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贿赂(luò) 汤镬(huò) 执拗(ào) 擂鼓(léi) B.吐蕃(fān) 亲戚(qì) 乘辇(niǎn) 戕害(qiāng) C.罪愆(qiān) 谄媚(chǎn) 印玺(xǐ) 纤夫(qiàn) D.袒露(lòu) 绸缪(móu) 骸骨(gāi ) 旄节(m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暄 掩旗息鼓 白璧无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B.敲诈 精疲力竭 人才荟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频律 脍炙人口 重整旗鼓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D.惊愕 拾人牙慧 烦文缛节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B.在前不久举行的我校高二年级话剧大赛中,高二(2)班同学表演的新编话剧《白雪公主》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笑声中,大家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C.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美日两国正不断扩大其军事、政治影响,对此,俄罗斯和中国有必要一个鼻孔出气,结成牢固的战略联盟。 D.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的产业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特别是在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等地的美国使领馆附近。 B.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醉驾入刑开始执行的第一天,北京交管部门在夜查当中发现了一名驾车醉酒的司机。 C.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国家民用核设施检查团,将开始对我国大陆境内运行的三大核电站基地开展安全大检查。 D.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音乐欣赏的具体过程,一般是由官能欣赏——即对乐音的音响感知,进入感情欣赏——即对音乐表现的思想感情、情景的感情体验、想象和联想。 B.近日,一组《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图片在网上走红。照片上的主人公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网友关注。(5月3日《长江商报》) C.在“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中,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 D.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永远对于人是亲切的。由此类推,在几千年或是几万年以后看现在纷纷扰扰的“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主席”“代表” “电影明星”之类对于人有什么意义?我们这个时代是否也有类似长城和《短歌行》的纪念坊留给后人,让他们觉得我们也还是亲切的么?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摘编自《谈美书简》) 6.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对同一件事情,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会混然无别。 C.在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D.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受到环境需要限制。 B.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美”。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的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人所特有的企求。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亲切的。 D.《短歌行》《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9.为什么人“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0至12题。(9分,每小题3分) 陈蕃传(节选)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帝颇纳其言。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曰:“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后汉书·陈王列传》 10.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再迁为乐安太守 迁:官职调动 B.性方峻 方峻:方正严厉 C.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典礼 D.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视事:到职办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宁许以负秦曲 B.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已而相如出 C.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盘盘焉 囷囷焉 D.而为势家郎所谮诉 再转复为太史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蕃少有大志,“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令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大为惊奇。 B.周璆下陈蕃之榻,表示其对贤才的器重及对宾客的礼遇。可谓是贤主、嘉宾共为一段佳话。 C.陈蕃担任光禄勋时,主管选拔官吏,不偏不倚,因此获罪免职归家。 D.太后临朝时,权官当道,诸尚书害怕权官而托病不朝,陈蕃写信责备他不顾节义,诸尚书倍感惭愧,不得已而上朝视事。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3分) (2)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3分)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释】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15、填空。(6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 在《后汉书·张衡传》中塑造了善属文、善机巧、善术学、善政事的张衡形象。 (3)古诗文常以“酒”为物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定风波》中的“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李清照《醉花阴》中的“ ,有暗香盈袖”,《声声慢》中的“ ,怎敌他、晚来风急”等就是典型例证。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18分) 宋词人物 乔雨 一 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从此,懂词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着的是什么。 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二 在那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唱吗?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三 那杯你一饮而尽的黄縢酒,谁尝了谁都说是苦的。默默看着你的那双眼睛依旧流泪,而你的心却如春雨淅沥般地滴血。 渴望相逢又怕相逢,不敢再看那泪光涟涟的眸子。浸满了泪痕的那条鲛绡依然湿着,而你“错”“莫”交织的心情,都写进了那首千古流传的词里。 春风又绿宫墙柳,可那双让你魂牵梦萦的红酥手,竟永远地弃你而去,再也不能与你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 绿蘸寺桥下水波映着你的身影永远孤单,那只飞起了的惊鸿不再回转。而沈园那座墙壁上的斑斑墨迹已在你心中慢慢地结成了一片永远抚不去的瘢痕。 