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14.14)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使治其赋也       赋:赋税 B.百乘之家 家:封地 C.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说:称赞 D.君子亦党乎 党:结党 解析:选B。A项,赋:兵赋,由百姓出兵装备的兵役制度,这里泛指军政。C项,说:通“悦”,高兴。D项,党:偏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不知其仁也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可使与宾客言也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解析:选D。A项,表……依据,用来……的/表原因,……的原因。B项,代词,他/代词,我自己。C项,接待宾客/与……结好。D项,连词,表假设。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时,认为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B.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作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C.虽然孔子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激励奋起,冲破罗网”的人生奋斗精神,但是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孔子遵从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D.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是孔子在“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解析:选C。C项,“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孔子遵从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不合文意。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力量不够的人,会在半路上因为走不动而停下来。现在你却画地自限,原地不动。 (2)我真幸运,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二、语言运用 5.请用甲项的语料给乙项填空。(可对甲项适当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甲项:64岁时,饱尝艰辛的孔子又一次来到卫国。直到68岁时,才通过其弟子冉求的努力,被迎回鲁国。 乙项:当时的国君对这个年迈的老者(____________的孔子)采取的态度是“敬而不用”。 答案:其一、“卫国”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 其二、“饱尝艰辛的孔子”改成“饱尝艰辛后”之类。 6.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爱”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良知的坚守;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自我的尊重;选择真实,就是选择对命运的超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留恋;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生命的敬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求诸己     尧舜其犹病诸 B.如斯而已乎 我欲仁,斯仁至矣 C.仁远乎哉 君子亦党乎 D.德之不修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解析:选C。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此,这,代词/连词,那么,就;D.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不患无位,患所以(……的原因)立 修己以敬(尊敬他人) B.闻义不能徙(趋向,移向) 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主管) 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废除) 今女画(止步不前) D.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责备)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批评) 解析:选B。A.所以:用来……的,敬:为人处世严肃认真;C.废:停止;D.过:超过。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②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③已矣乎 ④昭公知礼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解析:选C。①②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③语气助词,表感叹,吧,啊;④语气助词,表疑问,吗。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揖巫马期而进之 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C.修己以安人 D.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选B。B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愁无职位,只愁以立身处世的修养不到家。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无人了解自己,只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 C.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定,就连尧、舜恐怕也要累得生病吧! D.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听到义而不能追随,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解析:选C。C项“尧舜其犹病诸”应译为:就连尧、舜恐怕也要为此犯难呢!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闻义不能徙   徙:________________ (2)修己以安人   修: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迁移,移向  (2)修养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要自己想达到仁,那么仁就会到来。 (2)年轻人令人敬畏,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今的人呢? 8.如何理解孔子的“修己”观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修己就是修身,安身就是齐家,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窥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说,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已矣!” (节选自《庄子·德充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恶:丑陋 B.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 知:通“智”,才智 C.平者,水停之盛也 盛:茂盛 D.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君:统治 解析:选C。“盛”的意思应为“极点、顶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又以恶骇天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寡人召而观之 ②尽垩而鼻不伤 C.①闷然而后应 ②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D.①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②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解析:选A。A.“以”的意思都是“因为”;B.“而”的意思分别为连词,表顺承关系/转折连词“可是”;C.“然”的意思分别为形容词词尾,为“……的样子”/转折连词“可是”;D.“焉”的意思分别为兼词“于之”/助词,不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哀骀它“才全而德不形”的一组是(  ) ①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②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③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④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 ⑤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⑥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解析:选C。③⑥是孔子对“才全”“德不形”的阐述,不涉及“哀骀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国哀骀它,既无地位,又无财物,而人们都愿与他相处并念念不忘,并不在于他倡导什么,只在于他能言善辩,常常阿谀逢迎别人的缘故。 B.孔子认为哀骀它之所以能取信于人,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原因是他是一个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C.鲁哀公跟哀骀它相处不到一个月,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便把国事交给了他。但哀骀它断然推辞,最终走掉了。 D.鲁哀公把与哀骀它交往的事详细地告诉了闵子,并认为起初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人,而现在通过与哀骀它比较,方知自己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 解析:选B。A.“能言善辩”“阿谀逢迎”不正确;C.“断然推辞”不合乎“德不形”的特点,况原文也没有这样说;D.鲁哀公告诉闵子的是孔子的话,“方知自己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原文无据。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2)如今我听到至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使国家危亡。 参考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倡导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孔丘也曾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妃嫔,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娶了妻子之人留在宫外,不能再供天子使唤。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鲁哀公问:“什么叫做才智完备呢?”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日夜更替于我们的面前,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 因此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搅乱内心的平和,也不足以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上。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会在春天般的生气里,这样便会接触外物而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这就叫做才智完备。” 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 孔子说:“平是水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动摇。所谓德,就是内心纯和的培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它了。” 有一天鲁哀公把孔子这番话告诉闵子,说:“起初,我认为坐朝当政统治天下,掌握国家的纲纪而忧心人民的死活,便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如今我听到至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使国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呢。” 三、语言表达 14.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主题。(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商品名称运用谐音手法借助“名人效应”现象泛滥。 示例2:商品名称借谐音恶意篡改名人姓名促销产品造成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示例3:讽刺商家运用谐音手法借助“名人效应”胡乱使用语言文字的严重现象。 14.某校高三进行选修课总结,有多位同学会议上交流了各自深切的体会。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字数上不作要求) 选修课教材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小说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中进行选择。 甲同学说:学习《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我能真切地体会到传记中蕴含的传主的人格精神:杜甫关注现实和感时忧国,毛泽东百折不挠和献身理想,贝多芬战胜困难和扼住命运。 乙同学说:学习《______________》,我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乙同学说:学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散文内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林语堂对北平故都文化的敬仰与赞美,余秋雨对都江堰工程及李冰父子的歌颂与倾倒,张承志对戈壁滩汉家寨几间泥屋的尊崇与依恋。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