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还不算。你还得有把握能再造他的环境,大约还要造得丝毫不差才行。“环境”一词其实意味着人群,因此,你要克隆的恐怕远远不止于那个外交家本人。 这是克隆问题的非常要紧的方面。我们对于克隆而成的个体本身激动不已,却基本上忽视了这个方面。你用不着完全同意B.F.斯金纳的全部论点,就可以承认,环境就是能造成不同。而当你审视我们用“环境”意指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最终指的就是其他生人。我们用委婉语和行话来表达这个,诸如“社会力量”“文化影响”,甚至还有斯金纳氏的“言语群体”,但是,这些词语真正的意思,是指邻近的密密挤挤的人群,在讲,在听,在微笑,在皱眉,在给予,在保留,在勉励,在推动,在爱抚,或对这个个人抡起大棒。不管那些基因组说什么,那些人对于这个人性格的塑成至关重要。真的,如果你仅有些基因组,而没有人在其周围,你会培育出一株脊椎植物,不会更多。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管那些基因组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仅有些基因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除了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外,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查、辨析,以求推断出词语的具体含义。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一个“基因组”指“那些人”,即社会中的人或人群;第二个“基因组”“会培育出一株脊椎植物”,显然说的是“克隆人”。 答案:(1)社会中的人或人群。 (2)克隆人。 作者认为形成人的个性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文主要论述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关键句是“你还得有把握能再造他的环境,大约还要造得丝毫不差才行”。关于“心理学依据”则更为简单,从“你用不着完全同意B.F.斯金纳的全部论点,就可以承认,环境就是能造成不同”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条件是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依据是B.F.斯金纳有关人类个体成长的心理学试验。 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群是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来影响个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我们用委婉语和行话来表达这个,诸如‘社会力量’‘文化影响’,甚至还有斯金纳氏的‘言语群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社会力量、思想文化、语言等。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揭示出整个无性造人的不可能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作者反对克隆人的实验,为了论证此实验的荒谬,他姑且同意,然后一步步地推出不可能的结论,“你会培育出一株脊椎植物,不会更多”。这是典型的归谬法。 答案:作者运用归谬的方法,使整个实验显得荒谬不堪,以此揭示出整个无性造人的不可能性。科学实验就应该是在实验对象“原始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如果要做到对克隆人一点不加干预的观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难做到的是,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要再造一个生命个体,实际上就应该再创造一个与原来个体一模一样的生存环境,照此下去,为了完成实验,就必须再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二、语言运用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一代才女李清照能和李煜并称“词中双圣”绝非浪得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管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生离死别、她因岁序更替所带来的感伤,还是她为国为家的愤激等都离不了一个“情”字 ②比起专事绮罗香泽、风月艳情的花间派更别有一种大家风范 ③李清照在这些无数词人大做文章过的题目上发己之思,并且篇篇韵味不一 ④但难得的是李清照却能够独树一帜 ⑤再者,富有巧思的李清照下笔情感真挚而不虚伪、文字绰约却不浪荡 ⑥综观李清照的作品,可发现她的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⑥是总括句,是对下面各句的总说,①紧接着⑥的“情”字阐发,③接着④的“独树一帜”,⑤接着③的“发己之思”,②结尾总说李清照的不同。 答案:⑥①④③⑤② 请根据戎昱的诗句“柳条藤蔓系离情”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和煦的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一、基础考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惶惶(huánɡ)  游弋(yì)   驯良(xùn) B.模型(mó) 伺候(cì) 卜卦(bǔ) C.遴选(lín) 委婉(wǎn) 露脸(lù) D.永劫(jié) 规矩(ju) 给予(jǐ) 解析:选C。“露”应读“lòu”。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繁殖 亲本 滥用 初露头脚 B.克隆 愚笨 斑澜 茕茕孑立 C.苍茫 脊锥 满溢 周而复始 D.画押 圆满 灌输 未雨绸缪 解析:选D。A项,脚—角;B项,澜—斓;C项,锥—椎。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________,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②北京时间12月17日,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王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________ 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________,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 率先 隔阂      B.申诉 首先 隔阂 C.申述 首先 隔膜 D.申诉 率先 隔膜 解析:选A。①“申述”是“详细说明”;“ 申诉”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② “率先”后接结果或者事情;“首先”一般用于阐述观点或者看法,其后引出要说的话。③“隔阂”意在说明相互间心理上存有障碍,侧重指彼此有意见,关系不融洽;“隔膜”着重指彼此不了解,关系不密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冷的小站,漆黑的夜晚,只有这一家三口茕茕孑立于破败的候车室里,使得今日的车站更加冷清、寂寞。 B.美军备战未雨绸缪,第一代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最早将在下周抵达波斯湾海域,接替回国轮休的“斯坦尼斯号”航母,再次让部署在波斯湾附近海域的美国航母数量达到三艘。 C.政府拆迁凭借的是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而各省据此条例制定了拆迁管理细则,上下其手,强化了政府在私产权让渡上的强势地位。 D.影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虽为舆论所不耻,但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轻易找到借口,开脱责任。 解析:选B。A.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能是一个人,不能用于一家三口。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望文生义。D.不耻:不以……为可耻,应用“不齿”。不齿:不与同列(表示鄙视)。 (2011·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解析:选C。此文段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定义与特点。解题的切入点是先抓标志性词语。从“是”“也是”可知句①⑥句联系紧密,从“以最小的”“最少的”“换取最大的”可知③⑤句联系紧密。第二步把选项归纳合并,合并后,从逻辑关系上思考只有C项符合要求。第三步检验,认真分析余下的④②句,发现④句作②句的状语,二者联系紧密。由此可以确定C项为正确选项。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元——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 (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指的是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指的是我们“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惨淡经营”采用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白搭”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任选其二) 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说错误是“绝妙”的,是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三、语用创新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短的语言给“慢递”下定义。(不超过40字) 所谓慢递,它主要为人们寄送那些对邮件时效性不敏感的邮件,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寄信人的意愿,保证收件者在未来某个特定日子收到信件。邮政慢递抓住的是人们内心最柔弱的部分,即对情感的需求。 可以是几个星期后,也可以是几年后,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以后。就是写给未来的某一天的某个人,让对方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样的慢递服务费用也并不算高,明信片一张是8元,慢递费一年内是9元,每增加一年,多收一元保管费。曹英亮举例说,如果是6年后寄出,慢递费用就是9+6=15元。 慢递公司是通过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去关注自己的当下。慢递公司由于其创意经营理念,一个月来逐渐被更多的客人接受和喜爱,许多路人经过门前都会被其吸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慢递是把邮件寄给未来,投递者自己决定投递时间,收费合理,发展前景较好的一种新的邮递方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 “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 “道德”的“德”、“法理”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 (2)(示例1)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2)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 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与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要求:(1)写出存在问题并略作评价;(2)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不超过80字)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既是“晚上”,哪来“碧海般的青天”?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辞藻。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