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 专题升级训练六 小说阅读 一、(2012·六安一中冲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七个铜板 [匈牙利]莫里兹 ①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嚎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 ②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④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在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真像是怕它们会飞掉。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⑤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我蹲在地板上,注视着有没有晶亮的小铜板悄悄地爬出来。可是,那儿没有一样东西蠕动。事实上,我们也并不真的相信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我们彼此望望,觉得这种儿戏可笑。 ⑥我碰了碰那个翻了身的抽屉。“嘘!”我母亲警告我,“当心,会逃走的啊。你不晓得铜板是个多么灵活的动物,它会很快地跑掉,它差不多是滚着跑的。它滚得可快哪……”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从经验中知道一个铜板多么容易滚走。 ⑦不过,我的心里倒动了一个念头。“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一个铜板。” ⑧“在哪儿,我的孩子?我们快把它找出来吧,别让它像雪一般融掉。” ⑨“玻璃橱里,在那个抽屉里。” ⑩“哦,你这倒霉孩子,亏了你早先没有说出来!不然,这时一定不在那里了。”我们站起来,走到早已没有玻璃的玻璃橱前,还好,我们在它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个铜板,我知道它一定是在那。这三天来,我一直准备把它偷走,就是不敢。假如我敢偷的话,我一定拿它买了糖啦。 ?“得,我们已经有四个铜板了。打起精神来吧,我的小宝贝,我们已经找到一大半了,再有三个就够了。在天黑以前我还可以洗不少衣服呢。快点儿吧,也许其余的抽屉里都有一个铜板呢。”我母亲对每一个抽屉都唠叨一番。“瞧,这一个最多!”她笑着叫道,拉出那个连底也没有了的最下一层的抽屉。她把它套在我的脖子上,于是我们坐在地板上,放声大笑。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她非常热心地搜寻那些衣袋,可是,天哪,什么结果也没有。她一个也找不出来了。就连最有趣的笑话也没法把另外两个铜板逗出来了。由于兴奋和辛苦,我母亲的两颊已经泛起两朵红晕。再不能让她干下去了,因为这样会叫她马上害病的。夜,不久就要来临。我父亲明天需要一件衬衫,可是我们没法洗。单是井水是洗不掉油污的。这时,我母亲拍了拍前额。“哦,我有多么傻!我就不曾看看我自己的衣袋!既然想起来了,我就去看看吧。”她去看了一下,你相信么,她真在那里找着了一个铜板。第六个。我们都兴奋起来,现在只缺一个了。 ?到了晚上,我们有了六个铜板,可是我们真好像一个也没有一样。那个犹太人不肯放账,邻居们又像我们一样穷,也不作兴去向人家讨一个铜板啊!除了打心坎上笑我们自己的不幸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时,一个叫花子走了进来。他用歌唱的调子发出一阵悠长的哀叹。 ?我母亲笑得几乎昏过去了。“算了吧,我的好人,”她说道,“我在这儿糟蹋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需要一个铜板。少了它就买不到半磅肥皂。” ?那个叫花子,一个脸色温和的老头儿,瞪着眼睛看着她。 ?“一个铜板?”他问道。 ?“是的。” ?“我可以给你一个。” “这还了得,接受一个叫花子的布施!” “不要紧,我的姑娘。我不会短少这一个铜板的。” 他把一个铜板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蹒跚地走开去了。 “好吧,感谢上帝,”我母亲说道,“再没有……”她停了一会儿,然后大大发出一阵笑声。“钱来得正是时候!今天再也洗不成衣服了。天黑了,连灯油也没有!”她笑得透不过气来。这是一种可怕的、致命的窒息。她弯着腰把脸埋在手掌里,我去扶她的时候,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流过我的手。 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 (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有改动) 注:该篇为作者的成名作。作者曾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乡村,与农民交友,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阶层矛盾、关注贫苦百姓的优秀作品。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笑,表现了母亲这一形象的哪些特征? 3.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1)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2)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 4.试从小说的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的角度探究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军 礼 王培静 ①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是整整一天一夜了,荣军长站在防汛地图前,眼睛盯着地图上一小步就能跨过去的防洪大坝沉思。部队上了防洪大坝六个小时了,警戒水位越升越高。