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华盛顿受命以后,历经千辛万苦,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军队,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这个时候战功赫赫的华盛顿无疑是举国上下最有威望的人,但他谢绝了黄袍加身的提议,功成身退,平静地回到自己的庄园,过起独立战争以前的生活。临行前夕他只是利用他的巨大威望做了一件事,亲自解散了打赢这场独立战争的军队。当他确知国会没有钱可以遣散他的将士时,他所能做的就是以他在八年戎马生涯中建立起的全部威望,站在将士们面前,告诉他们美国真的没有钱,大家就此回家做个好公民。这些第一代美国公民无条件地服从了他们崇敬的统帅最后一个命令。 无论是二百多年前的那一刻,还是今天,美国人几乎都知道没有华盛顿领导他们浴血奋战,就没有一个独立、自由的美国。据林达夫妇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所说,在美国国会大厦里至今仍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开国元勋济济一堂,那是美国的开国大典。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记载了华盛顿向国会交出军权那简单而动人的一幕,华盛顿说: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 议长答道: 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 这个仪式如此简单,却如此庄严。它不仅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当华盛顿发表简短讲话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饱含着泪水。二百多年后,我每一次读这一段文字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我相信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从中知道在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中,即使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不是唯一的目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放弃的目标;而所谓公职、军职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说来,是可有可无的。 1.“这个仪式如此简单,却如此庄严”这个句子中,“这个仪式”指代什么?如何理解“简单”“庄严”这两个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仪式”指华盛顿向国会交出所有职务的仪式。“简单”是就华盛顿交出职务过程的简洁来说的;“庄严”则是对华盛顿以天下为己任,淡泊名利的风格和风范的崇高赞颂。 2.在上面第一段中,作者提到华盛顿在临行前夕做了一件事,即解散跟他苦战八年的军队,作者选用这则材料的目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这些第一代美国公民无条件地服从了他们崇敬的统帅最后一个命令”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华盛顿在将士心目中的地位之重,也进一步写出华盛顿的伟大,受人尊重。 3.独立战争八年的艰苦可想而知,可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仅仅用“华盛顿受命以后,历经千辛万苦,从无到有,创建了一支军队,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在1783年使这块新大陆赢得了自由”这句话就一笔带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表现华盛顿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而不是去表现他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 4.上面段落中“我从中知道在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中,即使追求人的‘生命、自由和幸福’不是唯一的目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放弃的目标;而所谓公职、军职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说来,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于一个人来说,名利是身外之物,真正重要的是“生命、自由和幸福。”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这段话,提取最能表现师昌绪品德的一个词。 人们都说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他和各种材料打了一辈子交道,并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9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在学生眼中,他是北京的“心里美”萝卜,不嫉妒、不记仇,不怕别人超过自己,不欺上不瞒下。 学生不知道该不该喊他“老师”,因为他姓师,害怕显得不尊重。 他就是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里美。 6.为防止醉酒驾驶,保证交通安全,交警部门在我市各个重点路段设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一位醉酒驾车的中年男司机被拦截了下来,却不肯下车接受酒精含量测试及交警的处理。如果你是一名18岁的志愿者,请你劝说司机下车配合交警检测处理。要求表达得体,有说服力,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司机叔叔,请下车吧!您酒后驾车,多危险啊!万一出了事故,不仅给您自己造成重大伤害,对他人也是极大的损害。您的孩子比我小点儿吧?他也盼着您平安回家呢!请您下车接受处理。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      模样(mó) 精髓(suǐ) 间不容发(fā) B.禁受(jīn) 押解(jiè) 缴费(jiāo) 前倨后恭(jù) C.戎马(rónɡ) 隽永(juàn) 矫正(jiǎo) 妙语解颐(yí) D.斡旋(wò) 横财(hènɡ) 渲染(xuán) 心广体胖(pán) 解析:选C。A项,模应读mú,发应读fà;B项,缴应读jiǎo;D项,渲应读x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予 端详 赴汤蹈火 置之度外 B.丰韵 褴褛 合盘托出 战功赫赫 C.艳羡 服贴 开国元勋 莫名其妙 D.秉持 苦楚 黄袍加身 迫不急待 解析:选A。B项,合—和;C项,贴—帖;D项,急—及。 3.(2011·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解析:选D。A项,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B项,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C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用在这里与该句的陈述主体“野兔”不符,使用对象有误。 4.(2011·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解析:选D。A项,“需求”成为“重要市场”,主语宾语搭配不当。B项,赘余,“愈发”与“弥”重复。C项,主语不一致,上句主语为“每一个中国人”,下句为“中国的饺子”。 二、阅读理解 (2011·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解析:选AB。C项王元是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作报告。D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说法不正确。E项,本文并没有描写他刻苦自学成才的经历。 6.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华罗庚的“漫”的含义,分析他的“漫”的具体所指,在数学领域的拓展,分析“漫”对华罗庚取得数学成就的巨大作用,从这几方面归纳总结。 答案: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7.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结合第三段中华罗庚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8.“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本题中华罗庚新解熟语,是出于他对数学研究的独特理解,强调了他认为数学研究的重要精神。答题时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不唯一,也不需要面面俱到。 答案: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三、语言表达 9.(原创)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这件事,你怎么看?(不少于60字) 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某,被称为“财迷哥”,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回收废品旧货等并堆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该学生接受采访时称赚钱是人生的常态,自己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对室友的指责自己无所谓也没有时间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我们要看到像李某这样的所谓“财迷哥”身上那种自食其力、积极向上的力量。与那些“啃老族”相比,“财迷哥”要强上百倍,至少有两点精神值得前者学习:一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现在这个社会,最主要的是独立”。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他做家教,收废品,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二是不怕吃苦的就业取向。 (示例2)大学生打工不稀奇,但李某的所作所为人们褒贬不一:有同学鄙夷其“想钱想疯了”,也有室友不满“宿舍成垃圾堆”。应当说,李某对旧货、废品的处理不当,占用过多空间,影响他人生活,其行为确为不妥,应该予以纠正。 10.就生活学习中的某一问题,按要求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甲处补写一句过渡性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乙处仿照泰戈尔名言的句式写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完整连贯。先确定主题,注意句式要相仿以及内容的相关。 答案:(示例)①教育孩子不也正是这样吗?②不是狂风暴雨式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11.两位高中生暑假期间在外打工做粗活,遇到他们的熟人后,两人表现各异:其中一位害羞尴尬,腼腆异常;另一位则自豪开朗,热情大方。请各用一个比喻句对两位高中生的上述情态进行描写。要求:比喻贴切、生动,语言简明、连贯。 (1)腼腆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情自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根据题中人物各自的特征寻找合适的喻体,形象而贴切地再现其情态;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生动,不可言辞含混,拖泥带水。 答案:(示例)(1)一见到熟人,便成了鸵鸟,恨不得把整个头埋进沙堆里。 (2)见到熟人后,自豪开朗,像一只把成就写在屏上的孔雀。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