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 专题升级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 一、(2012·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忧,服除,改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学官许乞便地自俨始。 建文元年,荐授桐城知县。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桐人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比召至,燕师已渡江。 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父丧,起复。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熊少戆。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俨至,即奏除之。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洪熙改元,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年,方岳①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世以为知人。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俨传》) 注:①方岳: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服除 忧:去世 B.外怀要荒 怀:怀想 C.遂不预机务 预:参与 D.智足资帷幄 资:参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令钦天监试 其孰能讥之乎 B.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与缙等俱直文渊阁 失其所与,不知 D.俨至,即奏除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俨年少时就酷爱读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卜算等书无不博览通晓,尤对天文学、气象学有较深造诣。 B.胡俨洪武年间考中举人,被授华亭教谕,从此走上仕途,任桐城知县时,为民兴建水利,还得到了副都御史练子宁的举荐。 C.洪熙改元,胡俨因病退休,加太子宾客致仕,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他辞官归休。家居时他淡泊自处,生活俭朴。 D.胡俨作为馆阁的老前辈,朝廷的许多重要文稿均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书时,他担任总裁官。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2)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 二、(2012·蚌埠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 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羸妇孺 羸:瘦弱的人 B.若豫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 C.卒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 D.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张席隙地以居之 给以旷壤 B.当谋所以食尔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为阖户罢市 D.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被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正如过善人所预期的那样,他遇上了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只要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就一定能于公于私有所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 (2)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 (3)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明]吴廷翰 先生与予交最早,而亦最久。予少先生七岁,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中间赖以周旋规诲者,盖五十年如一日也。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得其手书,未尝不佩服,正襟以读也。 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或与谋议,则开心见诚,负屈者辄伸之,少有不平,若使之必直而后已。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虽朝议阙失亦然。曰“如吾意则当如何如何”,观其辞旨气象,如古人引裾折槛,剖心漆身,使得志,皆能为之,将必以矫矫之声闻于天下也。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①为文,而先生谠直无所依违,以故不能作举业语,遂弃之,曰:“焉用是儿女子为哉!”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予取友四方,见其瑰玮卓荦、聪明特达、负经济之才、淹贯之学者,云集雾滃,予敢少之哉?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矣。而使先生遂不能一振以见,予又以慨时格之未足以尽人才,岂独为先生哉? 今先生养高遵晦,偃仰林麓,躬耕以自给,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或负斧而樵,或举艇而渔,随其所之,无不如意,则与徇时遂好,兀然而丧其所守者,所得孰多少哉? 先生居于江之滨,足不履城郭,人罕见其面。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曰:“如我平生交,惟子知我,亦惟我知子”。予曰:“先生知予,能以道义相益予者多。予知先生,而竟不能一援手以益,奈何?”曰:“子知我,我岂用世之人哉?”相与嗟叹久之。因设榻,予以事亟归,则谓之曰:“今年先生寿七十,四月八日当复来,为数日欢。”先生许诺。既而予绊不果行。乃陈君继直,予中表兄,先生之妻兄弟也。谓予当有言。予让不获命,曰:“是岂可属之他人哉?”乃历叙先生之生平如此。陈君持往以贺曰:“是不独为先生寿,可以观志士之风,君子之交矣。” 先生姓童氏,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云。 