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易错易混专练 1.(单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解析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A、C选项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选项正确;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质点做往复运动或曲线运动,位移的方向与质点运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2.(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为== km/h=108 km/h,A正确、B错误;而平均速率== km/h=180 km/h,C错误;车内速度计指示的速度为汽车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率,D正确. 答案 AD 3.(单选)如图1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  ). 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 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 解析 可以利用v-t图象(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图象中做出p、q的速率图线,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 答案 B 4.(单选)(2013·上海普陀期末)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解析 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且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他们运动的x-t关系图象均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而v-t关系图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题图4可知,v乙>v甲,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5.(多选)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解析 甲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向负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小时末又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2小时末速度为0,最后保持这一加速度、回头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小时末是乙车加速、减速的分界点,但没改变运动方向,故A项错;0~2 h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甲车发生位移为30 km、正向,乙车发生的位移为30 km、负向.结合开始时两车时的距离知,两车相距70 km-30 km-30 km=10 km,故B项正确;由于乙的斜率总比甲的大,所以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故C正确;第4小时末甲、乙速度相等,但未相遇,故D错误. 答案 BC 6.(单选)(2013·宁夏银川模拟)如图4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 A.两球在t=2 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8 s时相距最远 C.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 相反 解析 t=2 s时尽管速度的方向相反,但速率却是相等的,则A正确;由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两球在t=8 s时均回到出发点,显然不是相距最远,选项B、C错误;两球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A== m/s2=-10 m/s2,aB== m/s2=6.67 m/s2,选项D错误. 答案 A 7.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40 m处有需要紧急停车的危险信号,司机立即采取刹车措施.已知该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求从刹车开始经过5 s时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此时是否已经进入危险区域? 解析 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0,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5 m/s2 则由v=v0+at得t0==4 s 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就已停下,其后的时间内汽车是静止的.由运动学公式知x=v0t+at2,刹车后经过5 s时汽车通过的距离为x=v0t0+at=40 m 即汽车此时恰好未进入危险区域. 答案 40 m 恰好未进入 8.(2013·孝感统测)如图5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12 m,以v0=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向右,另有一物体以v=10 m/s的速度滑上传送带的右端,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10 m/s2)  图5 (1)通过计算说明物体能否到达左端A点? (2)求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解析 (1)物体滑上传送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5 m/s2 故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为0滑动的距离为 x== m=10 m<12 m 所以物体不能到达传送带左端A点 (2)物体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为0运动时间为 t1== s=2 s 随后物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 t2== s=1 s 此过程中物体向右的位移为x1== m=2.5 m 然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到右端所用时间为 t3== s=1.5 s 故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t=t1+t2+t3=(2+1+1.5) s=4.5 s 答案 (1)不能 (2)4.5 s 二、方法技巧专练 9.(单选)(假设法)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的速度为v,其v-t图象如图6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      D.无法确定 解析 本题我们可以假设物体做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其v-t图象如图中的倾斜虚线所示.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与末速度v的算术平均值,即平均速度等于,而物体在t秒内的实际位移比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秒内的位移大,所以>,故选C正确. 答案 C 10.(单选)(逆向思维法)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 s、2 s、1 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 A.1∶2∶3 1∶1∶1 B.33∶23∶1 32∶22∶1 C.1∶23∶33 1∶22∶32 D.5∶3∶1 3∶2∶1 解析 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x=at2,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的三段位移分别为x1=at=a,x2=a(t2+t1)2-at=4a,x3=a(t3+t2+t1)2-a(t1+t2)2=a,所以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x3∶x2∶x1=27∶8∶1=33∶23∶1;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v∶v=9∶4∶1=32∶22∶1,可知选项B正确. 答案 B 11.(思维转化法: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为“一个物体的运动”)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解析 作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5滴水滴的位置等效为一滴水做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置. 图中自上而下相邻点距离比为1∶3∶5∶7,因点“3”、“2”间距为1 m,可知屋檐离地面高度为×(1+3+5+7) m=3.2 m. 答案 3.2 m 12.(单选)(思维转化法:将“不同地点出发”转化为“同一地点出发”)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沿平直的公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A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B以前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A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 A.s B.2s C.3s D.4s 解析 题设内容如图(a)所示,末位置临界情况为B、A恰接触.现针对所研究内容,等效为B、A从同一地点,A车以v0匀减速,B车先匀速后匀减速,如图(b)所示.图(b)中末位置A、B均停下来时的间距即为图(a)中初位置B、A间距离.继而可作出图(c)所示v-t图象,从图象中直接看出B比A多运动2s,因此本题答案为B.  答案 B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