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佣(yòng)      两撇(piě) 凛(lǐn)然 B.颔(hàn)下 俨(yǎn)然 红苕(sháo) C.惊讶(yà) 颧(quán)骨 衣襟(jǐn) D.趔趄(qiè) 跷(qiāo)出 愠(wēn)怒 【答案】 B(A佣:yōng,C襟:jīn,D愠:yù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寐     慌唐      面面相觑 B.古板  檀朗  功德无量 C.究竟  扭扭捏捏  并行不悖 D.晓得  烹饪  无原无故 【答案】 C(A慌—荒,B朗—郎,D原—缘)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 荒诞不经(极不近情理,不符合常理) B.亲昵(亲近)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C.料峭(形容微寒) 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D.隐秘(秘密的) 打诨(戏曲演出时,演员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 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答案】 B(亲昵:十分亲密) 4. 下面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 B.为了充分体现全社会对道德模范的关爱,弘扬社会正气,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中央文明办将对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帮扶。 C. 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对于农村小学,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小学的课堂里去,使农村的孩子能够把他们的课上好,使农村学校的老师能够把课讲好。 【答案】 B(A动宾搭配不当,在最后加“之林”;C语序不当,“罕见地”应放在“用四个整版”前;D缺主语,在“非常关心”前面加“我们”)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 5.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答案】 C(无中生有)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 A(B.“改变……生活方式”表述有误。C.“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表述有误。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有误)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答案】 B(A.因果不当。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表述有误。D.因果不当)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 8. 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苟:如果 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 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捍:捍卫 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未:不够 【答案】 C(捍:抵御) 9. 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答案】 A(这句话是假设,是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 10.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用这些关系来作为辅助。 D.本文说理清楚,论据充分,言辞恳切,正反阐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阿豺是戎狄之人,尚且知道宗族互相保护才能够强大的道理,何况我们是中原内地的人呢?)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此有贤德的人用礼法来教导人们,让人们知道父子兄弟应该相亲相爱。 (2)所以说,爱护自己的亲戚,是用来爱护自己的;爱护天下民众,是用来爱护自己的亲戚。 (3)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 1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行秋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徐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答:刘诗: 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诗: 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雅(或者答“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闲适(或者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2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2分) 13.请按照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名句名篇。(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后人青春一去不回的警诫。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 (卢梅坡《雪梅》) _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柳永在《雨 霖 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离别之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旅夜书怀》中使用反语表达自己仍希望出仕的愿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答案】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雪却输梅一段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①当代文学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即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30年代,周作人认为文章存在着“载道”和“言志”两个流派。在我看来,“载道”与“言志”后来经由周氏兄弟的穿越,形成了现实性与书斋化的两种审美路向。至少在80年代,散文还在鲁迅、周作人的两个传统里盘旋,其他风格的作品还没有形成气候。鲁迅的峻急、冷酷及大爱,对许多作家影响巨大。优秀的作者几乎都受到过他的思想的辐射。邵燕祥、何满子、高尔泰、钱理群、林贤治都有鲁迅的风骨。这些人普遍有着受难的意识,文字是直面苦难的紧张和审视自我的痛感。邵燕祥短文有犀利的力量,毫无温吞平和的虚伪。常常让人随之心动,正切合了“无所顾忌、任意而谈”的传统,这也恰恰是鲁迅当年所欣赏的。何满子谈历史与现状,袒露着胸怀,何曾有伪态的东西?