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北版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讲 散文阅读  考题展示 (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题。 耳边杜鹃啼 罗 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4.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 考向分析 从阅读文本上看,近三年湖北高考是一脉相承,分别是写景抒情散文、记人散文、写物说理散文;从考查角度看,2012年高考淡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从试题设置来看,2012年,客观题变为五选二,首次出现了探究试题,体现了新课标高考的特点,文学作品阅读分值由18分增加到20分,体现了对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视。2013年会继承这一命题特点,出现小说阅读文本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热点题型一 理解型试题 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命题的着眼点是文中的词或句子,一般要求回答其含意、作用、表达效果等。 例如:(2011·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做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有删节)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思路分析:一是审视语境,把握全段主旨,然后将句子放在段中思考。“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从下文看,有一点必须明白,即不见真心的客气,不是诚意。二是注意关键词“大方”“合身份”“太贱”,分别理解为“适度”“得体”“降低诚意的价值”。 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要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技法解密 1.理解词语 ①准确把握词语的基本意义,然后结合语境,从上下文中寻找与词语相关的信息,整合为答案。②根据文意和作者的表达意图,发掘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 2.理解句子 内容方面,透过关键词把握语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态度。结构方面,根据语句位置与上下文内容,判定语句结构作用:开头句,领起下文,作好铺垫,制造悬念,奠定情感基调;结尾句,总结上文,升华主旨,照应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中心。修辞效果,对比、衬托突出强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热点题型二 分析型试题 这类试题侧重对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句子、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命题的着眼点通常是句子、段落,甚至全篇,一般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等。 例如:(2011·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题。 想 飞 徐志摩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剌剌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豸虎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难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卷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1.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 思路分析:要立足全文,注意云雀的象征意义,文学作品中的很多物象都折射主人公或作者的心灵。 参考答案:①羡慕并赞美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和飞向青天的自由快活。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渴望自己如云雀般的“飞”,并与后文其他的种种飞态,形成对比,品出高下优劣。 2.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思路分析:这个问题的答案只局限于第二段。抓住孩子年龄小、见识窄、心智幼嫩的特点,结合文本,很容易解释孩子的心理。 参考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的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技法解密 1.利用题干、文本中的提示句,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从思想、结构、修辞等方面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妙处)。 2.注意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是内因分析(对事物本身的原因的分析);二是外因分析(对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 3.抓住描写对象的不同特征,多角度地分析蕴涵在文句中的思想感情;透过描写的表象,发掘文中的比喻意、象征意、情韵意等深层内涵。 热点题型三 概括类试题 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内容进行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一般问句、段,甚至全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观点、内涵,或根据要求概括文章的主旨。 例如:(2011·重庆高考)(见前文) 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思路分析:从“思维方法”来看,考生从第一段内容不难读出其中的“辩证思维”,因为作者对诚伪问题没有作绝对的是非断定,而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从“作者态度”来看,作者观点与一般人的观点是有明显不同的,一般人说到虚伪就否定、痛恨,而作者却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说谎给予了较大的宽容。 参考答案:(1)思维方法:作者在分析自己的观点时,主要采用了辩证的思维方法。意思是说,作者反对用“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这样的绝对化观点来看待一个人是诚是伪,并说明了“品性”与“态度”的不同,如果一个人一贯虚伪才是品性问题,如果一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偶尔说谎,那只是态度问题。 (2)作者态度:从作者对观点阐述的过程中可见,他的态度是很包容的,对于那些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而说个谎,作者认为那不是品性问题,只是态度问题,而且常人是免不了这样做的。从中可见作者的宽容。 技法解密 1.概括内容要点 ①锁定内容要点所在的范围。②分析原文的层次,概括出每个层次的中心。③根据开头句、议论句、抒情句以及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概括答案要点。 2.