∠C=∠BAP,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PC+∠C+∠CAP=180°,∵ BC是圆O的直径, ∴ ∠BAC=90°∴ ∠APC+∠C+∠BAP=180°-90°=90°,∴ ∠C=∠APC=∠BAP=×90°=30°. 在Rt△ABC中,=, ∴ =. 21.如图,D,E分别为的边AB,AC上的点,且不与的顶点重合.已知AE的长为m,AC的长为n,AD,AB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 (I)证明:C,B,D,E四点共圆; (II)若,且求C,B,D,E所在圆的半径.  【答案】(I)连接DE,根据题意在△ADE和△ACB中,  AD×AB=mn=AE×AC, 即.又∠DAE=∠CAB,从而△ADE∽△ACB 因此∠ADE=∠ACB 所以C,B,D,E四点共圆. (Ⅱ)m=4, n=6时,方程x2-14x+mn=0的两根为x1=2,x2=12. 故 AD=2,AB=12. 取CE的中点G,DB的中点F,分别过G,F作AC,AB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H点,连接DH.因为C,B,D,E四点共圆,所以C,B,D,E四点所在圆的圆心为H,半径为DH. 由于∠A=900,故GH∥AB, HF∥AC. HF=AG=5,DF= (12-2)=5. 故C,B,D,E四点所在圆的半径为5 22.已知在一个二阶矩阵M的变换作用下, 点变成了点,点变成了点,求矩阵M. 【答案】设, 则由,, 得? 所以?????? 因此.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