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时间:60分钟  1.如图5-4-11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上端连一轻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将弹簧上端B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使B点上移距离为L,此时物体A也已经离开地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4-11 A.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为mgL B.物体A的重力势能增加mgL C.系统增加的机械能小于mgL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解析 由于将弹簧上端B缓慢地竖直向上提起,可知提弹簧的力是不断增大的,最后大小等于A物体的重力,因此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功应小于mgL,A选项错误.系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提弹簧的力对系统做的功,C选项正确.由于弹簧的伸长,物体升高的高度小于L,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 C 2.(2013·长春模拟)如图5-4-12所示,在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圆弧最低点b滑上粗糙水平面,圆弧轨道在b点与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物块最终滑至c点停止.若圆弧轨道半径为R,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4-12 A.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B.物块滑到b点时对b点的压力是3mg C.c点与b点的距离为 D.整个过程中物块机械能损失了mgR 解析 物块从a到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mv所以vb=,故A错.在b点,由FN-mg=m得FN=3mg,故B对.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μmgs=-mv,得s=,故C对,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知D正确. 答案 BCD 3.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在离地面340 km的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了多圈.运行中需要多次进行“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变化情况将会是 (  ). 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逐渐减小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解析 飞船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不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摩擦阻力做负功,所以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会有一部分内能产生,飞船的总机械能减小.这种情况下飞船高度要降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由v= 可知,速度会变大,故动能变大. 答案 D[ ] 4.如图5-4-13所示,斜面AB、DB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分别沿AB、DB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4-13 A.物体沿斜面DB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 B.物体沿斜面AB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 C.物体沿斜面DB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 D.物体沿斜面AB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 解析 已知斜面AB、DB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为x,则斜面高度为h=xtan θ,斜面长度L=,物体分别沿AB、DB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由动能定理有mgh-μmgLcos θ=mv2,可知物体沿斜面AB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故A错误、B正确;物体沿斜面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μmgLcos θ=μmgx相同,故C、D错误. 答案 B 5.(2013·江西盟校二联)如图5-4-14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的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4-14 A.小车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 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mgh 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Fs-mv2-mgh 解析 小车重力所做的功为-mgh,A错误.由动能定理得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W=mv2,B正确.推力对小车做的功为Fs,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阻力对小车做的功为-,故D错误. 答案 B 6.在机场和火车站可以看到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用的水平传送带如图5-4-15所示,当旅客把行李放在正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后,传送带和行李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通过检测仪器接受检查,设某机场的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4 m/s,某行李箱的质量为5 kg,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旅客把这个行李箱小心地放在传送带上,通过安全检查的过程中,g取10 m/s2,则(  ).  图5-4-15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为2 m/s2 B.行李到达B点时间为2 s C.传送带对行李做的功为0.4 J D.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摩擦痕迹,该痕迹的长度是0.03 m 解析 行李开始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所以a=2 m/s2,故选A; 由于传送带的长度未知,故时间不可求,故不选B; 行李最后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传送带对行李做的功为W=mv2=0.4 J,选C; 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s=vt-==0.04 m,不选D. 答案 AC 7.(2013·南通模拟)如图5-4-16甲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的机械能E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x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x1~x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x轴的直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5-4-16 A.物体在沿斜面向下运动 B.在0~x1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C.在0~x2过程中,物体先减速再匀速 D.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gsin θ 解析 由图乙可知,在0~x1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减少,故力F在此过程中做负功,因此,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因在Ex图线中的0~x1阶段,图线的斜率变小,故力F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小,由mgsin θ-F=m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A正确,B、C错误;x1~x2过程中,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F=0,故此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a=gsin θ,D正确. 答案 AD 8.如图5-4-17所示,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上P点,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0 kg,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现用力F拉物体,使弹簧从处于自然状态的O点由静止开始向左移动10 cm,这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Ep=1.0 J,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取g=10 m/s2,则撤去外力F后 (  ).  图5-4-17 A.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可以达到12.5 cm B.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一定小于12.5 cm C.物体回到O点时速度最大 D.物体到达最右端时动能为0,系统机械能不为0 解析 物体向右滑动时,kx-μmg=ma,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而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物体没有回到O点,故C错误;因弹簧处于原长时,Ep>μmgx=0.8 J,故物体到O点后继续向右运动,弹簧被压缩,因有Ep=μmgxm+Ep′,得xm=<=12.5 cm,故A错误、B正确;因物体滑到最右端时,动能为零,弹性势能不为零,故系统的机械能不为零,D正确. 答案 BD  9.滑雪是一项危险性高而技巧性强的运动,某次滑雪过程可近似模拟为两个圆形轨道的对接,如图5-4-18所示.质量为m的运动员在轨道最低点A的速度为v,且刚好到达最高点B,两圆形轨道的半径相等,均为R,滑雪板与雪面间的摩擦不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4-18 A.运动员在最高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零 B.由A到B过程中增加的重力势能为2mgR-mv2[ C.由A到B过程中阻力做功为2mgR-mv2 D.由A到B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mv2 解析 刚好到达最高点B,即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为零,所以在B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选项A错误;由A到B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WG=-2mgR,则ΔEp=-WG=2mgR,选项B错误;对运动员在由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R+Wf=0-mv2,即Wf=2mgR-mv2,选项C正确;由功能关系知,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功,即损失的机械能为mv2-2mgR,选项D错误. 答案 C 10.如图5-4-19所示,一物体质量m=2 kg,在倾角 为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 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 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 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 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 m/s2,sin 37°=0.6,求:  图5-4-19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解析 (1)物体从开始位置A点到最后D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ΔEk+ΔEp=mv+mglADsin 37° ① 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Ffx ② 其中x为物体的路程,即x=5.4 m ③ Ff=μmgcos 37° ④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Q 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物体由A到C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k′=mv ⑥ 重力势能减少ΔEp′=mglACsin 37° ⑦ 摩擦生热Q=FflAC=μmgcos 37°lAC ⑧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ΔEpm=ΔEk′+ΔEp′-Q ⑨ 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pm=24.5 J. 答案 (1)0.52 (2)24.5 J 11.如图5-4-20所示,一质量m=0.4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轨道上的A点.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运动,外力的功率恒为P=10.0 W.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继续滑行至B点后水平飞出,恰好在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的最低点D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滑块到达传感器上方时,传感器的示数为25.6 N.已知轨道AB的长度L=2.0 m,半径OC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0.5 m.(空气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5-4-20 (1)滑块运动到C点时速度vC的大小; (2)B、C两点的高度差h及水平距离x; (3)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t. 解析 (1)滑块运动到D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 ] 滑块由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1-cos α)+mv=mv 联立解得vC=5 m/s (2)滑块在C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 vy=vCsin α=3 m/s B、C两点的高度差为h==0.45 m 滑块由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ty==0.3 s 滑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vB=vCcos α=4 m/s B、C间的水平距离为x=vBty=1.2 m (3)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Pt-μmgL=mv 解得t=0.4 s 答案 (1)5 m/s (2)0.45 m 1.2 m (3)0.4 s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 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