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检测(二)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碑帖(tiē)       脊梁(jǐ) 自惭形秽(chán) 称心如意(chèn) B.泥淖(nào) 坍缩(dān) 迄今为止(qì) 蜚短流长(fēi) C.誊写(ténɡ) 癖好(pǐ) 畏葸不前(xǐ) 弄巧成拙(zhuō) D.害臊(sào) 惩罚(chěnɡ) 寡廉鲜耻(xiān) 不敢违拗(ào) 解析:选C。A项,“帖”读tiè,“惭”读cán;B项,“坍”读tān;D项,“惩”读chénɡ,“鲜”读xiǎn。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荧光 板材 既往不咎 起承转合 B.精简 熔炼 因地治宜 真知灼见 C.树阴 搭挡 立身处世 备受瞩目 D.松弛 进级 淡泊名利 能言善辨 解析:选A。B项,治—制。C项,挡—档。D项,进—晋,辨—辩。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数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 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正如《书谱》所说:“一字乃终篇之准”。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解析:选B。A.“跑步”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C.“之准”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内。D.冒号应为破折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B.据说,在北京、上海等堵车最为严重的大都市,男女之间谈情说爱,除门当户对外,距离远近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 C.莫要再以高考分数论英雄,那些在分数线下痛不欲生的“草包”也不见得真的成了社会的“草包”。 D.对于这次中海油溢油事件,法律界专家断言,如果山东沿海的渔民发生损失,索赔注定不会势如破竹。 解析:选D。势如破竹: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与语境不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林书豪的横空出世让各大运动品牌嗅到了商机,近期乔丹、匹克、李宁等国内企业纷纷想把林书豪作为形象代言人纳入麾下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 解析:选D。A.两个主语,正常应该是“通过无数人随时随地的分享”;B.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C.“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根 艺 根的艺术,是一种奇巧结合、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型艺术。它用具有自然美的各种根材形态,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的形象,使人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根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有其鲜明独到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根艺与绘画一样,是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创造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所谓发现和创造,就是表现形体。对造型艺术,鉴赏者都是通过视觉对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的,这是它们的共同审美特征。中国画的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它是画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技巧,通过笔、墨、纸以及墨法、空白等在平面的画幅上造成的一种美感;而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它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所以根艺和绘画虽然同属于造型艺术,但绘画是以两度空间反映现实,而根艺大都又是以三度空间反映现实,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具有空间立体感的根艺,一方面比绘画更为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又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而细腻地描绘表现对象的活动环境,也不能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过程。 因此,根艺美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就有必要对现实的根材进行更集中、更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之中,以达到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所以,鉴赏一件优秀的根艺作品,也应该是通过概括单纯的艺术形象,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根艺美术家所要表达的自然根的丰富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根艺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因此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的是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这同样也表现了根艺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审美特征。 根艺是静态与动态的对立统一。作为一种立体的造型艺术,根艺只能表现行为的一个片刻,为了获得生动具体的审美效果,它总是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它的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根艺的动态美。动态使根艺形象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这方面的实例。这是根艺美术以静态的造型来表现运动,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根材是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在绘画和雕塑艺术的鉴赏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具有审美的价值。根艺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比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更有审美价值,因为每一件根艺作品的表现力依赖于根材本身的自然美的形态。由于根材是根艺美术作品审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艺美术家在创作时,应十分重视把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和整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考虑。 下列各项中关于“根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艺是单纯与丰富对立统一的造型艺术,用有自然美的根材形态来创造多彩的形象。 B.根艺通过塑造静态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观赏者通过视觉对塑造的艺术形体进行鉴赏。 C.作为造型艺术,根艺以静态的造型表现出动态行为的瞬间,具有动态美。 D.