概括文章主旨 ①根据主题句(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往往表现为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的内容,概括文章主旨。②根据标题、开头,结尾的内容概括文章主旨。③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背景,概括文章主旨。 热点题型四 鉴赏型试题 此类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作品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效果;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能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命题着眼点一般为精练、传神的词句,人物形象、物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例如:(2011·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2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思路分析:第①句是一个白描式的句子,没有用修辞手法,可从形容词的使用、句子结构、句式特点的角度,结合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赏析;第②句是一连串的人物动作描写,可从动词使用、语言风格的角度,结合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第①句,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句,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2.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思路分析:本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文中值得分析的细节描写有四处。第二段,“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第三段关于“你”字改成“妳”的批评;第五段赵树理喝酒划拳;第六段关于“五驴表”的报告。任选一处加以赏析。就本题来讲,要从语言表达效果和如何表现赵树理形象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示例: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技法解密 1.鉴赏形象 (1)摘取与形象特点相关的形容词,概括事物形象的特点。(2)品味人物活动的细节,概括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3)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概括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2.鉴赏语言 (1)词语锤炼。鉴赏对象:形象词、动态词、叠音词、拟声词。鉴赏方法:品味、比较。(2)修辞效果。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将所描写的事物、景物等赋予人的特征,抒发喜爱之情;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畅通,语势强劲,说理透辟,激发读者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3)语言特色,准确简练、清新明快、含蓄深沉等。 3.鉴赏手法类 (1)熟知常见手法的名称、特点、表达效果,如象征、对比、衬托、比喻、排比、拟人等。(2)审视文本相关语句、语段特征,进行多角度思考,选择其中使用的最突出的一两种手法进行鉴赏,指出采用了什么手法,还要领悟其表达效果。(3)规范作答:“艺术手法名称”+“内容分析”(如“××”与“××”形成对比)+“效果或作用”(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热点题型五 探究型试题 散文阅读的探究题有以下命题形式: 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这类题目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判断正误或优劣。此类型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 3.质疑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很少有这种质疑性的题目,在考场中考生一般轻易不敢质疑。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摒弃“名作”完美无缺的思想,立足文本材料,适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一些文本还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来分析其思想内容的不足和局限。 例如:(2011·湖南高考)(见前文) 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思路分析:解答第一问,要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的内容。文中,作者认为人原来都是会飞的,飞上天空才能彻悟人生的意义。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即可。解答第二问,应立足于第一问,谈积极意义,如表达人的不断追求、不断向上的愿望,不被物质的欲望束缚等。注意要结合文章及现实分析,切忌空谈。 参考答案: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技法解密 1.要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 由于回答这类题目字数要求不多,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还必须具有探究意味。这样,才能让观点站得高,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化阅读所得的意义。探究意味的得来,就是通过个性化阅读,对作品丰富意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2.不能脱离文本而一味地强调个性化阅读 任何个性化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在论证时,让有个性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依据,也就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 3.需要掌握文学评论的一般知识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如,对散文主题的评论,就要注意不同样式的特点,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常常是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抒情散文要求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注意探究作品的精神境界,而散文的精神境界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作品中的人生观念和是非观念、情绪内涵和格调;意境的开阔程度以及立意的深远程度等。考生掌握了这些知识,阅读作品时就能对题目有一个明确的解读方向。 4.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几点感受或理由。  典型试题 (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 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学生试做】[  ] 答案扫描 AE  名师点评 文学类文本的选择题经常出现“以全概偏”的设错方式,受答题惯性的影响,考生把E项“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当做一种绝对化的说法。