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相形见绌(chù) 崭露头角(zhǎn) 狼藉(jí) B、祈祷(qǐ) 战战兢兢(jīng) 悯(mǐn)然 惬意(qiè) C、嫉妒(jì) 忍俊不禁(jīn) 惘然(wǎng) 玉簟(diàn) D、纤细(xiān) 嗟来之食(jiē) 契诃夫(kē) 逶迤(yǐ) 2、下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没精打彩 安然无恙 力能扛鼎 胆怯 B、战战兢兢 天方夜谭 闷闷不乐 谄媚 C、垂头丧气 诚皇诚恐 六神不安 伶俐 D、天理昭然 交头接耳 哎声叹气 庇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季老活了近百年,但人不管活了多久,对于时间来说都是短暂的。然而文字的存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久远,季老虽然仙逝,但他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下永久的回味。 B.吉发搬家公司秉持顾客第一、 服务保证的经营理念,提供搬家、搬迁、货运、跑腿、快递、空调移机等周到快捷服务,在众多搬家公司中脱颖而出。 C.最近一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D.千佛洞社区为迎接八一节的到来,成立近十年来的菜市场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社区大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人,我们谁能避免不犯错?关键是犯了错之后要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B.我们需要解决在反垄断立法中的根本:一方面是为企业创建一个自由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消费者利益和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莎士比亚全集》通过故事的形式,给诸多不大习惯阅读戏剧作品的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一个轻松地阅读莎翁作品的机会,从而走进莎翁的世界。读这本书的读者,即是愿意开启另一扇窗户。 D.2010年0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5、依次填入下例句子中括号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1)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 ),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 )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a、晚钟撼动黄昏,四野没遮拦 b、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c、天空皎洁,清光四射 d、清光四射,天空皎洁 A、c a B、c b C、d b D、d 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6.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8.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9分)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就:参加 B.谓老人与相国有旧??旧:老交情 C.厚资而遣之?资:赏赐 D.相国遽惊谢曰????谢:道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B.致郁郁而死?????????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以污贿不饬罢????????木欣欣以向荣 D.或传闻之过实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品性堕落,渎职犯法。此三者由家庭、朋友到个人品德,危害的范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共23分) 12.把下列出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5分) 译: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5分) 译: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北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身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 注释:鹿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包羞,即指所作所为于心不安,只感到耻辱 ⑴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其“悲”的内容,一是     , 一是     。(4分) ⑵颔联二句,有人认为“十字咏尽秋日佳趣”,请你简要说明。(4分) 答: 14、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2) 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庄周《逍遥游》) (3) 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小题 咳嗽天鹅 铁凝 天越来越冷了。早上,刘富躺在被窝里想着,今天无论如何得再给省城的动物园去个电话。 刘富钻出被窝洗漱完毕来到院里。刘富一睁开眼就想起的那只天鹅,这时正好从窝棚里伸出雪白的长颈“咳、咳、咳”地高声叫起来,仿佛是同它的临时主人打着招呼。 刘富的镇长的司机。两个月前刘富和镇长去一趟邻省内蒙古的蓝旗看亲戚,临走时镇长的亲戚用个竹筐把天鹅装上,对镇长说,那天他去大洼里拾野鸭蛋,发现了芦苇丛里这只天鹅。亲戚说他知道天鹅是珍贵动物,就把它弄回家想先给它治治病。可村中兽医也不知怎么对付天鹅,正好你们来了,就给你们捎上,我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天鹅随镇长来到镇上。刘富下车打开后备箱,掏出装着天鹅的竹筐就往镇长院里走。镇长却用身子挡住院门说别别别,这天鹅就归你刘富了。刘富说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要。镇长说你看我忙成这样哪有工夫管天鹅呢。 镇长把话讲到这个份上,刘富便不敢不接下这天鹅。他拉着天鹅往家走,心里有几分恼火。平白无故的,怎么就非得他来管这只天鹅呢。 天鹅来到刘富的家,刘富的女儿表现出热烈欢迎。女儿正念初中,立刻上网查了天鹅的资料。女儿把这些信息告诉刘富,刘富听得清楚明白,尤其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把咳声天鹅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天鹅来到刘富的家,还是无精打采,不吃不喝的。刘富虽然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研究起怎么给它治病。网上说天鹅容易患肠胃炎,刘富猜,这天鹅说不定得的是肠胃炎。刘富大胆给鹅用药,氟哌酸加黄连素,只两天,这鹅竟然好了起来。天鹅该吃什么也是女儿从网上查得,它爱吃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软体动物。可惜刘富这山里小镇缺的是水,和水有关的植物、动物实在有限。 转眼间,天鹅来到刘富家已经两个多月。一天早晨,刘富见它步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好,走又不敢走似的。刘富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立刻发现了问题:这天鹅的脚蹼已经干裂。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嗖嗖的刺痛。女儿放学回来,刘富催她赶快上网再查。原来天鹅只能旱养两、三个月,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刘富想自己的小镇既寒冷又没水,能管天鹅一时,却管不了它的一世。 