荣军长对身边的秘书说:“备车,我要去地方防汛指挥部。” ②地方防汛指挥部里也是灯火通明,从大坝传回的险情告急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走来走去,有人吸咽沉默,有人望着窗外电闪雷鸣的夜空发呆。见荣军长进来,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坝下有老百姓的一万亩良田,还有近20个村庄的房屋家产,虽然男女老少都撤到了高处,但那是好几万人的生息家园哪。荣军长声音洪亮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保证人在大坝在,我们誓死保卫大坝,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听到荣军长的话语,人们脸上的表情放松了许多,有人带头鼓起了掌。 ③从地方防汛指挥部出来,荣军长冒雨上了车,命令司机道:“咱们去抗洪大坝。”司机看了眼身旁的秘书,见他没言语,驾车钻进了夜色中。 ④到了大坝的一端,司机停了车。秘书忙说:“首长,您在车上等一下,我去把各团的几位领导找来。”秘书一边说着半个身子已下了车。 ⑤“不必了,咱们一起下去看看。”荣军长要下车。 ⑥秘书为难地说:“您的身体……” ⑦“我还没有那么娇贵,再说跟舍弃个人生死、坚守在坝上的官兵们相比,我这算什么。”荣军长说着已下车踏进了泥中。 ⑧秘书忙打开了伞,跟上了首长。走了一段,司机借了个汽灯追上来。荣军长在中间,秘书和司机一边一个,仨人在泥泞中艰难地向坝上走去。 ⑨整个大坝上人来人往,官兵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那一盏盏汽灯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时刻警戒着大坝坝堤的一丝一毫的变化。 ⑩走到坝的中央,荣军长站住了,他对秘书说:“去把吴副参谋长找来。” ?不一会儿,秘书带吴副参谋长等几位干部来到荣军长面前,几个人在夜色中举起了手,首长也抬手还礼。荣军长说:“你们辛苦了。”随后吴副参谋长站在雨中的大坝上,向荣军长汇报了抗洪官兵开赴第一线近八个小时以来的情况,当吴副参谋长说到有一名营长为抢救一个不会游泳的战士牺牲了时,荣军长急切地问:“是哪个团的,把当时在场的最高领导给我找来。” ?吴副参谋长说:“三团三营的,叫王志军。他就是当时在现场的最高领导,他是个好干部。是我工作失职,我对不起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更对不起王志军同志的亲人。” ?听到这儿,荣军长身子一怔,夜幕中谁也没有发现,他望着大坝内汹涌吼叫的波涛,声音低沉地说:“你不必自责,这样的任务有牺牲是避免不了的,那个战士救起来了没有?” ?“救起来了,王志军同志把他推上了岸边,自己却被旋涡卷走了。” ?荣军长轻轻“哦”了一声。 ?荣军长向坝堤边上走了走,脱下军帽,缓缓地举起了右手,闪电中,吴副参谋长、秘书、司机以及那几名干部都脱帽后照荣军长的样子,面向水面,举起了右手。别人的手都放下了,荣军长的手还迟迟没有放下,他的脸上有两行热泪和着雨水流了下来。 ?也许天太暗,也许是因为下着雨,荣军长脸上的表情谁都没有发现。往回走的路上,他的两腿像灌了铅,一步步迈得很艰难。坐在回程的车上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儿子志军牺牲这事? 1.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荣军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 (1)整个大坝上人来人往,官兵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那一盏盏汽灯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时刻警戒着大坝坝堤的一丝一毫的变化。 (2)你不必自责,这样的任务有牺牲是避免不了的,那个战士救起来了没有? 3.小说结尾处“他想,回到家怎么向老伴‘交代’儿子志军牺牲这事”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4.这篇小说以“军礼”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茶 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 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第一,信用好。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挂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 第二,连老板为人和气。乡下的熟主顾来了,连老板必要起身招呼,小徒弟立刻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来。他家柜台上随时点了一架盘香,供人就火吸烟。乡下人寄存一点东西,雨伞、扁担、箩筐、犁铧、坛坛罐罐,连老板必亲自看着小徒弟放好。 连老板对孩子也很和气。酱园和孩子是有缘的。很多人家要打一点酱油,打一点醋,往往派一个半大孩子去。妈妈盼望孩子快些长大,就说:“你快长吧,长大了好给我打酱油去!”买酱菜,这是孩子乐意做的事。 一到过年,孩子们就惦记上连万顺了。连万顺每年预备一套锣鼓家伙,供本街的孩子来敲打。家伙很齐全,大锣、小锣、鼓、水镲、碰钟,一样不缺。到了元宵节,家家店铺都上灯。连万顺家除了把四张玻璃宫灯都点亮了,还有四张雕镂得很讲究的走马灯。孩子们都来看。孩子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他们牵着兔子灯,推着绣球灯,系着马灯,灯也都是点着了的。灯里的蜡烛快点完了,连老板就会捧出一把新的蜡烛来,让孩子们点了,换上。孩子们于是各人带着换了新蜡烛的纸灯,呼啸而去。 预备锣鼓,点走马灯,给孩子们换蜡烛,这些,连老大都是当一回事的。年年如此,从无疏忽忘记的时候。这成了制度,而且简直有点宗教仪式的味道。连老大为什么要这样郑重地对待这些事呢?这为了什么目的,出于什么心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第三,连老板很勤快。他是东家,但是不当“甩手掌柜的”。大小事他都要过过目,有时还动动手。切萝卜干、盖酱缸、打油、打醋,都有他一份。到了出茶干的时候,酱园上上下下一齐动手,连老大也算一个。