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语文 考前冲刺30天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 一、高考考点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考点剖析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自然形象(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2.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知识热点点睛】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类型: (1)豪放洒脱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自然形象 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具体单个的景物,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歌中“意”和“情”的和谐统一。 1、传统的审美意象: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如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如: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岑参的《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题或赏析诗眼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收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1、动词 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2、修饰词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作用: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用: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3、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4 .表颜色的词 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例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作用: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 “着色的思绪” . 5.副词 例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用:“尽”字,写出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6、数量词 例1: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作用:一片花落都要减一层春色,万花飘坠,落英缤纷,春残欲尽,满腹愁怨。 例2: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莺秒草中。 作用:一声,万点,一鸣,一栖,一闻一见。细致入微描绘清晨,别具风韵。 (二)语言特色 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个诗人不同的诗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的语言特色有: 沉郁顿挫、工整绮丽、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纯真直率、质朴洗练、高超雄奇、豪放奔放、悲壮慷慨、清静幽深、朴素平淡等。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描写方式:(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侧面(5)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6)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7)各种感觉:视、听、触、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而是通过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通等方式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无比的喜爱之情。当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家人的思念跃然纸上。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要读懂诗歌就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 (1)比兴 欲言此物,先言彼物。比兴手法是古代诗歌中较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 (2)对比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照。 (3)象征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4)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的作用是作者的立论有根据,委婉含蓄,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等。 (5)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客观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虚与实形成对比或相衬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寄寓的深沉感慨。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6)动静结合 动静手法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就是以响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谋篇布局 近体的律诗绝句,十分讲究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为例:“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一二句写登山一事起,为引发诗情做铺垫;三四两句紧承一二句,写诗人对登高一事的主观感受;五六两句用“但”(只)字一转,拓展到对人世的感叹;七八借用典故凝重结尾。整首诗歌,一层进一层,显得情景交融、理趣深刻。 词的一般结构是先写景后抒情。写景为抒情铺垫,抒情是写景升华。如苏轼的《念奴娇》,上阕状写赤壁之景物,下阕通过与周瑜经历的对比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 其他谋篇布局的技巧有 (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等。 4.修辞手法 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比拟、设问、反问等。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 边塞军旅诗 (1)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保卫边陲的奉献精神。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戍边将士乡思和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6)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多少士兵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换来的结果只是赢得了葡萄能种在中原!) (7)展现矛盾心情,如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咏物言志诗 理解咏物言志诗的情感的方法分析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所写之“物”的特征,又要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流露的人生态度,寄寓的理想,隐含的生活哲理。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4.咏史怀古诗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抒发青春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5.羁旅思乡诗 主要有: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之情。 6.赠友送别诗 主要有直接表达离愁别绪,劝勉、安慰之情,诗人志向或政治见解,乐观的心情、真挚的祝福和积极有为的斗志。 【解题技法指津】 一、鉴赏诗歌形象解题指津 1、人物形象解题指津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2.鉴赏意象解题指津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二、鉴赏诗歌语言解题指津 (一)炼字题 1.设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来历为人陈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某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4)用有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解题指津 1.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但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2.答题步骤 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题目解题指津。 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2.关注作者 (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 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 3.看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 4.抓关键句。 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 5.把握形象。 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6.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 【热频考点押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押题指数】★★★★★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①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①莫,莫非。 1.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2.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解析】“远赴蟾宫”,是写作者面对别人的讥讽,有着相当的自行,相信自己一定能蟾宫折桂。“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写风筝也是写诗人的志向。诗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们,风筝只有在有风的时候才能飞上天空,如果没风,任谁风筝也飞不起来。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成或者无成何尝不是如此呢?才能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机遇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机遇,没有可以借力的风,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诗人借风筝却写出了“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的志向。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梦入关 吴门梦故山 韦庄 赵嘏 梦中乘传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②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答: 思梦境,惘然若失,十分得意顿时化作十分失望,感情形成巨大落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月光如水,江流如练,寂寂庭院,这是一幅多么凄凉孤独的图景啊!其孤馆夜永之意不言自明。赵嘏诗写于诗人落第后漂泊岭南时——尽管离家已经很久,但家乡的山山水水仍熟记在诗人心中,即便是思归入梦也能轻车熟路。诗人的梦回故乡是何等的幸福,以至于梦醒后仍然回味无穷。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梦入题,以梦抒发思乡之情,以秋夜、堕月烘托归梦,的确很好地把诗人思乡的悠悠情思无限地拉大延长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的景与情简要赏析。 答: 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所以说“此去随所偶”。“偶”即“遇”。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 而且年年出巡。 1.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 故巢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2.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张 镃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码碯杯。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即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①舞剑台。 【注】①李将军:指汉将李广,他与匈奴战,无不胜,匈奴畏服。 1.前四句写了哪些寒秋景物?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答: 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押题指数】★★★★★ 【答案】①希望打败敌人,终生卫国。②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解析】作者说,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表达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答: 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有人说“画屏闲展吴山翠”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传达抒情主人公心境的妙笔。请赏析这句诗。 答: 2.这是一首怀旧词,请分析下阕是如何表现“凄凉意”的。 答: 十二、阅读下面的后面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 2.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答: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①长是,系行舟。 [注]①:徒然。 1.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