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时间:60分钟  1.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至停止,则 (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C.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得-Ffx=0-Ek,即μmgx=Ek,由于动能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故质量小的滑行距离大,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都等于Ek. 答案 BD 2.一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合外力做功50 J B.阻力做功500 J C.重力做功500 J D.支持力做功50 J 解析 合外力做的功W合=Ek-0,即W合=mv2=×25×22 J=50 J,A项正确;WG+W阻=Ek-0,故W阻=mv2-mgh=50 J-750 J=-700 J,B项错误;重力做功WG=mgh=25×10×3 J=750 J,C错;小孩所受支持力方向上的位移为零,故支持力做的功为零,D错. 答案 A[ ] 3.如图5-2-13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A、B发生相对滑动,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  图5-2-13 A.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加量 B.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C.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加量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解析 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即A所受外力的总功,由动能定理知A对.A与B间的摩擦力尽管相等,但它们的位移不同,所以摩擦力做的功不同,B错.外力F做的功等于A、B动能的增量与A、B间产生的热量之和,C错.对B由动能定理得WF-WFf=ΔEk,故D对. 答案 AD 4.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5-2-14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l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5-2-14 A.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D.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解析 在刹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μmgl=mv2,得[ ] l==可知,甲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小(题图线1),乙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大(题图线2),刹车时的加速度a=μg,乙车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B正确. 答案 B 5.如图5-2-15所示,长为L的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现缓慢抬高A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在竖直面内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物体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物体滑到木板底端时的速度为v,则在整个过程中 (  ).  图5-2-15 A.支持力对物体做功为0 B.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mgLsin α C.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mv2-mgLsin α D.木板对物体做功为mv2 解析 木板由水平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的过程中,木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两者相等,即WG=WN=mgLsin α,所以A错误;物体从开始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WG+Wf=mv2-0,即Wf=mv2-mgLsin α,故C正确、B错误;对全过程运用能量观点,重力做功为0,无论支持力还是摩擦力,施力物体都是木板,所以木板做功为mv2,D正确. 答案 CD 6.如图5-2-16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也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  ).  图5-2-16 A.大于v0 B.等于v0 C.小于v0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解析 如图所示,物体由D出发沿DBA路面运动,由动能定理可列出方程-Ff1lDB-Ff2lBA-mghA=0-mv① 因为Ff1=μmg,Ff2=μmgcos α 代入①式 -μmglDB-μmgcos αlAB-mghA=-mv② 又因为lABcos α=lOB,所以 μmglDB+μmglBO+mghA=mv③ 同理μmg(lCD+lCO)+mghA=mv2,④ 即μmglDO+mghA=mv2⑤ 此式表明由D出发的初速度v0与斜面夹角α无关,因此沿DCA上滑到A点的初速度仍为v0,选项B正确. 答案 B 7.(2012·郑州三模)如图5-2-17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OQP,其中Q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在O点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点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2-17 A.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2.5mgR B.小球落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2R C.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时,向心力恰好为零 D.小球到达Q点的速度大小为 解析 小球恰好通过P点,mg=m得v0=.根据动能定理mg·2R=mv2-mv得mv2=2.5mgR,A正确.由平抛运动知识得t= ,落地点与O点距离x=v0t=2R,B正确.P处小球重力提供向心力,C错误.从Q到P由动能定理得-mgR=m()2-mv,所以vQ=,D正确. 答案 ABD  8.太阳能汽车是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当太阳光照射到汽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汽车前进.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速度为v时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保持不变.之后汽车又继续前进了距离s,达到最大速度vmax.