注:①脂韦软熟:脂韦,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软熟,谓性情柔和圆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归休,又二十年 迨:等到 B.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 悚:恭敬 C.多为一时风气所移 移:推移 D.予以事亟归 亟:急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文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喜欢评议时事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言辞忠诚激烈,但也正因为其性格耿介不能或不愿写出迎合世俗喜好的文章,最终没能完成举业。 B.作者与童先生从十五六岁时就相识相交,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因而相交甚厚;同时作者也从童先生那里得到很多规劝教诲,对童先生敬佩有加。 C.作者对童先生隐居山林的生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认为童先生与那些委屈自己,迎合世俗的喜好,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格操守的人相比,得到的更多。 D.童先生了解作者,并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作者以帮助和引导;作者了解童先生,却感慨不能给童先生什么帮助,虽有作者自谦的成分,亦可见二人的君子之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 (2)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大水上封事 极言得失 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今虽亿兆又安,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开辟犹少。覆焘之恩著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至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之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则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①勿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为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橐弓矢,而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臣之愚心,唯愿陛下思之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五②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谷为妖,龙蛇作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祥。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摘自《全唐文》) 注:①休:美善,福禄。②三、五:三皇五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教之风被矣 被:遍及 B.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 根本:植物的根 C.良为此也 良:确实 D.察安危之机 机:机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功既难 吾其还也 B.而疮痍未复 倚柱而笑 C.是以古人譬之种树 臣以供养无主 D.凡此数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指出,开创事业艰难,但守住已经成就的事业其实更难,因而帝王都要居安思危,才能稳固基业。 B.作者认为,帝王只有实行仁政来包容保养人民,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样才能避免人民产生离叛之心。 C.作者引用了帝舜、孔安国的话来说明帝王与人民的关系,其目的是告诉帝王,人民是可怕的。 D.帝王如果把人民放在心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在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国家也能长治久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 (2)况雨水之患,阴阳常理,岂可谓天谴之而系圣心哉? 参考答案 一、1.B 解析:“怀”是“安抚”的意思。 2.B 解析:A项,表祈使语气/表反问语气; B项,介词,因为、由于;C项,介词,和、跟/动词,结交,亲附;D项,代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D 解析:“均出自他之手”与原文“多出其手”不符。 4.参考答案:(1)桐城出现了老虎伤人的事,胡俨斋戒沐浴向神灵祭告,老虎便逃走离开了。 (2)(他)在家住了二十年,四方的大官重臣都以师礼对待他。胡俨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绝不谈及自己。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斋沐”是“斋戒沐浴”的意思;“告于神”属介词结构后置,即“于神告”;“遁”是“逃走”的意思。第(2)句中的关键词“咸”是“都”的意思;“及”是“涉及”的意思;句式“以师礼”,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要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胡俨,字若思,南昌人。他从小好学,对天文、地理、乐律、历法、医学、占卜等方面的书无不博览。洪武年间,他考取举人,被授华亭教谕,他能克尽师道。母亲去世后,他服丧期满便被改派到长垣。他提出要求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为官,以便照顾长辈和家庭。于是,他被改派到余干。作为掌管教育的官吏,允许就近做官还是从胡俨开始的。 建文元年,胡俨被委任为桐城知县。他兴建水利工程,引来桐陂水以灌溉农田,为民谋利。桐城出现了老虎伤人的事,胡俨斋戒沐浴向神灵祭告,老虎便逃走离开了。桐城人在朱邑祠里祭祀他。建文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向朝廷举荐道:“胡俨饱学明理,可以通达仙人;足智多谋,可以运筹帷幄。”朝廷将胡俨召进京城时,燕王的军队已打过了长江。 明成祖即位后,下了一道命令:“听说胡俨懂得天文,让钦天监考考他。”