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6.2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自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回也不改其乐 D.君子质而已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解析:选A。A.“道”均为“说”的意思。B.前者通“智”,智慧;后者为“知道”。C.前者为“喜爱”;后者为“快乐”。D.前者为“本质纯真朴实”,后者为“底子”。 2.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温而厉 ②任重而道远 ③礼以行之 ④有杀身以成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选D。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③介词,按照;④连词,来。 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文为 A.贤哉,回也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解析:选B。A.为主谓倒装句;B.为宾语前置句;C.为状语后置句;D.为判断句。 4.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2)以实行仁德为己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二、语言运用 5.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6.根据下面文段的含义,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文句空缺处另写两个意思连贯、语意明确、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因为我们曾经跌倒,就自叹自怜裹足不前,到头来只会使充满希望的生命之花凋谢枯萎。 不要因为身边繁花似锦,就心满意足不思进取,到头来只会使我们错失人生更美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我们失去什么,拥有什么,都不要忘记启程,忘记赶路。 答案:(示例)不要因为我们曾经受挫,就瞻前顾后妄自菲薄,到头来只会使洋溢青春激情的青春之火熄灭暗淡。不要因为眼前灿烂辉煌,就志得意满固步自封,到头来只会使我们破灭心中更大的梦想。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 一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 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解析:选B。A.喻:明白,懂得;C.质:本质纯真朴实;D.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C.既得之,患失之 既来之,则安之 D.不知老之将至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解析:选A。A.连词,表结果,相当于“以致”/连词,相当于“而”,来;B.均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C.副词,表时间,已经,……之后;D.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B.饭疏食,饮水 C.而耻恶衣恶食者 D.曲肱而枕之 解析:选A。B.饭:名词作动词,吃;C.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曲:使动用法,使……弯曲。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解析:选A。A项“以为”古义是“把……作为”,今义指“认为”。 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绝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会牺牲性命来成全仁道。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 解析:选A。A项应译为:“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用诚信来成全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义以为质  质:______________ (2)无求生以害仁  害:______________ (3)君子喻于义   喻:______________ (4)未足与议也   足:______________ 答案:(1)根本,基础  (2)损害  (3)了解,懂得  (4)值得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鄙夫可与事君与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庸俗浅薄的人能与他一起侍奉君主吗?  (2)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8.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于自己行为方式的选择,表明了对理想、正义的追求高于生命的基本思想。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 ①兑:通“悦”。②硾: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野葛,可做毒药。④孔子畏于匡:公元前407年,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 疾: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要:通“邀”,求,取 解析:选B。疾:奋力,用力,努力。 10.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解析:选D。A项的意思是:“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这是讲不能得到忠孝显荣的根源,不是尊师。B项的意思是:“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这是从反面说明重学。C项的意思是:“因此,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这不是表明尊师。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解析:选C。C项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弗能兑而反说”,即“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说教”。“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是“弗能兑而反说”所造成的结果。 12.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2)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3)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 参考译文: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 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遭到困厄了吧。”曾点说:“即使他遭到困厄,我还健在,他怎么敢因困厄而不回来!”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三、语言表达 1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游子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里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样深。 答案:(示例)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的光明。 14.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海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欢迎!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