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1.文章的题目是“茶干”,可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 2.简要概述连万顺茶干的特点。 3.文中说“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连老大? 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层意蕴。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做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姐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找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找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题目“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指的是两场婚礼,含蓄地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又暗示这两场不同的婚礼同样万众瞩目。 B.“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和“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前后照应,前者写出“三叔”的感动,后者暗示了“儿子”心理的变化。 C.末段的议论不仅呼应了首段的议论,使小说结构显得紧凑自然,而且包含了小说主旨,既含启发性的生活哲理,又引人深思。 D.在“三叔”的叙述中巧妙插入“我的爷爷”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而且强化了主旨。 E.这篇小说的语言朴实而生动,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让读者倍感自然和亲切,并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产生情感共鸣。 2.小说两次写到“皓月当空”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中的“三叔”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讲述了三代人的三个婚礼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小说,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小说以母亲的笑贯串全篇,描写一个贫苦的妇女为了凑够七个铜板,买一块肥皂给家人洗衣服,不得不翻箱倒柜,最后在一个老乞丐的帮助下,才凑够七个铜板,可肥皂却没买成,女主人终于笑得咯了血的悲惨故事。 解析:中心事件应该是“七个铜板”,即母亲为了凑齐七个铜板买半磅肥皂好给家人洗衣服而翻箱倒柜,最后在一个乞丐的帮助下终于凑齐但由于高兴而笑得咯血的故事。 2.参考答案:母亲的笑是含泪的笑,用笑掩饰内心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开朗乐观;母亲的笑又是一种自嘲的笑,表现了母亲对不幸命运的无奈抗争。 解析:题目的指向是要围绕“笑”来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关键要理解“笑”背后的“苦”,亦即“含泪的笑”。 3.参考答案:(1)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母亲寻找铜板时的小心翼翼、全神贯注,也把全家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2)“宝贵”“圣洁”两个词语表现了母亲为了家庭的艰辛付出,也表达了作者对苦难母亲的讴歌与怜悯。“笑”则写出了母亲的乐观、无奈以及对当时残酷现实无情的控诉。 解析:句意解释的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有的还要联系全文的主旨来考虑。第(1)句是个比喻句,注意从比喻的表达效果方面阐释。第(2)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如“宝贵”“圣洁”等来分析,要扣住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4.参考答案:(1)情节结构上:作者以“母亲的笑”为线索,与劳动人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以隐为显生动而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产生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同时采取“突转”的戏剧手法,接受叫花子的施舍,将故事推向高潮,形成嘲讽批判的效果。 (2)以小见大,揭露深刻。一块肥皂,几个小铜板,为买肥皂洗衣服找铜板,物小事小,可是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细节描写传神,既暗示了穷人生活的拮据,又让读者感到心酸。 解析:探究的角度已经给出,题目就变得简单多了。情节发展方面着重于情节设置特征,比如结尾部分的“突转”,分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写作特色的分析要着眼于全文。 二、1.参考答案:荣军长是当代一位有着宽广无私胸怀、高度责任心和踏实工作作风的将军形象。①他身先士卒,奔赴抗洪第一线、最前沿,工作作风严谨踏实。②他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当代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③他对儿子的牺牲有悲伤之情,但更多的是军人的崇敬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抓住人物言行背后的东西,分析要仔细,用语要准确。