根艺审美的主要部分是根材,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解析:选D。D项,“美术家选择什么样的根材,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于文无据。 本文认为根艺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根艺的形体具有实际的长度、宽度、高度,给人一种自然与人工共同创造之美。 B.创作根艺,对根材进行集中、典型的提炼,把丰富的思想内容寓于根的自然形态中。 C.根艺的动态美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马空冀北”根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实例。 D.根艺的单纯是指外在形体,丰富是指艺术家、欣赏者再造的艺术形象。 解析:选C。C项,偷换概念。“表现出精神,表现出生命”的是“根艺形象”而非“动态美”。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根艺具有空间立体感,比绘画更具体生动,但不像绘画那样广阔、自由地再现人物。 B.欣赏根艺可从不同侧面、角度、距离进行,所以根艺本身表现出含义的丰富性。 C.中国画造型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根艺大都是立体形式的,两者反映现实的维度不同。 D.根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根材自身的价值和根艺美术家的艺术水平。 解析:选B。B项,根据文意,根艺作品本身不存在所谓含义丰富性的问题,它应是通过欣赏者借助于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领悟才得以实现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侯 蒙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徙知襄邑县,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泰州逮治。既行,拜给事中。至泰,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也?”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节选自《宋史》) 【注】 ①王恢:汉将。元光元年设谋于雁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怨:痛恨,仇恨 B.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 白:禀告,告诉 C.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晓:明白 D.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寇:侵犯 解析:选C。晓:告知,使……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 ②我见相如,必辱之 B.①始以宾礼见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①是自艾其支体也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之,代词,他。B.以,介词,按照/介词,因为;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代词,通“尔”,你的;D.其,代词,他自己/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蒙为官公正廉明的一项是(  ) ①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②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③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 ④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⑤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解析:选A。②写侯蒙不肯越境巴结上司,即使上司黄湜出于想举荐他的好意。此项不属为官公正廉明的范畴。⑤是写侯蒙有识人之明。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侯蒙急义好施,仗义疏财,廉明而有才干。他处理政务,能使受罚者不怨而检察者无可指责,虽不媚上官却仍得到好评和荐拔。 B.侯蒙忠直宽仁,受命往泰州逮治五路将帅却能依据实情力为申诉,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说服皇上,想使十八人免于蒙冤,但皇帝却搁置不管,仍按原来的意见办。 C.侯蒙对北宋末年的政治弊端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十事”就是涉及吏治、纳言、赏罚、赋税和权政等方面的奏疏。 D.侯蒙不攀附权贵,有自己独到的见识,准确评价蔡京和宋江等人,这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选B。“仍按原来的意见办”错误,皇帝不再追究他们的过错。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一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调任他为襄邑县知县,又提拔(他)任监察御史,再次晋升为殿中侍御史。侯蒙上疏十件事,提到除去冗杂官员,容纳谏臣进谏,明确嫡庶之别,分别贤佞好坏,杜绝臣下侥幸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过度恩赏,宽缓疲惫的百姓,节约不当的花费,外戚不得干预政事,太监不能授给他们权力。徽宗接受侯蒙的奏议,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于是提升(侯蒙)为侍御史。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们)治罪。已经出发了,又授予(他)给事中职衔。(侯蒙)到了泰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青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 (2)宽缓疲惫的百姓,节约不当的花费,外戚不得干预政事,太监不能授给他们权力。 (3)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2)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如泣如诉。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_。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答案:(1)如怨如慕 不绝如缕 (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五、(12分) 根据漫画内容,自拟题目,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漫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表明你的看法。(3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不是要求揭示寓意,只要求学生谈看法,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示例:题目:童言无“忌” 语出“惊”人 观点一:在正规的场合交流,或者作文写作中,我们应该限制,甚至禁止学生使用这种语言。学生过多地接触并且使用这种网络语言,会使他们对规范汉语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 观点二:对这些特定词汇的流行不必过于担忧,因为语言本身有自然淘汰的规律,有些词语短时间内会很“热”,但不一定就能进入书面语言。 用四个关键词解说“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4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关键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创造(创新)简约(简单) 专注 深度合作  相互启发 (2011·高考山东卷)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5分)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排序时要注意概括性语句,以及过渡、衔接、照应的词句。