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二 (相互作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如图所示,向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  ) A.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 B.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 C.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将减小 D.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 解析: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由其竖直方向受力分析可知,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所以木板所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又因为长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不变. 答案:D  2.如下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A.2个或3个 B.3个或5个 C.2个或4个 D.4个或5个  解析:若斜面体P受到的弹簧弹力F等于其重力mg,则MN对P没有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P受到2个力;若弹簧弹力大于P的重力,则MN对P有压力FN,只有压力FN则P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的力,只能是MN对P的摩擦力Ff,因此P此时受到4个力,如图乙所示. 答案:C  3.质量均匀分布的A、B、C三个物体如图所示放置,其中A、B两个相同的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梯形物体C叠放在物体A、B的上表面,已知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B.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大于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C.物体B对物体A有向左的压力 D.物体A、B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解析:由于A、B、C三个物体质量均匀分布,所以梯形物体C的重心应该在中位线的右侧.则梯形物体C对物体B的压力为其重力,物体C对物体A的压力为零,A错误、B正确.虽然A、B两物体相互接触,但是彼此不挤压,没有发生形变,C错误、D正确. 答案:BD  4.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解析:m匀速上滑,M静止,均为平衡态,将m、M作为系统,在竖直方向有Mg+mg=N+Fsinθ得N=(Mg+mg)-Fsinθ,即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5.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0开始,它以速度v0沿水平地面向右滑行,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 N的作用,取向右为正方向,g=10 m/s2.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  解析:当物体向右滑动时,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μmg=2 N,方向为负;当物体减速到零时由于推力为1 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1 N,方向与推力相反,即方向为正方向,故A正确. 答案:A  6.如右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面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 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为Fsinθ  解析:分析物体A受力如右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cosθ=Ff,FN+Fsinθ=mg,因Ff≠0,FN一定不为零,故物体A一定受四个力作用,A错误,B、C正确;FN=mg-Fsinθ,故D错误. 答案:BC  7.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与B,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均静止.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m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mAgcosθ C.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 D.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mBg-mAgsinθ 解析:  对B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则水平方向上:Ff=FTcosθ,由于FT=mAg,所以Ff=mAgcosθ,故A错B对;竖直方向上:FNB+FTsinθ=mBg.所以FNB=mBg-FTsinθ=mBg-mAgsinθ,故C错D对. 答案:BD 8.如下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 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 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到0.3 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取g=10 m/s2)(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仍静止不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 解析:初态时,对A:  得到Ff=F1-F2=4 N,说明最大静摩擦力Ffmax≥4 N,当将总质量减小到0.3 kg时,Ff′=1 N<4 N,所以物体仍静止,故只有B正确. 答案:B 9.  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 A.水平力F一定变小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解析:  隔离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则有F=mgtanθ,T=,在物体B缓慢拉高的过程中,θ增大,则水平力F随之变大,对A、B两物体与斜面体这个整体而言,由于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但是因为整体竖直方向并没有其他力,故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尽管绳子张力变大,但是由于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开始并不知道其方向,故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的情况无法确定,所以答案为D. 答案:D 10.倾角为θ=37°的斜面与水平面保持静止,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A,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给A施以一水平力F,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sin37°=0.6,cos37°=0.8),  如果物体A能在斜面上静止,水平推力F与G的比值可能是(  ) A.3 B.2 C.1 D.0.5 解析:设物体刚好不下滑时F=F1, 则F1·cosθ+μFN=G·sinθ, FN=F1·sinθ+G·cosθ. 得:===; 设物体刚好不上滑时F=F2,则: F2·cosθ=μFN+G·sinθ, FN=F2·sinθ+G·cosθ, 得:===2, 即≤≤2,故选B、C、D. 答案: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记录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 解析:(1)B.记录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 C.应使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并记录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 (2)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设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方向满足:4mgcosα=3mgcosβ,所以=. 答案:(1)见解析 (2) 12.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A,B,C,D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 (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反比,甲、乙有一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填序号). A.分析与论证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2)为验证甲、乙谁的看法正确,可通过实验完成,实验器材除上述弹簧和已知质量的几个钩码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 (3)探究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g=10 m/s2) 原长 钩码 质量 弹簧长度 弹簧伸 长量x 弹簧劲度 系数k  弹簧A 10.00 cm 0.3 kg 13.00 cm 3.00 cm 100 N/m  弹簧B 15.00 cm 0.1 kg 16.49 cm 1.49 cm 67.1 N/m  弹簧C 20.00 cm 0.2 kg 24.00 cm    弹簧D 30.00 cm 0.1 kg 32.99 cm 2.99 cm 33.4 N/m  请完成上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解析:(1)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本身决定,而与悬挂的重物无关,所以乙正确. 由于实验还没有被证实,所以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 (2)实验中需要悬挂弹簧测力计,所以需要铁架台,还需要测量弹簧形变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3)根据数据计算可知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 答案:(1)乙 C (2)铁架台、刻度尺 (3)4.00 cm 50 N/m 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各10分,15、16题各12分,共44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  如图所示,物体A被压在物体B和水平地面之间,A、B的质量分别为10 kg和30 kg,A与B及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g=10 m/s2) (1)要用水平力F将整体拉动,则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多少? (2)若B用水平绳子拴在墙上,则要把A向右拉动,施加的水平力F又至少应为多少? 解析:(1)F=μ(mA+mB)g=80 N; (2)F=μmBg+μ(mA+mB)g=140 N;其中μmBg为A的上表面与B的摩擦力,μ(mA+mB)g为A的下表面与地面的摩擦力. 答案:(1)80 N (2)140 N  14.如右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 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轻质弹簧原长为10 cm,现在的长度为6 cm.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 cm,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则有: mgsinθ=F 此时F=kx1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 k=250 N/m. (2)物体上移,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Ff=mgsinθ+F′ 此时F′=kx2=5 N 代入上式得Ff=15 N. 答案:(1)250 N/m (2)15 N 沿斜面向上  15.(2013·苏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根匀质绳质量为M,其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B两点,在绳的中点悬挂一重物,质量为m,悬挂重物的绳PQ质量不计.设α、β分别为绳子端点和中点处绳子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试求的大小. 解析:设悬点A、B处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1,取绳M和m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得2F1cosα=(M+m)g 设绳在P点的张力大小为F2,对P点由平衡条件得 2F2cosβ=mg 再以AP段绳为研究对象,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 F1sinα=F2sinβ 由以上三式联立可得=. 答案:  16.(2013·玉林模拟)如图所示,轻杆BC的C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点通过水平细绳AB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30 kg,人的质量M=50 kg,g取10 m/s2.试求: (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 解析:  (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T=mg.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 FN=Mg-mg=(50-30)×10 N=200 N,方向竖直向上. (2)B点受力如图所示,定滑轮对B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杆对B点的弹力FBC方向沿杆的方向,FAB为水平绳的拉力,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FAB=2mgtan30°=2×30×10× N=200 N FBC==N=40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轻杆BC和绳AB所受力的大小分别为400 N和200 N. 答案:(1)200 N (2)400 N 200 N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