比如他的身先士卒、责任心等,很容易从文本中读出。 2.参考答案:(1)这段话是场面描写,通过写人忙、灯多等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侧面烘托了抗洪形势的严峻,为下文出现险情蓄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荣军长在听到儿子牺牲后的内心悲痛和自责自慰心理,同时也表现了他以大局为重、关心战士、宽广无私的胸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说句段赏析,首先要注意区分描写类型。如第(1)句就是属于环境描写,要从修辞、用词、句式等角度切入,重在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小说文本效果分析应该指向情节、人物等。第(2)句属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语言背后的内心世界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 3.参考答案:体现了荣军长悲痛、愧疚、自责的心理。作用:①交代了故事的谜底,使小说情节跌宕、完整;②进一步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来就是内心活动,心理分析较简单。作用分析应该从情节、人物、主题角度考虑。 4.参考答案:观点一:以“军礼”为题使主题思想更集中、深刻。①荣军长父子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为了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甘愿付出一切,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敬礼。②荣军长父子代表了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格,这种崇高美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给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极多的人生启迪,我们应该向崇高之美敬礼。(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以“军礼”为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这篇小说通过荣军长及其部下向牺牲的王志军敬礼这一动作,表现了荣军长对儿子以及所有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牺牲的人的尊重和赞美。②荣军长对儿子的敬礼,间接地表现了王志军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也从另一侧面表现了荣军长不因抗洪危险而偏袒儿子的高贵品质,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 解析:“军礼”本是个特殊的动作,以此为题有多方面的作用,好在题目已经给出了探究的角度,选择自己容易分析的角度来切入,如人物形象塑造。 三、1.作者介绍连老大的生意经是为了表现连老大的诚信、善良和勤劳,为介绍他的优质茶干作充分铺垫。 2.一是工序考究(或复杂或不马虎);二是使用药料多;三是成品精致好看(或外皮呈深紫黑色里面是浅褐色);四是有结实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3.虽然连老大只是—个普通正派的生意人,没有曲折动听的生活经历。但是他的诚实守信、为人和气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作者还是写出来颂扬他的这些可贵品质。 4.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像茶干这样传统东西失传的惋惜之情;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事物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三是对有些传统中的好的事物,我们应该抢救保护。 四、1.DB 解析:A项,小说中“万众瞩目”有夸张意,同时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C项,首段是叙事而非议论。E项,“极具鲁南山区的地方生活色彩”是小说中写到的鲁南生活习俗,“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般”的说法言过其实。 2.参考答案:①前一次表现月色明亮的环境特点,推动对饮谈话的情节;②后一次渲染轻松的气氛,暗示事情出现转机。 解析: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主要看所在的位置,根据不同的位置作具体分析,指向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方面作用的分析。 3.参考答案:①理解父亲,关心儿子;②憨厚朴实,善于引导;③对幸福的含义有自己的理解。(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常规化的题目,但一定要读懂文本,从文本具体内容出发,对人物的言行等作具体分析,准确概括,简要分析。 4.参考答案:观点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感。 观点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观点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会破坏幸福感。 观点四: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解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但观点必须明确,论述要合情合理,而且理由充分,且理由最好是从文本中找到的。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