朱正严明、牧惠深切、赵园肃杀,是真的人的声音。对世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作家的自我表达,多了批判的笔触,与其说是指向荒诞的存在,不如说也有无情地冷观自己。他们在直面社会难题时,也把自我的无奈和尴尬表现出来。只是他们中的人对西学了解有限,没能出现大的格局和气象,这是与鲁迅有别的地方。 ②周作人的传统在历史上多被诟病,可是实际是存在这样的余脉的。其实沈从文当年就是受到周氏的影响,后来的俞平伯、江绍原走的也是这个路子。80年代后,周作人的作品重印,他的审美认同者们也被推出水面。舒芜、张中行、钟叔河、邓云乡都有学识的风采与笔致的神韵。他们把金刚怒目的一面引到自然平静之中,明代文人的灵动与闲适杂于其间。个人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健康的空间,文人的表达也是隐曲与委婉的。以“说出”为目的,而非言“他人之志”为旨趣的表达,在更年轻的一代如止庵、刘绪源等人那里得到了响应。 ③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也并非对立的两翼,把两种风格融在一起的也成为了一种可能。一些人既喜欢鲁迅的严峻,也欣赏周作人的冲淡。在他们眼里,两个传统是并行不悖的。唐弢的文字其实就介于明暗之间,黄裳在精神深处流动着激越与闲适的意象,孙犁的小品文在两种韵味里游动,虽然他不喜欢周氏,可是这两种笔意是难以摆脱掉的。钱理群其实是赞成两个传统的互用的。他对周氏兄弟的研究无意中也影响了知识界对新文学传统的看法。刘恒、叶兆言都欣赏周氏兄弟的文采,在他们的随笔中,偶尔也有那些历史的余光的闪烁吧? ④其实在周氏兄弟之外,散文的样式很多。像汪曾祺这样的人,就杂取种种,有着缕缕古风,是自成一格的。他说自己的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可是意境悦目,是有逆俗的笔意的。汪氏虽参加过样板戏的创作,却没有宏大叙事的笔法,性灵的一面楚楚动人。他深谙明清笔记,喜欢古人书画,字里有柔美的东西。《梦溪笔谈》《聊斋志异》的痕迹偶可从此看到。他还从废名、沈从文那里受到熏染,温润而含蓄,给人暖色的慰藉。汪氏举重若轻,洒脱中是清淡之风,颇有士大夫的意味。与他同样诱人的是端木蕻良、林斤澜等。端木的晚年散文炉火纯青,不被世人看重。可是我觉得其分量不在汪氏之下。至于林斤澜,其文恍兮惚兮,有神秘的流风,吹着精神的盲点,让我们阅之如舞之蹈之,很有醉意的。他们都生在民国,受过旧式文人的训练,文字不时流出古雅的气息。“文革”的话语方式是在他们这些人那里开始真正地解体了。 ⑤在这个层面上说,新时期的文学是回到五四的一次穿行,后来又开始出现了别于五四传统的另外一些可能。世人也由此理解了为什么是老人承担了这一重任。那些久历沧海的人不都是暮气沉沉的过客,也有聊发少年狂的洒脱。启功的幽默,聂绀弩的狂放,贾植芳的率真,柯灵的无畏,都衔接着一个失去的年代的激情。不同的是他们带着半个余世纪的烟雨,有了更为沉重的肩负。读这些人的作品,常能感到道德文章的魅力,身上还带着旧文人的抱负。与五四那代人比还显得有些拘谨,而心是相通的。历史的磨难把一代人的锐气钝化得太久,他们的重新起飞,有着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代价。 (节选自孙郁《近三十年的散文》) 14.第①段中画线的“这些人”的散文创作与鲁迅散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直面现实,关注人生;冷静审视自我痛苦;文风犀利,有批判意识。 不同点:与鲁迅相比,“这些人”对西学了解有限,文章不够大气。 15.第②段画线的“这个路子”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散文风格?(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像周作人那样的书斋化路子。具有学识的风采和笔致的神韵灵动;文风平静闲适;重在抒写个人情志。 16.结合文意,请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语段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话主要有三层意思:(1)这些作家传承了五四作家的个性锋芒,富有责任感,但仍有旧式文人的某些特点;(2)其作品富有担当道义的思想魅力;(3)他们经受过长期的生活磨难,今人要理解其局限性。 17.你最欣赏哪一种风格的散文(不必局限于本文所说的散文类型)?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评分标准:概括出一种具体的散文风格。(1分)欣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的,(2分)二是表现形式的。(2分)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审美观健康即可,不强求一律。 六、(15分) 18.将下面几句话调整成一段符合行文逻辑的文段。(4分) ①第二面一开头第一个字,“云谣集”的“云”字又是一个简体字。 ②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③例如,影印页第一面一开头第一个字,“鱼美人”的“鱼”字就是一个简体字。 ④人们说,只识简体字,看不懂古书。殊不知,不识简体字,也看不懂古书。 ⑤看古代的简牍,看古代的碑帖,看民国初年的印刷书本,也是如此。 ⑥偶尔翻看《敦煌曲子词集》,发现其中到处是简体字,不过有的简得跟今天不完全一样。 答:(只填写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⑥③①②⑤ 1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5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示例②:“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示例③:“旧”——新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示例④:“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示例⑤:“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必须对字进行合乎逻辑的拆分解说,且必须思想健康) 20.请以“守望者”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6分) “行走者”这个名称,使我想起漫游人。在广袤的大地上,漫游人四季行走于风雨中,看云霞,这行走的生涯使他步履坚定,从容潇洒。 “行走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探险家。在巍峨的雪峰上,探险家日夜攀登高峰,望极顶,挑战新的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守望者”这个名称,使我想起守林人。在幽深的森林里,守林人四季守护树木鸟兽,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 “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看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年轻是个多梦的季节…… 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五彩缤纷;有的扑朔迷离;有的神奇变幻;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梦时美妙,醒来惆怅;有的梦时险恶,醒来警觉;不切实际的想法叫梦,美好的理想也叫梦;梦能使人沉迷,也能促人奋进…… 有句歌词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要打开思路,关键在于能合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想象,就是“想”出一个“形象”。