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将奚(什么)先 三年之丧,期(期限)已久矣 B.有是哉,子之迂(迂阔、迂腐)也 旧谷既没(尽),新谷既升 C.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得当) 女(通“汝”,你)安,则为之 D.无所苟(如果)而已矣 然后免(免除)于父母之怀 解析:选D。苟:苟且,马马虎虎;免: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卫君待子为政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有是哉,子之迂也 女安,则为之 C. 君子于其所不知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D.名不正,则言不顺 今女安,则为之 解析:选C。A.动词,治理/动词,演奏;B.助词,的/语气助词,不译;C.介词,对,对于;D.连词,那么/连词,就。 3.下列各项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必也正名乎     B.衣夫锦 C.子将奚先 D.有事,弟子服其劳 解析:选D。A.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B.衣:为名词作动词;C.先:形容词作动词,先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因此君子给事物定的名分和称谓一定可以顺当说得出来,说出来的事物一定可以行得通。 (2)宰予不也是在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抚吗? 二、语言运用 5.将下列语句的序号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答案:②⑤①⑥③④ 6.据《南方都市报》7月17日文,“被”字句式近日再次扩容。继“被自杀”、“被自愿”等词汇风行网络之后,最近,“被就业”成为新流行词。有刚毕业的网友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而“被”字一词还被很多人移用到更多的领域,刨造出了一大批新词,如“被代表”“被涨工资”“被感谢”“被增长”“被小康”等。请结合这些词汇,解读“被”字的深刻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是对一些人或者组织为了自身的形象和私利,完全忽视主体的存在,采用各种欺骗手段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的讽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周监于二代 B.盖十世希不失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解析:选D。A.“监”通“鉴”,借鉴。B.“希”通“稀”,少。C.“错”通“措”,放置。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回归)仁焉 B.郁郁乎文(完美)哉 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 C.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 钻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 解析:选B。A.克:约束;归:称许。C.鲜:少。D.期:一年。 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解析:选D。D项都是连词,如果。A.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解析:选C。C项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揣测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B.食旨不甘 C.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D.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解析:选D。A项中两个“君”、“臣”、“父”、“子”中的第二个均属于名词用作动词;B项中“甘”形容词用作动词;C项中“善”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之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盖十世希不失矣   盖:___________ (2)陪臣执国命 执:___________ (3)信如君不君 信:___________ (4)而好犯上者,鲜矣 鲜:___________ 答案:(1)表示推测,大概,大约  (2)掌握,操纵  (3)诚然,这里有表示假设的意思  (4)少,很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句式特点。 (1)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固定结构,得……乎)  (2)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宾语前置句) 8.孔子为什么把“君、臣、父、子”间的关系视为“为政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在君、臣、父、子的关系上,强调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都应该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这样,社会关系才会融洽和谐,社会大同的政治理想才能实现。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⑤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司空:官名。③羖:公羊。④累绁:用绳索捆绑。⑤粥:卖。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解析:选B。去: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解析:选A。A.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虽然”;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11.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解析:选B。A.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未说明“执政才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解析:选C。C项中应为孔子得到了善待。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这时孔子大约是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预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 三、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则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新华网石家庄电(朱峰、杨连宁)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一些地方孩子们却遇到了一无玩伴、二无玩地、三无玩技的“三无”现象。对此,河北省邱县教育部门从今年初开始倡导各学校要把学与玩进行有机结合,开设“玩耍课”,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们学会在玩中受益。 据了解,邱县教育部门号召全县小学及学生家长,引导孩子在接受初级教育阶段做32件事情:在沙土地上堆城堡、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用硬纸板做面具、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自己做一只风筝、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邱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开设“玩耍课”,是对长期应试教育的一种拨乱反正,是教育的回归。不过,由于孩子玩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家长会担心把孩子的前途给“玩”没了,“玩耍课”,很可能一点也不好玩,最终只能沦为摆设。 14.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