A项,从最后一段可看出,“身后的那个世界”,既指物质的世界,也指被扭曲的精神世界。C项,纵观全文,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的赞叹,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故“但可以创造世界”有误。  修订答案 AC  2.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甲.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乙.月亮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月光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月亮里有嫦娥和桂花树。  名师点评 答案出现在问题句之前的第⑥段,也出现在问题句所在的第⑧段。前者距离较远,容易忽视。考生缺乏概括能力,无法在摘引原文的同时,把具体感性的文艺语体转换成简单抽象的科学语体。甲得1分,乙得2分。本题检测的首先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其次是概括内容要点的抽象能力。添加一些抽象名词,把相关的句子表述成“童年记忆”“文化积淀”“生命感受”等,答案就有了明显的概括力。  修订答案 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3.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甲.我要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和诅咒过的物资;我希望自己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生活在沙漠;我想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乙.对吵闹的人类世界的排斥,对用食物填满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的物资生活的厌烦,对沙漠生活的羡慕,对沙漠生活的留恋,对沙漠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呼吸的期待。  名师点评 考生甲停步于摘抄原文,但原文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句很少。失败原因,一是不善于找到与思想感情发生关系的对应事物,二是不善于为对应的事物提供有概括力的抽象名词。得1分。考生乙则擅长筛选和归纳,表达全面又准确。但可以考虑用“观点+例证”的方式来表达,使答案更全面。得5分。  名师点评 可以把本段中与作者发生关系的事物都提取出来,并搭配上相应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如相关的事物有“人类世界、物资生活、沙漠生活、不能过上沙漠生活、对沙漠照亮我的精神”等,相应的情思则可概括为“排斥、厌烦、羡慕、留恋、期待”等。  修订答案 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 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驼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易错警示 1.理解型试题,一是忽略语境,想当然地答题;二是思考不深,理解表面化。 2.分析型试题,一是分析角度单一,二是分析表面化。 3.概括类试题,一是词不达意或不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二是概括角度单一,以致要点不全。 4.鉴赏型试题,一是鉴赏形象定位不准确;二是鉴赏语言发掘意蕴不深刻;三是鉴赏手法时,只贴标鉴不分析。  (2012·北京东城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星 夜 龙应台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再逛逛。”他一把拉住我,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油彩很浓,他用一张薄薄的塑料膜覆盖在画面上,再把画小心地卷起来。 我走出小店,踏入画家村的街,一整条街都卖画,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气氛像成衣市集,只是挂得满坑满谷的不是衣服,而是画。据说有一个奇人在这深圳的边缘荒村专门模仿凡·高的画,画得多,画得像,以至于国际媒体都纷纷来采访这位中国深圳的“凡·高”。没几年,荒村已经变成画家一条街。凡·高的画,人人能画,从这里批发到香港的小摊上,和开衩的旗袍、绣着五彩金龙的衬衫、缎料的面纸盒等“中国风味”礼品混在一起,卖给观光客。 回到家,我把《星夜》摊开,仔细端详。从色彩和结构来说,仿得还真像,该有的笔触,显然一笔都不少。如果——我将窗户打开,让海风吹进来,因为画的油彩气味还呛鼻——如果,用科学的方法鉴定,仿画的人功夫确实好到十分逼真,好到任何人都看不出破绽来,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呢? 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住在大海旁每天看日落月出,就发现有一颗星,总是在黄昏时就早早出场,那样大,那样亮,那样低,使我疑惑它是不是渔船顶上的一枚警示灯?是不是一架飞机停在空中探测气候的动向?是不是隐藏在山头里只有云破时才看得见的一束隐士读书的火?那颗星,低到让你觉得海面上的船桅一不小心就会钩到它。 太阳沉下去,月亮升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 有一天黄昏,一个天文学家在我的阳台上,我们一同看那轮绯霞绚烂的夕阳在星的陪同下,从云到山到海,冉冉层层拾级而下。他说:“海面上看金星好亮。” 我吃了一惊,啊,原来它就是金星——维纳斯①。无知的人,朝朝暮暮看着它,却不知它的身份。今天知道了,跟它的关系可就不一样了。我赶忙上网去查凡·高的《星夜》,因为我记得,他画的是金星。 凡·高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疗养院里,写信给他的兄弟:“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在窗口看了很久,窗外什么都没有,唯有一颗金星,好大的一颗星。”“夜,”他说,“比白天还要活,还要热烈。” 如果我失眠,披衣起身,走进沁凉的夜里;如果我凑巧走过一个大门深锁的精神病院,那么我一仰脸就会看见在黑沉沉的大楼上有一扇开着的窗,窗口坐着一个孤独的人,正在注视大地的荒芜和人间的荒凉,只有夜空里的星,有火。他说:“看星,总使我神驰……我问自己:我们摊开地图,指着其中的一个小黑点,然后就可以搭乘火车到那个点去,为什么我们到不了那颗星呢?难道我们不可以搭乘‘死亡’到星星那一站吗?” 三十七岁的凡·高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凡·高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塔尖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塔尖一不小心就会钩到它。 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 换一个问法: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盐、气味和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 (有删改) 注:①金星——维纳斯:在古希腊与罗马神话中,金星是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女神。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今天知道了,跟它的关系可就不一样了”,作者的意思是,眼前这颗星星,不再只是一个美丽的天体,更是蕴涵着美丽传说及人们美好感情的文化载体。 B.揭露文化骗子,痛斥艺术品领域赝品充斥的乱象,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这篇散文的副主题。 