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将生活当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后,储存在脑子里的印象,或通过听讲、阅读、看影视得到的形象,根据写作的需要,经过筛选、加工、组合,用文字描述出来。 “我的梦”指向第一人称,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法。“梦”字可以从两方面阐释:一是本义,即睡眠时的表象活动,由此可以描写“我”的梦境,写自己在梦中的种种经历或遐想,随心所欲地进行描述或抒发感慨,进行综合的写作;二是引申义,有幻想、梦想、希望的意义,由此可以写成“我”的梦想追求,如“理想”“强国梦”“和平梦”“成长梦”等等,不一而足。 “我的梦”这个题目十分宽泛,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是要注意“梦”的意义,没有意义的梦是毫无价值的。如果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叙述一个梦,同时分析梦给“我”带来的意义和警醒,这样的文章才会有中心,也才有意义。 【佳作赏读】 我的梦 张凡凡 当阳台被朝阳照亮的时候,攀缘在竹篱上的青藤舒展开绿色的枝条,青藤上的牵牛花如同天空中那片被朝霞映红的彩云一样轻柔、鲜艳,享受着朝阳带来的美丽。 转过身,我对着镜子梳头,映在镜中的老太婆两鬓斑白。我不由得轻叹:“老了!”随手翻开了桌上的日记本。 2008年9月 在北大,几乎没有谁不关注足球,我也不例外。我终于买到一张29届奥运会中国——巴西男子足球决赛的门票。开场时,中国队给人的感觉就焕然一新,精彩的球技,巧妙的配合,使巴西的拉拉队眼花缭乱,都不知所措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离球赛结束还不到两分钟,两队1:1平的时候,对方一队员猛地起脚劲射,我方的守门员鱼跃而起,用力扑出了球。我队6号后卫趁机冲上来,用脚一挑球反传回来,10号控制住了球,并和其他队员展开快速反攻,不到5秒钟,球就到了巴西队门前。射门!球擦过巴西队守门员的左臂,“进了!”场上先是一阵欢呼,之后,许多中国球迷激动得相拥而泣。哭出来吧,大声地哭出来吧! 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中国男足终于获得世界冠军,这让无数中国球迷扬眉吐气。 2019年3月 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以一幅环保题材的油画一举夺得画赛特等奖。画面很简单:天地之间姹紫嫣红,无数双手握住了一棵陷入沼泽的小草。那幅画是我去西部参观时有感而做的。回想起西部大开发前落后的情形和恶劣的气候,谁会相信,今日的大西北到处是盈盈的新绿呢?不只大西北,全国人民都在积极美化环境,现在的中国可以和“花园城市”新加坡媲美,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国家”。 这真是个姹紫嫣红的三月,充满生机的阳春三月,祖国春天更是激情洋溢。 2040年7月 退休了,我开了家书店,重拾起小时候没看完的书,沉浸于朱自清的《绿》,捧读冰心的《笑》,感受高尔基的《童年》…… 我真高兴,来书店买书的人很多,有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有十一二岁的娃娃。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064年2月 儿子要我去桂林旅游,我感叹,这么老了,还能饱览祖国秀美的山河!儿子笑着说,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呀!对啊,我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我合上本子。太阳渐渐升高了,窗外的牵牛花开始枯萎,原来生命如此短暂,但它却将美丽无私奉献。 再次看镜子,镜子里面映出一个两颊飘着红云的女孩,咦,我怎么没变老?刚才的人生回忆——全是遐想,也全是我心中期待的未来。 整理好书包,我快步走到大街上,为了期待的未来,我要跟大家一起加油! 【名师点评】  当代的青少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对祖国的复兴,民族的发展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不愧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一代。文章虚实结合,所畅想的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富于时代气息。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目标导航 1.了解女性小说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 2.把握《呼兰河传》和《长恨歌》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赏析所选片断的场景描写、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内容概说 本单元所选的是两篇小说选段。分别是我国现当代女作家群体中代表作家的代表作,为我们了解两个时代女作家群体共同的特质和各自独特的风格开了一扇窗户。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她对故乡与童年的追忆和留恋,也浸透了她的忧伤。她笔下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承载了她对历史惰性与国民劣根性的忧患,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节选部分写小团圆媳妇之死,毫不留情地揭示出北方农村在封建思想长期毒害下的病态:人们喜欢做看客,喜欢摧残一切违反传统的人和事,极度轻视做人的基本权利,对鬼神及荒谬思想的敬畏。集中表现了全书的主旨。貌似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中有凌厉,有深深的忧愤。王安忆的《长恨歌》借写王琦瑶四十年的生活和命运,来表达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嬗变,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这种嬗变的哀伤。节选部分通过对王琦瑶一群人无聊生活的繁复的描绘,细腻地画出他们“螺丝壳”里的“精雕细作的人生”,写出了上海人在社会、时代激烈动荡之时仍能在自己的幽闭空间里埋头于自己生计的智慧,写活了上海人,也就写活了上海精神。节选部分以细致绵密、委婉从容的笔调关注着上海的那段历史。 赏析指导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属于女性小说。鉴赏这类小说时,首先要注意女性小说的共同特点,就是女性作家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女性意识在女性身上的表现,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个方面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界,并对它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是女性作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和表达自我,使自己不再遮蔽在他人的观赏、虚构、想像与塑造之中。 其次,要注意不同的作品,有它们不同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 第三,体会作者倾注女性所独有的目光和情感,呈现女性特有的视界,抒写普遍的人性和她们的时代,关注“细节”背后的大关怀的情怀。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