哪里能管它的一世呢?刘富问女儿。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刘富一连打了很多天电话,终于有一天打通了省城动物园的天鹅馆,接电话的位姓景的班长。刘富就说了要送天鹅的事。景班长说对不起我们不直接从私人手里收养天鹅,我告诉你个号码你给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打电话。 刘富就给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打电话。几天之间打了五次,到第六次通了。对方说考虑考虑再决定给他开介绍信。 过了一个礼拜,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没消息。刘富就又打电话,低声下气的,说了很多他们这里养天鹅的难处。又经过十多天四、五个回合,对方才说批准他把天鹅送往省城动物园。 这是一个晴天,风硬,太阳却很明亮。刘富带着天鹅,在天鹅馆通往岸边的弯弯曲曲的小桥上,看到五十多岁的黑脸景班长。 刘富随景班长进了天鹅馆,馆中的水池里,果然有一对对的天鹅在游动。刘富把竹筐放在地上说,看它这脚蹼裂的,快让它进水里泡泡吧。景班长说不忙,我们的人先要给它做体检。说话间两个工作人员就领走了刘富的天鹅。 景班长在池边热情地为刘富做着讲解。刘富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老实说他对各种天鹅并不感兴趣,他只有一个很具体的愿望,他想亲眼看见他的那只裂了脚蹼的咳嗽天鹅下水入了池中天鹅的群。在池边溜达了一会儿,景班长说快中午了,一会儿就在这儿吃了饭再走,这大冷的天…… 两人说着话来到休息室,有管理员已经在桌上摆出两副碗筷,两只青花瓷酒杯。 一会儿粉条菜端上来了。 一会儿管理员叫景班长出去了。 一会儿景班长回来了。 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大块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 刘富说这是鸡呀?景班长说是鹅,你送来的那只天鹅。 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的样子。 景班长只好给他解释说,动物园医生已经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结果是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体内脏器严重老化,基本不再有存活的意义。 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景班长说我们养这么一只老天鹅所要花费的成本你想过没有? 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眼前一个酒杯。当他出了动物园,开了“奇瑞”的车门把车发动着之后,才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 15.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 16.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富对天鹅来到他家“很不耐烦”?(4分) ? 17.小说两次描写刘富的脚趾缝的疼痛。这两处的疼痛各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6分) ? 18.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四、语言运用(16分) 19、《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绰号。某中学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要举办《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有一位同学想对《水浒传》的人物的绰号进行探究。请你根据这位同学探究的方向,为他在此次交流会上的发言写一段开篇语。要求:(1)紧扣主题;(2)表达得体;(3)不超过100字。(6分) 20、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6分) ???? ( 1 )阿富汗一客机神秘坠毁,机上包括 3 名美国乘客在内的 104 人无一生还。客机失事可能是恶劣的天气所致。(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 ??? ( 2 )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时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 ( 3 )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 (1)???????? ????????????? (2)?????????????????????????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 离开那里以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了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道:“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乙反问道:“你看见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要求:自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湄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答题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3分) 12把下列出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5分) (2)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 (4分) (2) (4分) 14、默写(5分) (1) (2) (3) (4) ; (5) 五、(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小题 15、 (4分) 16、 (4分) 17、                         (6分) 18、                         (4分) 六.语言运用(16分) 19. 20. 21. 七、作文(60分)                                                                                                                                                                                                                                                                                                                                                                                                                                                                                                                                                                                                                                                                                                                                                                                                                                                                                                                                                                                                                                                                                                                                                                                高二半期考试答案 A(B、祈qí C、嫉jí D、诃hē) B(A、“彩”应为“采” C、“皇”应为“惶” D、“哎”应为“唉” 3、A(A项,“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虚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又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有误。