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17.7)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17.1)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磷:薄 B.怀其宝而迷其邦 迷:迷路,回不了自己国家 C.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善:使……完善 D.可谓知乎 知:聪明 解析:选B。迷:混乱,这里指任其混乱。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 ②佛肸以中牟畔 ③怀其宝而迷其邦 ④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解析:选C。①②介词,因为;③连词,但是,却;④连词,于是,就。 3.下列对17.1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货想见孔子,他说:“来!予与尔言。”可见他的态度是谦恭的。 B.阳货虽想争取孔子,但他们政见不同。 C.“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看上去是一番好意,替孔子着想,实则是假惺惺的。 D.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好像是听从了阳货的劝说,实则是一种随口敷衍的话。 解析:选A。A项从阳货的话语中显示了他强硬、蛮横、无礼、不可一世的态度。 4.选段17.1中,阳货想通过什么方法见到孔子?他见孔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阳货想通过送孔子小猪的方法迫使孔子来见他,他见孔子的目的是劝孔子和自己联合,出来为他办事。 从“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中表现了孔子虽然想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不愿意巴结和讨好政客,不愿意与政客交往的清高和自尊的心态。 二、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处补写一句总起句。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 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答案:(示例)孔子对“礼”非常重视。 6.为了配合中国文化在国内外的普及和推广,某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文化星河”栏目,专门介绍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面任选一个名人,联系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影响及研究的现实价值,写一段推介词。 要求:紧扣人物的特点,语言简练而有文采。(请不要超过60字) 老子、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结合题干,答案应该能体现该人物的“文化影响力”以及“现实价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公山弗扰以费畔 B.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C.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D.归孔子豚 解析:选C。A.“畔”通“叛”,反叛。B.“知”通“智”,聪明。D.“归”通“馈”,馈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之将丧斯文也(将要) 天生德于予(道德传统) B.仪封人请见(边界) 从者见之(拜见) C.韫椟而藏诸(藏) 涅而不缁(染黑) D.孔子时其亡也(时常) 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 解析:选C。A.将:如果。B.见:xiàn,使得以进见。D.时:通“伺”,伺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守死善道 B.从者见之 C.则修文德以来之 D.好从事而亟失时 解析:选D。A、B、C均属于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焉能系而不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B.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岁不我与 C.遇诸涂 韫椟而藏诸 D.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解析:选D。D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语气助词,表反问/陈述句末语气助词,不译;B.动词,参与,介入/动词,等待;C.兼词,之于/兼词,之乎。 5.给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山弗扰以费畔 ②佛肸以中牟畔 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④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⑤使民以时 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⑦以勇气闻于诸侯 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⑦/③/④⑤⑥/⑧ 解析:选B。①②⑦中的“以”为动词“凭借”;③中的“以”为介词“用”;④中的“以”为连词“并且”;⑤中的“以”为介词“按照”;⑥中的“以”为连词“来”;⑧中的“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3.10)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子畏于匡        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不在兹乎       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拘囚  (2)指示代词,这里  (3)参与,介入  (4)忧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将能把我怎么样呢? (2)凡是来到此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得谒见的。 8.从孔子“其如予何”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怎样的胸怀和抱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具有相当高的自信力,尽管身处困厄中,也淡定从容,毫无畏惧与悲观。(2)凭借着对周代道德文化的掌握,孔子更是以天下为己任,有力图天下政治清明的胸怀和抱负。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解析:选B。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B中的“巧”是“高妙”“擅长”的意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 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解析:选C。A.中的都是介词,可译为“对”。B.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中前面的“则”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后面的“则”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D.中的“其”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人物。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解析:选B。A项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 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C项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那样“不穷其马力”。D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意思应该是孔子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文言文翻译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 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 (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参考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您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颜回退回。 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把颜回招回来。颜回到了,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您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不知道先生凭什么能够知道这件事呢?”颜回回答说:“凭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车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的苛求马。我凭这知道。” 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您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啄,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三、语言表达 13.一段时间以来,著名作家史铁生能否建一座雕像“落户”地坛公园(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影响很大),成为一些文化人热议的话题。请你以一个反对者的身份提出70字左右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史铁生先生与地坛公园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但地坛是明清皇家祭祀园林,从保护其完整性来说,任何人都不适宜在里面安放雕像。纪念已故的各类名人,立雕像只是一种方式,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4.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 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