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章节训练之机械波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2012·福建理综)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下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下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  A.沿x轴负方向,60 m/s B.沿x轴正方向,60 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 m/s 解析:根据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排除选项B、D;根据图甲可知波长λ=24 m,根据图乙可知周期T=(0.55-0.15) s=0.40 s,则波速v== m/s=60 m/s,选项A对、C错. 答案:A 2.(2012·大纲全国理综)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下图(a)是t=0时刻的波形图,下图(b)和下图(c)分别是x轴上某两处质点的振动图象.由此可知,这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能是(  )  A. m B. m C.1 m D. m 解析:由波形图(a)可知y=0.1sinπx,根据振动图象(b)可知质点在t=0时刻时y=0.1 m,则0.1 m=0.1sinπx,解得x1= m或x2= m;同上根据振动图象(c)可知,质点在t=0时刻:-0.05 m=0.1sinπx,解得x3= m或x4= m,又因波沿x轴正向传播且t=0时刻该质点向下振动,故x3= m舍去,则两质点间距离Δx1=x4-x1= m,或Δx2=x2-x4= m,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 3.(2012·浙江理综)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如下图所示,绳上a、b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多一次 D.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 解析:相邻波峰间距离为一个波长,选项A错;波由波源向外传播,相距一个波长的两点间开始振动的时刻相差一个周期,a点开始振动后一个周期b点才开始振动,b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a点少一次,B、C错,D正确. 答案:D 4.(2012·四川理综)  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 m/s,振幅为A.M、N是平衡位置相距2 m的两个质点,如右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 s.则(  ) A.该波的周期为 s B.在t= s时,N的速度一定为2 m/s C.从t=0到t=1 s,M向右移动了2 m D.从t= s到t= s,M的动能逐渐增大 解析:由题意:λ+nλ=2 m,λ= m(n=0,1,2,3…),所以周期T== s,由于T>1 s,n只能取0,T= s,选项A错误;波传播速度不是各质点移动速度,质点也不随波迁移,选项B、C错误;质点M在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从t= s到t= s正好处于到间,质点M从最高处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选项D正确. 答案:D 5.(2013·海南琼海一模)  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波传播到x=2 m处的质点B,质点A恰好位于波谷位置,C、D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3 m和x=5 m处;当t2=0.2 s时,质点A恰好第一次(从计时后算起)处于波峰位置,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等于5 m/s B.当t=1.0 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下运动 C.当t=0.9 s时,质点D的位移为-2 cm D.当质点D第一次位于波谷位置时,质点B恰好也位于波谷位置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2 m,从开始计时到t2=0.2 s,质点A从波谷第一次位于波峰位置,则T=0.4 s,该波的波速v==5 m/s,选项A正确;波从B传到C所用时间tBC==0.2 s,再经过0.8 s,质点C正好完成2次全振动,所以当t=1.0 s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处且向上运动,选项B错误;波从B传到D所用时间tBD==0.6 s,再经过0.3 s,质点D振动了T,所以当t=0.9 s时,质点D的位移为-2 cm,选项C正确;质点B、D在空间上相差λ,振动情况完全相反,选项D错误. 答案:AC 6.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2 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则图乙表示图甲中E、F、G、H四个质点中哪一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A.E点 B.F点 C.G点 D.H点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t=2 s质点经平衡位置往下振动,波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中符合要求的是H点,选项D正确. 答案:D  7.如右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 m/s和0.5 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 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解析:由波的干涉知识可知图中的质点A、B、E的连线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叠加是加强区,过D、F的连线处和过P、Q的连线处波峰和波谷叠加是减弱区.C、E两点是振动的加强点,不可能静止不动.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在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它们振动是加强的,振幅均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均为10 cm,此时的高度差为20 cm,所以B选项正确.  A、B、C、E均在振动加强区,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由题图可知波是由E处向A处传播,在图示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C点向水面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 波的周期T=λ/v=0.5 s,经过0.25 s,即经过半个周期.在半个周期内,质点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所以振动加强点B的路程为20 cm,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BCD  8.(2013·包头模拟)如右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解析:A、B处小船发生明显的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B处的结果,由于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D 二、计算题(3×12′=36′) 9.(2012·江苏高考)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 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 km/s的P波.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P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 min.假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 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和S波的波长λ. 解析:设P波的传播时间为t,则x=vPt,x=vS(t+Δt) 解得x=Δt,代入数据得x=1 260 km 由λ=vST,解得λ=4.2 km 答案:1 260 km 4.2 km 10.(2012·山东理综)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Q分别位于x=2 m、x=4 m处.从t=0时刻开始计时,当t=15 s时质点Q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 ①求波速. ②写出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解析:①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v,波长为λ,周期为T,由图象知λ=4 m.由题意知 t=3T+T① v=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 v=1 m/s③ ②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0.2sin(0.5πt) m④ 答案:①1 m/s ②y=0.2sin(0.5πt) m 11.(2013·辽宁大连双基测试)  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波的图象,此时质点M正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到t2=0.55 s时质点M恰好第三次到达y轴正方向的最大位移处,求: (1)该波传播方向和波速大小; (2)从t1=0到t3=1.20 s波中质点N经过的路程和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解析:(1)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该波的周期满足:t2-t1=T解得T=0.2 s 由题图知波长λ=4.0 m则波速v==20 m/s. (2)质点N完成全振动的次数n=6,则质点N走过的路程s=6×20 cm=120 cm;位移为2.5 cm. 答案:(1)沿x轴负方向 20 m/s (2)120 cm 2.5 c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