此题中,⑥句是整个语段所围绕的总话题,需要放在段首,④句“总之……”显然是末尾概括性语句,应该放在段尾,⑥句中“这固然不错”与②句中“不过”相衔接造成语意转折,应该紧挨着,①③⑤三句衔接紧密,应排在一起。 答案:⑥②①③⑤④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楼上楼下 刘玉秋 我在广州居住的商业楼坐落在郊区,上下七层,虽然有电梯,但是一直当成摆设,谁都没有去用它。 我是一年前搬到这儿的,来这里买房子,全是看上房价比市区便宜。楼上楼下都是平头百姓,各自为了养家糊口辛劳奔波,平常很少来往。自然而然,由于无人清扫,整个楼道变得杂乱冷清,满是灰尘。 转折出现在半年前。二楼小陈的太太被单位公派到加拿大进修三个月,小陈工作紧,孩子没人照顾,他就把老家的父亲接到了广州。陈老伯是典型的山东人,古道热肠,整天笑眯眯的,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关切地问寒问暖,使以往静如止水的楼道骤然间起了波澜,有了笑声,有了生气。 陈老伯勤快,整栋楼里数他起床最早。一大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等大家上班时,整个楼道从上到下干干净净。时间久了,大伙过意不去,对老人说,这么大年纪还让您受累,怎么好意思呢?老伯笑了笑说,在乡下劳动惯了,也是借机活动一下筋骨。 三楼的李辉坐不住了。一天晚上,他把整个楼道的住户召集到一块儿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咱不能让陈老伯当杨白劳,要不每月给老人一些补贴吧。”大伙一拍即合,最后决定除小陈自家外,其余十三家每户拿出三十元钱,也算是对老人的一种补偿。可是,等真把钱凑齐送到老人跟前时,老人居然很生气地说:“这人和人能住在一块儿是缘分,如果啥都钻到钱眼儿里,活得还有啥意思,你们硬给我钱,就是瞧不起大伯……” 老人倔犟,大伙无话可说。从此,再没人提起给老人发补贴的事情,大家只是默默把感激埋在心底。 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流淌,三个月转眼过去了,小陈的太太如期从国外返回。陈老伯回山东老家那天,楼上楼下的邻居依依不舍地相送,直到老人搭上车,慢慢在视线中消失。 陈老伯走了,楼道又恢复了沉寂,灰尘也逐渐多起来。起初,还有人打扫一下,时间久了,也就懒得搭理,慢慢就回归了旧时模样。 昨晚,四楼的郝大妈意外召集大伙开小会。 郝大妈开门见山地说:“老陈回山东老家了,现在整个楼道挺杂乱的,不如我把这活儿揽下来,你们象征性给我点辛苦费,要不就每月三百九,按原来打算给老陈的那个标准吧。”郝大妈原本胸有成竹,没想到话音落地,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没人响应,大伙不欢而散。 第二天,郝大妈就找我诉苦。她说:“咱这楼上都是怪人,当初陈老头不要钱,硬是想塞给人家,现在我想揽下这差事,反倒没人舍得给钱啦。兄弟,你是个文化人,昨晚开会也是一言不发,你说说这到底叫什么事儿啊……” 望着一脸茫然的郝大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本文第二自然段写楼上楼下的居民“平常很少来往。自然而然,由于无人清扫,整个楼道变得杂乱冷清,满是灰尘”。作者描写这样的情景,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陈老伯义务劳动改变了这里的环境,形式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引起下文,为下文写陈老伯义务清扫楼道,以他的热心付出来营造和谐的楼上楼下居民关系的故事作铺垫。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陈老伯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他义务扫楼道可以看出其勤劳,不要钱事件可知其淳朴、善良。 答案:陈老伯是一个典型的山东人,他古道热肠、勤劳淳朴、善良无私。 (1)小小说后半部分宕开笔触,描写郝大妈的故事,作者用意何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说描写楼上楼下居民为陈老伯送行的情节,体现了楼上楼下居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道小题考查了两个考点,第(1)题是考查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理解,联系上文陈老伯,此小题很好解答;第(2)题考查对情节的把握能力,陈老伯义务扫楼道的行为赢得了居民的感激,也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答案:(1)描写郝大妈的善谋私利,是为了从侧面烘托主人公陈老伯的高大形象,反衬陈老伯的古道热肠、善良无私的品格。 (2)体现了楼上楼下居民对陈老伯的钦佩和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古道热肠、勤劳无私风尚的肯定和崇尚。 小小说结尾写道:“望着一脸茫然的郝大妈,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那么,如果让你代为解释,你会怎样解释郝大妈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联系文意不难看出郝大妈遭遇尴尬的根本原因是她的谋私利的行为。 答案:陈老伯扫楼道是古道热肠、善良无私的表现,因此受到人们的钦佩和感激,而郝大妈想借扫楼道挣点儿辛苦费,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行为,所以人们鄙薄她、拒绝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 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 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联系全文看,乔叶是为什么写作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文学创作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让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②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 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陈劲松提的两个问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②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这篇访谈以乔叶的小说题目“最慢的是活着”为题,文中乔叶也说“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文章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她的这种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②拒绝阅读和写作畅销书;③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 文中说,“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请结合文本和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是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除夕清晨,一名来自南京市、跟随父母到美国旅行的4岁幼童,以他自己的独特裸跑方式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迎接2012农历新年。近日,这段视频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网上,4岁“裸跑弟”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很快爆红网络,短短几天点击率高达26万多。 对这种教育方式,网民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经历?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或议论文;②中心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