四 走近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火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可惜你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五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铜钹依然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你那横空出世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我翻到宋朝的那一页时,你的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抽打着我身上的琐屑绮俗。 1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按照五位词人生活的时代顺序来谋篇布局,思路清晰,层次鲜明。 B.文章每节分别评述一位著名词人,涉及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C.文章巧妙地将词人的主要生平与代表作品结合起来,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鲜明的形象。 D.文章善于化用词人代表作品的意境,用诗化的语言带给我们美好的想象和感受。 17.请依次写出这五位词人的名字,并按照文章提供的意境,写出文章所涉及的作品(一位词人只写一篇作品即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原文,说说对第四节划线的句子的理解。(4分)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文章第五节的划横线处补写一段70字左右的话,体现学习过的《定风波》一词的意境,要求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一致,与上下文意思连贯,且与文章主旨相符。(6分) 答:                                                                                     六、(12分) 20.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使意思的表述更为清楚。(可以增删必要的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最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了神经细胞在不断变化、不断地同“邻居”建立新的联系,同时取消旧的联系的现象。 改为: 21、(4分) 来自英、法、日、德的甲、乙、丙、丁四位旅客,刚好碰在一起。他们除懂本国语言外,每人还会说其它三国语言的一种。只有一种语言是三个人都会说的,但没有一种语言四人都懂,现知道: ①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他却能替他们做翻译。 ②甲是日本人,丁不会说日语,但他俩却能毫无困难地交谈。 ③乙、丙、丁交谈时,找不到共同语言。 ④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既能用日语交谈,同时又能用法语交谈。 请推断出他们各自会说的两种语言。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完成,四月二十八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二:一九八五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梦想。 对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30字左右)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加拿大魁北克的山上同时生长着红松和雪松,红松数量少却株株笔直而粗壮高大;雪松数量多却普遍较矮小枝干如虬。原来这里的冬天雪期长,宁折不弯的的红松多是未长大就被积雪压断了;雪松枝干较韧,被大雪压弯却不会折断,甚至整整一个冬天负着积雪,第二年春天雪消融才慢慢挺直。 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14、(1)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1分),“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1分),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1分)。(若答“好”,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不完全相同(1分),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1分),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1分),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1分)。 附鉴赏:全词以“饮散离亭西去”发端,真可谓“截断众流”!“离亭”,是供人饯别的亭子。作者不写离亭饯别,也不写彼此惜别,却从“饮散”“西去”写起,把这一切都抛在词外,省却多少笔墨!然而“截断众流”之后写出的那句词,却包含着饯别的场所和过程,因而被“截断”的“众流”仍然不可阻挡地涌入抒情主人公的心灵,也涌入读者的想象,行者与送行者走向“离亭”,到达“离亭”,开始饮宴,劝君更饮,依依不忍分手。这一切,都是离亭“饮散”之前连续发生的事,只要提到“离亭”,提到“饮散”,就不能不想。从“饮散”着笔的这个起句,的确起得好!正因为起得好,植根于这个起句的以下各句,才那样富于魅力。“浮生长恨飘篷”,是直接由“饮散离亭西去”激发的深沉慨叹。“生”即人生,乃抒情主人公自指。“生”而“浮”,已见得飘流无定;又“恨”其象断“蓬”那样随风“飘”荡,身不由己:则离亭饮散之后,虽说“西去”,实则前途茫茫!而于“恨”前又加一“常”字,自然使读者想到:对于这位抒情主人公来说“饮散离亭”并非破题儿第一次,而是经常重演的;重演一次,就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这首词,大约写于徐昌图入宋之前,它所反映的个人身世,饱和着五代乱离的时代投影。接着写“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将身去而意留的情景作了生动的、多层次的体现。上船西行,却频频回头东望:始而“回头”,见送行者已隔一“重”“烟柳”,继续“回头”,则“烟柳”由一“重”而再“重”、三“重”,乃至无数“重”,送行者的身影,也就逐渐模糊,终于望而不见了。从行者方面说,又何尝不然。“烟柳”乃常见之词,一旦用作“回头”的宾语,又用“渐重重”修饰,便场景迭现,意象纷呈,人物栩栩欲活,其惜别之情与飘蓬之恨,亦随之跃然纸上,动人心魄。送行者既为重重烟柳所遮,“回头”已属徒然,这才沿着“西去”的方向朝前看。朝前看,可以看见的东西当然并不少,但由于特定心态的支配,摄入眼底的,只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淡云”“寒日”“暮天”,这都是情中景,倍感凄凉。而那“远”去的“孤雁”,则分明是抒情主人公的象征。雁儿啊,天已寒,日已暮,你孤孤零零地飞啊飞,飞向何处呢? ??? 下半片以一问开头:“今夜画船何处”?问谁呢?当然不是问船夫,而是问自己。以下各句所写,乃是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作为对问语的回答。船在淮水上行进,现在还未起风,“潮”该是“平”的;天空中“淡云”飘动,月光是“朦胧”的;离亭话别之际,为了麻醉自己,只管喝酒,但酒意终归要消失,一旦“酒醒”,正当夜深“人静”,又有什么办法解愁;一个人躺在船里,“孤枕”“残灯”,思前想后,哪能入睡?熬到五更天,也许会有点儿睡意,恍惚间梦见亲人;然而五更天往往有风,有风就起浪,即使是“轻浪”吧,也会把人从梦中惊醒;醒来之后,风声、浪声,更增愁烦,将何以为怀?这是多么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 这首词从“饮散”写起,截去饯行的场景,让读者去想象;一问之后展现的画面转换和心理变化,又完全出于想象。其艺术构思,极富独创性。 23、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文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⑷材料丰富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意蕴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色彩  说明: ① 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 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要有一点突出者,就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 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从第2个起计,重复的不计,最多扣5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 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⑨长处与短处。(红松以最高傲的屹立姿态示人,所以人应以最完美的一面展现。) ⑩只有牺牲才能锻造更伟大的成功。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