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基础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来源:Zxxk.Com]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 质点 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来源:学。科。网] 如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来源:学|科|网Z|X|X|K]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3.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  ) A.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时,地球的自转 B.研究前进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时,前进中的汽车 C.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行驶时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 参考系的[来源:学科网] 5.下列关于质点的理解与判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质量巨大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 C.观察“嫦娥二号”发射过程某时刻到达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研究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路线时,火炬不可以视为质点 6.在车站购票后坐在车内等车出发时,车未满座,司机也没有上车,可是感觉自己乘坐的车 在后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乘客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为参考系 (  ) A.车站售票大厅 B.自己乘坐的车 C.地面 D.与自己乘坐的车并排的另一辆刚启动的车 7.无人战斗机由无人侦察机发展而来,但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无人侦察机,下列可将无人战斗 机视为质点的是 (  ) A.研究人员测试无人战斗机的飞行速度时 B.研究人员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式测各项技术参数时 C.敌方确定无人战斗机位置时 D.敌方欲对无人战斗机关键部位实施打击时[来源:学§科§网] 8.如图1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方向如何?  图1  [能力题] 9.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坐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 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 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 D.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10.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 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 考系判断正确的是 (  ) A.井 B.奶公 C.墙 D.风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 (  )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得很慢 C.飞机飞行得很快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的速度很接近 12.以北京长安街为x轴,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系,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处. (1)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  ) A.3 km 2 km B.-3 km 2 km C.3 km -2 km D.-3 km -2 km (2)如果将坐标原点向西移5 km,则这辆汽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 (  ) A.5 km 7 km B.2 km 5 km C.2 km 7 km D.3 km 5 km [探究与拓展题] 13.如图2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图2 答 案 1.AD 2.ABC 3.D 4.AD 5.C 6.D 7.AC  8.见解析 解析   9.C 10.C 11.D 12.(1)B (2)C 13.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车速度小;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 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