设汽车质量为m,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max B.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fvt C.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mv-mv2 D.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合力所做的功为mv 解析 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功率为额定功率,则可知选项A正确;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的位移x=vt,克服阻力做功为W=fvt,选项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F-Wf=mv-0,Wf=fvt+fs,可知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9.(2013·济南模拟)某位溜冰爱好者在岸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2 s后到达岸边A点,接着进入冰面(冰面与岸边基本相平)开始滑行,又经3 s停在了冰上的B点,如图5-2-18所示.若该过程中,他的位移是l,速度是v,受的合力是F,动能是Ek,则对以上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图5-2-18  解析 0~2 s内,溜冰爱好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设为a1,位移l1=a1t2,一直在增加,2 s末到达A点,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a1t1,合力F1=ma1,恒定不变,动能Ek1=mv,一直增大,2 s末达到最大值;2~5 s内,溜冰爱好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max,加速度设为a2,位移仍然在增加,5 s末到达B点,A错误;速度v2=vmax-a2t2,t2=3 s时,速度减为0,B正确;合力F2=ma2,恒定不变,由a1t1=a2t2,知F1∶F2=t2∶t1=3∶2,C正确;动能Ek=mv,一直减小,5 s末减为0,D错误. 答案 BC 10.(2013·揭阳模拟)如图5-2-19所示为某娱乐场的滑道示意图,其中AB为曲面滑道,BC为水平滑道,水平滑道BC与半径为1.6 m的圆弧滑道CD相切,DE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海绵垫.某人从坡顶滑下,经过高度差为20 m的A点和B点时的速度分别为2 m/s和12 m/s,在C点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在海绵垫上E点.人的质量为70 kg,在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0.2.问:  图5-2-19 (1)从A到B的过程中,人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为保证在C点做平抛运动,BC的最大值是多少? (3)若BC取最大值,则DE的长是多少? 解析 (1)由动能定理:WG-Wf=mv-mv 得:Wf=9 100 J. (2)BC段加速度为:a=μg=2 m/s2, 设在C点的最大速度为vm,由mg=m,vm==4 m/s, BC的最大值为:sBC==32 m,BC的长度范围是0~32 m. (3)平抛运动的时间:t= ==0.566 s, BC取最大长度,对应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m=4 m/s,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平=vmt=2.26 m, DE的长:sDE=s平-r=2.26 m-1.6 m=0.66 m. 答案 (1)9 100 J (2)32 m (3)0.66 m 11.(2012·无锡高三期末)如图5-2-20甲所示,长为4 m的水平轨道AB与倾角为37°的足够长斜面BC在B处连接,有一质量为2 kg的滑块,从A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滑块与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图5-2-20 (1)滑块第一次到达B处时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B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到达B点时撤去力F,滑块冲上斜面,滑块最终静止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sin 37°=0.6) 解析 (1)由题图得:0~2 m内:F1=20 N Δx1=2 m;[ 2~3 m内:F2=0,Δx2=1 m;3~4 m内:F3=10 N,Δx3=1 m A至B由动能定理得:F1Δx1-F3Δx3-μmg(Δx1+Δx2+Δx3)=mv,即20×2-10×1-0.25×2×10×(2+1+1)=×2×v,解得vB= m/s (2)因为mgsin 37°>μmgcos 37°,滑块将滑回水平面. 设滑块由B点上滑的最大距离为L, 由动能定理-μmgLcos 37°-mgLsin 37°=0-mv 解得:L= m 从最高点滑回水平面,设停止在与B点相距s处, mgLsin 37°-μmgLcos 37°-μmgs=0 解得:s=L=× m=1 m. 答案 (1) m/s (2)1 m 12.(2012·重庆卷,23)如图5-2-21所示为一种摆式摩擦因数测量仪,可测量轮胎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其主要部件有:底部固定有轮胎橡胶片的摆锤和连接摆锤的轻质细杆,摆锤的质量为m、细杆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摆锤重心到O点距离为L,测量时,测量仪固定于水平地面,将摆锤从与O等高的位置处静止释放.摆锤到最低点附近时,橡胶片紧压地面擦过一小段距离s(s?L),之后继续摆至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最高位置.若摆锤对地面的压力可视为大小为F的恒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图5-2-21 (1)摆锤在上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在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摆锤所做的功; (3)橡胶片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1)选从右侧最高点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研究.因为初、末状态动能为零,所以全程损失的机械能ΔE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即:ΔE=mgLcos θ. ① (2)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WG+Wf=0, ② WG=mgLcos θ, ③ 由②、③得Wf=-WG=-mgLcos θ ④[ ] (3)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f=μF, ⑤ 摩擦力做的功Wf=-fs, ⑥ ④、⑤式代入⑥式得:μ=. ⑦ 答案 (1)mgLcos θ (2)-mgLcos θ (3)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 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