C.作者认为被寂寞、痛苦煎熬,被无可释放的热情冲击到了一定的程度,凡·高才会发现夜的活与热烈远胜白天。他笔下的《星夜》才有如此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D.作者说“三十七岁的凡·高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作者的主要意思是凡·高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太过可惜,否则,他将给世界画坛留下更多瑰宝。 E.本篇散文语言平和亲切,叙事从容,议论委婉,但这并不妨碍作者追求艺术、追求美的热烈的情感在文章字里行间激荡。 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说“《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凡·高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2)文章为什么反复问“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请简要分析。 3.阅读全文,分别概括出以下三类人对《星夜》的态度。 观光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被艺术作品感动的一次经历。不少于200字。(不局限于美术作品)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考题展示 1.BC 解析:B项,“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有误,本文的文体是散文,选用这些传说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C项,目的分析有误,为后文“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作铺垫。 2.参考答案:(1)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2)“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解析:本文的文体是散文,选用这些传说就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赋予杜鹃鸟美好的意义。此外,由最后一段的议论可知,“姑嫂鸟”的故事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3.参考答案:(1)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2)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先在文中找出与“杜鹃啼”有关的语段,再分析其作用。可以看出“杜鹃啼”贯穿全文,成了全文的线索,把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连接起来,让全文的结构更紧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答案示例:(1)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2)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之情。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3)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涵丰富: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现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乡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如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体现新课改精神,是湖北高考的一道新题。做题时先阐述观点,注意只选取一个角度,不要面面俱到,然后围绕观点深入阐述即可。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BD 解析:B项,对文章的主题理解有误,文章探讨的重点是艺术品的审美趣味,况且仿品并不是赝品。D项,曲解文意,作者对凡·高的死表达得更多的是崇敬,作者认为那是凡·高艺术追求的一部分。 2.参考答案:(1)《星夜》表现了寂寞中的凡·高为挣脱痛苦,冲破压抑,为释放热情而苦苦求索的心路历程。 (2)第一次出现是针对上文提问,以引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出现是回应前边的提问,总括全文,揭示主题:艺术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在于其是否饱含着创作者涌动的激情。 解析:(1)解答此题,第一,要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如“地图”“灵魂出走”“旅行路线”等;第二,要结合文段中相关语句“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理解;第三,要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答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如“挣脱痛苦”“冲破压抑”“为释放热情而苦苦求索”等。 (2)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找出每次提问在文本中的位置,明确第一次提问在第三段结尾,是叙述完购买和观赏《星夜》后出现的;第二次提问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其次,可根据每次提问的不同位置,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如第一次提问主要是在文章结构方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次提问则起着总括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要注意说明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3.答案示例:观光客:当做装饰类商品,买来点缀生活。 仿制者:出于功利目的,追求形式上的逼真,因而不可能体会创作者的激情,仿制品也不能感动人。 作者:用自己的体验去尽力理解凡·高,感受作品,产生感动和共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三类人对待《星夜》态度的相关语句;然后对找出的描写三类人态度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示例:读完《故都的秋》,我深深地为郁达夫笔下的北平之秋陶醉了。在郁达夫笔下,北平的秋天是那样的清,那样的静,那样的悲凉。文章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之情。读着这篇饱含喜爱和忧郁之情的美文,我仿佛和郁达夫一道,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远眺着青天下的驯鸽,脚踏着北国槐树的落叶,感受着故都的阵阵秋雨。《故都的秋》以细致的描摹、深沉的感情打动着我,让我真想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去品味一下那时故都的秋的味道。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特别是文中描写作者被《星夜》感动的相关语段,从而明确所写的主要内容是自己被艺术品感动的一次经历;其次,要准确选定感动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选择课文,因为这是你最熟悉的艺术作品,写起来会得心应手;再次,要注意既要写被感动的过程,也要写被感动的原因。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