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能演练 1.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则质点( ) A.第1 s末与第3 s末的位移相同 B.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相同 C.第3 s末至第5 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 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2.一单摆的摆长l=98 cm,在t=0时,正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下列关于摆球在t=1.2 s时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摆球正向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 B.摆球正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 C.摆球正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 D.摆球正向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 3.(2011·上海高考)两个相同的单摆静止于平衡位置,使摆球分别以水平初速v1、v2(v1>v2)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它们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f1、f2和A1、A2,则( ) A.f1>f2,A1=A2 B.f1A2 D.f1=f2,A1v2,所以最低点动能Ek1>Ek2,根据机械能守恒,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Ep1>Ep2,即振幅A1>A2,所以C选项正确。 4.【解析】选B、D。根据图像可看出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 Hz,即周期为2 s。根据周期公式很容易算出摆长约为1 m,故A错误,B正确;若增大摆长,单摆周期将变长,固有频率变小,所以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C错误,D正确。 5.【解析】选C。因为F=-kx,故图(3)可作为F-t、a-t图像;而v随x增大而减小,故v-t图像应为图(2)。 6.【解析】选B、C。从图像可以看出,摆球在平衡位置左侧的运动时间为9Δt,在平衡位置右侧的运动时间为6Δt,所以该单摆的周期为30Δt,B正确,A错误;根据可计算出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9∶4,C正确,D错误。 7.【解析】选B、C。t=0.2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正向最大值,而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A错误;在t=0.1 s与t= 0.3 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位移相同,B正确;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正确;在t=0.6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值,即弹簧的形变最大,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错误。 8.【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A点在t轴上方,此时振子位移x=0.25 cm,所以弹力F=-kx=-5 N,即弹力大小为5 N,方向指向x轴负方向,A错误;过A点作图像的切线,该切线斜率为正值,即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B正确;在0~4 s内振子完成两次全振动,C错误;由于t=0时刻和t=4 s时刻振子都在最大位移处,所以在0~4 s内振子的位移为零,又由于振幅为0.5 cm,在0~4 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2×4×0.5 cm=4 cm,D错误。 9.【解析】由题图甲可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20 mm+0.05×10 mm=20.50 mm;摆长为40 cm+1.025 cm=90.425 cm;停表的读数为57.0 s;因如果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是因为l′、n偏大,t偏小,A、B、D正确。 答案:2.050 cm 90.425 57.0 A、B、D 10.【解析】(1)A=0.1 m, (2) (3) 答案:(1)0.1 0.25 (2)4 m (3)0.05 N 11.【解析】(1)振幅A=10 cm, (2)振子在周期时具有正的最大加速度,故有负向最大位移,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3)设振动方程为y=Asin(ωt+φ) 当t=0时,y=0,则sinφ=0, 得φ=0或φ=π, 当再过较短时间,y为负值,所以φ=π, 所以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 cm。 答案:(1)10 cm 0.2 s (2)见解析图 (3)y=10sin(10πt+π) cm 12.【解析】(1)小球到达最低点(平衡位置)时,磁传感器测得的磁感应强度最大,连续N次磁感应强度最大时,说明小球N次到达最低点(平衡位置),则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所以单摆的周期为 (2)单摆的周期公式为所以所以即所以lgT-lgL图线为直线,图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为 答案:(1)数据采集器 最低点(平衡位置)  (2)直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