C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D项,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4、D (A项? “我们谁能避免不犯错?”否定混乱,应将“不”删去。 B项? 宾语残缺,“解决……根本”后加“问题”。 C项“窗户”后加“的人”或“的读者”。) 5、C (“清光四射”紧密承接“红盘乍涌”所以选d;“软草”“第一个大星”决定了中心词是“田野”“黄昏”,故选b.) 6.C(C项中的“标准官帽”有误,文中无相关信息。) 7.B(A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只提到“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C项,用双翅区分官阶在宋代就有了;D项,颠倒因果,由原文“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可见,收留降臣、笼络人心为因,允许穿明朝朝服、带明朝乌纱帽为果。) 8.C(A.原因推断错误,原因应是“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B.“玉饰越少,官职越小”不对,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的乌纱帽上没有玉饰,“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于文无据;D项“巩固清朝政权”错,于文无据。) 9.D(谢,谢罪。) 10.C( A项中的“于”都是介词,意为“在”。B项中的“而”均为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中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中的“或”都是副词,“或许”的意思。) 11.C(文章中芋老人说完“芋视乃妇”、“芋视乃友”和“芋视乃学”后,还说了一句话“是犹可言也”,说明比之“芋视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来说,前者危害的范围是比较小的。) 12.(10分)(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这么说来,那么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只在食芋一事上忘记旧情。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于是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还可以原谅。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灾难和坏事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像哪一种人?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传闻夸大了事实吧?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13、(8分) ⑴ 为国家而悲,为自己不能报国而悲。(答“悲秋”亦可)(2分) ⑵ 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季节风物(1分),其中也写出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1分)。 ⑶ 作者对国事之忧不能排解,转而寻求隐居生活(2分),折射出作者的报国之志(2分) 14、默写(5分,每空1分)(1)川泽纡其骇瞩 (2)蟪蛄不知春秋 (3)乐琴书以消忧 (4)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五、15小说叙述了小镇司机刘富治疗喂养一只生病的大天鹅,并经多次联系终将它送往省城动物园,但却被动物园宰杀作为午餐来招待他的故事。(4分) 16.一是他对被迫接受无人认养的病鹅感到很无奈,二是反衬他在很困难的条件下为天鹅治病和对天鹅精心喂养,以及他为改善天鹅的饲养和生存环境作出的努力,并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留下伏笔。(4分) 17.一次是见到天鹅的脚蹼因离水过久干裂时,“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嗖嗖的刺痛”,揭示了刘富善良的内心和对动物萌生出来的爱心。二次是他出了动物园,发动汽车后“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表现了他对天鹅之死的愤怒和他将先前对动物本能的不自觉的爱转化为自觉珍视生命和爱护生命的升华。(6分) 18.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使故事引人入胜,增强感染力。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既深化了人物性格,又使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尽的余味。(4分) 六、语言运用(16分) 19、(6分)示例:奇谋盖世的“智多星”,行侠仗义的“及时雨”,呼风唤雨的“入云龙”……《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有着形象生动的绰号,今天就让我们顺着这一个个绰号,走进《水浒传》,品味那些英雄的传奇故事。 20、(6分)【参考答案】(1)那 104 条宝贵的生命在动荡的阿富汗意外地遭遇了不幸,他们随风远去了;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中国的女博士在号称法律完备、高度尊重*的国家被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2)今天的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下面还有让人喜悦的消息,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拟写新闻衔接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弄懂新闻内容,评价要中肯。 2. 弄清新闻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便巧妙过渡,避免生硬。3. “××报道”的字样应置于衔接词的最后。达到以上3点要求,新闻衔接词会让人眼前亮丽起来。) 21、(4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为: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寻找最佳切入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是提取关键词的巧妙途径。随着高考形式的不断变革,压缩语段的考试题型也不断创新,不管它怎么变化,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是相同的,只要牢记“压缩后的语句其实是一个关键信息的集合体”这句话,善于提取“有效信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文(60分) 【作文立意建议】 立意-1:信心 立意-2:信念 立意-3:希望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