钦天监对胡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回奏明成祖说他确实懂得天文学、气象学。不久,由于解缙的举荐,胡俨被授以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一起在文渊阁任职。后来,又任侍讲,晋升为左庶子。父亲亡故后,胡俨服丧期满又出来做官。他仍在文渊阁任职,接受皇帝的垂询,提供咨询,但他常常不抢先发表意见,显得忠厚诚朴。永乐二年九月,胡俨任国子监祭酒,就不再参与政务了。当时国子监执行规定严厉,假借事情请假回家的国子生,被判戍守边疆。胡俨上任后,奏请皇帝批准,把这类规定废除了。永乐七年,皇帝到北京,把胡俨召到行宫。次年,明成祖北征,命胡俨以祭酒兼侍讲的身份,执掌翰林院,同时辅佐皇太孙留守北京。永乐十九年,胡俨又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时,海内统一已近五十年。皇上正在国内修明政治,大兴教化,对偏远的地方则实现安抚、整治,公卿大夫都是些满腹经纶、彬彬有礼的文人。胡俨作为馆阁宿儒,朝廷许多重要文稿多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时,他都担任总裁官。他主持国学二十余年,总是率先垂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洪熙改元后,他因病请求退休,仁宗赐给敕书,奖励慰劳他,晋升他为太子宾客,仍兼祭酒。明宣宗即位,召见胡俨,任他为礼部侍郎,他辞谢后返回家乡。(他)在家住了二十年,四方的大官重臣都以师礼对待他。胡俨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绝不谈及自己。他淡泊明志,从不追名逐利,节衣缩食,十分简朴,但求温饱而已。以前,担任湖广主考官时,看到杨溥的文章,他十分惊讶,在文章上题批道:“定能为董仲舒说一些正直公允的话,绝不会曲从于公孙。”大家认为,胡俨是一位慧眼识才的长者。正统八年八月胡俨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二、1.C 解析:“卒”应为“最终”的意思。 2.D 解析:D项,“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项,以:来,连词/把,介词。B项,所以:用来……的办法/表原因。C项,为:作为,动词/因为,介词。 3.A 解析:B项,“被迫”应为“主动”;C项,“预期”错误;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4.参考答案:(1)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 (2)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 (3)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 解析:第(1)句翻译重点:“挈”(带领)、“彻”(通、达)及句意通顺。第(2)句翻译重点:“但”(只)、“活”(使……活,救活)、“虽”(即使)、“为”(作为)及句意通顺。第(3)句翻译重点:“义”(道理)、“任”(承担)及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嘉庆十九年,淮南各州县因旱灾发生了饥荒。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很好,邻县的饥民搀扶着老人抱着幼儿前去讨饭的有好几千人。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饥民们得不到饭食,越加鼓噪不安。有个绅士过实圃先生担心发生变故,急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荒前来讨饭,应当考虑得到食物的方法,请让我与本乡父老们商议商议。”第二天,过先生招集乡里喜好行善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他自己带头拿出物资,积极地准备经营,在空地上架起席子让他们居住;年老体弱的和妇女小孩,按人口给他们饭吃;雇佣那些壮实的人给附近村的农户,使他们自食其力;天冷了有袄穿,生病了有药治,死了有棺材,怀孕临产的就优厚地济助她们;又给他们空地,督促他们种菜;储备取水用具,预防火灾。这年冬天,受灾的山乡下了雨。过先生就把那些壮实的人受雇佣所得的工钱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家种麦子。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他们高呼着:“善人!善人!”从此,各地前来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过善人。 与我同一年考上科举的朋友竹潭孝廉,是过先生的孙子,他请我记叙这件事,并且复述过先生的遗训说:“我们家只有万两银子的家产,因为救济饥民用去了一半。第二年,年成丰收,卖粮食获得了几倍的利,于是恢复了当初的家产。人们担心什么而不行善事呢!”我认为这是过先生用来勉励子孙行善的话罢了。如果行善之前预先怀有获得回报的心思,就会计较得失,那么一定不会献出家产去追求仁德;即使努力去做了,却不一定会得到回报,那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么?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施行仁德的策略遍及各处,因而恩泽施及的人非常之多。过先生最终受到天的护佑,他的家产可以恢复,他的后代一定昌盛,报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 啊!当饥民鼓噪着讨饭时,如果人们以回避为聪明,都闭门拒绝救济,那么因他们担心没有办法恢复家产,饥民势必抢夺,全乡都会受害,而过家也没有独自保全的道理。而过先生挺身而出,以一个人承担起这个重担,他的消除变乱的智慧和怜恤饥民的仁心都体现出来了,最终也无损于他的家产。所以可以明白,怀有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丢了;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得到了。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记述的善举,但是因为不是重要的所在,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 三、1.C 解析:C项,应译为“改变”。 2.A 解析:A项,都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3.B  解析:“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与原文“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相矛盾。 4.参考答案:(1)先生秉性刚直,处理事情果断坚决不犹豫,(遇到)别人有过错,当面指责不给一点宽恕。 (2)我曾在大雪天拜访过他家,他与我互致问候,我们谈及年轻时候的事情,都历历在目,谈得非常融洽。 解析:第(1)问中的句关键词有“无滞”(不犹豫)、“过”(过错)、“面折”(当面指责人的过失)、“贷”(宽恕),句意要通顺。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造”(拜访)、“语”(谈论)、“历历”(清清楚楚)、“款洽”(融洽),句意要通顺。 参考译文: 童先生与我交往最早,而时间也最久。我小童先生七岁,我自十五六岁时,就和先生一同学习。我三十岁后远走他乡谋生,离开先生十余年。等到退休回家又有二十年没有见到。这中间依靠他的照应教诲,他五十年如一日。每次与先生交谈,未尝不恭听。得到他的文章,无不佩服,正襟而读。 先生秉性刚直,处理事情果断坚决不犹豫,(遇到)别人有过错,当面指责不给一点宽恕。有时和人讨论问题,开诚布公,别人心里有解不开的事,就耐心解说,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让人理解后才结束。听到当时的大事办得不好,一定加以批评,即使是朝廷政事缺失也是这样。常说“按照我的意图这件事应该这样这样”,你看他讲话时那语气气势,就像“古人引裾折槛,剖心漆身”的直谏之人那样慷慨。如果让他做官,我想他一定做成他想做的事情,将必以不同凡响之声闻名于天下。可惜当时的人以阿谀、圆熟作为文章风格,而先生为人正直无所依顺,因此不能在科举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放弃了,而先生却说:“我哪里会参加科举考试那种小孩子做的事呢!” 我分析天下人才,做人风格多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改变,一天天颓废,偶尔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世俗所改变的,一概被社会排斥。我交友四方,见到许多瑰玮卓荦、聪明特达、有经济之才、学识精深广博的人,他们人才济济,我哪敢小看他们?然而他们中正直、有操守、不屈不挠、坚持己见、不阿谀奉承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了。这样的风气使得先生不能独抒己见、一展才华,我又感慨这样的社会风气造成了人不能尽其才,我哪是只替先生一个人感慨呢? 现在先生韬光养晦,在山林间偃仰高歌,躬耕自给,放牛而歌唱,有时披蓑卧在那里,有时扛着斧头进山砍柴,有时划船钓鱼,随自己的心意去,无不如意,那么,他的行为与那些随波逐流,茫然丧失其操守的人相比,人生所得谁多谁少呢? 先生居住在江边,足不出户,从不进城,人们很少见到他。我曾在大雪天拜访过他家,他与我互致问候,我们谈及年轻时候的事情,都历历在目,谈得非常融洽。他说:“在我生平交往的人中,只有你了解我,也只有我了解你。”我说:“你了解我,你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我很多帮助和引导。我了解先生,却不能伸出援手帮你一把,怎么办?”他说:“你了解我的,我哪里是做官之人?”我们相互感叹了很久。他于是铺床(让我住下来),我因为有急事需要回去,我对他说:“今年是先生七十大寿,四月八日那天我再来祝寿,那时我们再痛饮几天。”先生答应了。不久,我因公务缠身,没有成行。至于陈继直,是我的内表兄,也是先生的妻子的兄弟。他认为先生七十大寿,我应该说些什么(做点什么)。我推辞说不曾获得先生的允许,(不敢写),他说:“这样的事情还能托付给其他人吗?“于是我一一叙述先生生平,(写成文章)。陈拿着我写的文章前去祝贺,并说:“这不只是为先生祝寿,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志士风范,君子之交的情形。” 先生姓童,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 四、1.D 解析:“机”是“关键”之意。 2.C 解析:C项,以,都是介词,因为。A项,其:代词,它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项,而: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者:代词,用于数词后面,指代事物/代词,用于否定词后,表示“……的话”。 3.C 解析:C项,其目的是阐明实行仁政(休养生息)的重要意义。 4.参考答案:(1)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要立即改正,接受规劝要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迅速。做好事不要犹豫,发布命令一定要讲求信用。 (2)况且雨水造成的灾害,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是上天的谴责而牵动陛下忧心呢?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过”(过错)、“谏”(规劝)、“如流”(像流水一样)、“期”(要求、期望),同时句意要通顺。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况”(况且)、“阴阳常理”(自然变化的规律)、“谴”(谴责)、“系”(牵动),同时句意要通顺。 参考译文:我听说开创拨乱反正的事业,它的成功是很困难的;守住已成就的基业,它的治理不容易。所以生活安定要想到危险,是为了稳定这个基业;做事有始有终,是为了巩固基业。现在虽然百姓平安无事,边疆平定安宁,既紧接着丧亡乱离之后,又承接着衰败困乏之时,住户人口减少很多,田地的开垦又尤其少。施予的恩惠很显著了,可是创伤尚未恢复;德教的风气遍布全国,而财产仍然时常匮乏。因此古人用种树作比喻,年岁久远,则枝叶茂盛;如果种植的时间短,树根没有稳固,即使用沃土去培护它,用春天的阳光去温暖它,一个人动摇它,必然导致树枯萎。现在的老百姓,很类似于这种情况。经常给予包容保养,那就会一天天繁衍生息;一旦有征调徭役,就会随之而衰败消耗。衰耗过分,人民就无法生存;人民无法生存,怨恨之气就会充塞;怨恨之气充塞,背离叛乱的思想就产生了。所以帝舜说:“可敬爱的难道不是君王?可怕的难道不是人民?”孔安国说:“人民把君王当做性命,所以君王值得敬爱。君王失去道义,人民背叛他,所以人民可怕。”孔子说:“君王好比船,人民好比水。水能够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因此古代明哲的君王,虽有福禄不敢淫乐,一天比一天更谨慎,的确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希望陛下观看古今的事迹,考察安全与危险的关键,上以国家为重,下把百姓放在心里。选拔人才要仔细考察清楚,奖赏惩罚要慎重,起用贤良的人,贬退不贤的人,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要立即改正,接受规劝要像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迅速。做好事不要犹豫,发布命令一定要讲求信用。保养精神性情,减少打猎的娱乐;反对奢侈实行节俭,减省宫室建筑的费用。尽力求得国内安静,而不追求开辟疆土;收藏起弓箭,而不忘记军备。所有这几方面,虽是治理国家的常法,也是陛下所经常施行的。以我的愚昧,只愿陛下多思考而不懈怠,那么完美的道德可与三皇五帝比高,亿万年的帝位跟天地一样长久。即使桑树、谷物作怪,龙蛇造成灾祸,野鸡在鼎耳上鸣叫,晋地的石头会说话,也能变祸为福,变灾难为吉祥。况且雨水造成的灾害,是自然不变的规律,怎么能说是上天的谴责而牵动陛下忧心呢?我听说古人有这样的话:“农夫劳动而君子治事,愚昧的人说话而明智的人择取。”妄自陈述肤浅的见解,我俯伏在下等待着刑戮。 高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