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北版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 小说阅读  热点题型一 分析人物形象试题 常见命题形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例如:(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思路分析:对于本题而言,抓住蒙铁尔的身份,抓住他对待儿子及给儿子送来其喜爱的鸟笼的巴尔塔萨的态度,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技法解密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热点题型二 分析情节试题 常见命题形式:①某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例如:(2011·安徽高考)(见前文)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思路分析:文章的脉络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脉络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篇围绕巴尔塔萨做鸟笼展开故事情节,只要抓住相关情节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1)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2)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技法解密 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题方向: 1.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2.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3.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热点题型三 分析主题试题 常见命题形式: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例如:(2012·广东深圳一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狐狸的窗户 [日]安房直子 是什么时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时发生的事。我要回自己的山间小屋去,一个人扛着长枪,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惯了的山道上。是的,那一刻,我是彻底的精神恍惚了。我不知怎么会胡思乱想起过去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孩子来了。 当我在山道上转过一个弯时,突然间,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简直就像是被擦亮的蓝玻璃一样……于是,地面上不知为什么,也呈现出一片浅浅的蓝色。 “咦?” 一刹那间,我惊呆了。眨了两下眼,啊呀,那边不是往常看惯的杉树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原野。而且,还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田。 我连大气也不敢喘。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走错了,竟冷不防闯到这么一个地方来了?再说,这山里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立刻返回去!我命令自己道。 那景色美得有些过分了,不知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 可是,那里吹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桔梗花田一直延伸到天边。就这么返回去,未免有点让人觉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会儿吧!” 我在那里坐了下来,擦去汗水。 就在这时,有一团白色的东西,刷地一下从我的眼前跑了过去。我猛地站了起来,只见桔梗花“刷刷”地摇出了一条长线,那白色的生灵像个滚动的球似的,向前飞跑。 没错,是一只白狐,还是个幼崽。我抱着长枪,在后面紧追不舍,但很快被小狐狸甩掉了。 “欢迎您来!” 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身后是一家小店,门口有块用蓝字写的招牌:“印染·桔梗屋”。 在那块招牌下面,孤单单地站着一个系着藏青色围裙,还是个孩子的店员。我顿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知道,他就是那只小狐狸变的。 “我给您染染手指头吧?” 小狐狸说着,用四根染蓝的手指组成一个菱形的窗户,然后架到我眼前,快乐地说: “您往里瞅瞅吧。” 在小窗户里,我看到了美丽的狐狸妈妈。小狐狸告诉我,很早以前,它的妈妈被人用枪打死了。 小狐狸接着说:“后来,仍然是这样一个秋日,风呼呼地吹,桔梗花异口同声地说:‘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们搭成一个窗户!’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能从这扇窗户里看到妈妈的身影了。” 我也染了手指。 在窗户里,我看到了一个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我想付钱,可一分钱也没有带。 小狐狸说:“请把枪给我吧。” 我将枪给了小狐狸。收下了我的枪,小狐狸送给我一些蘑菇。 我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我一边走,一边用手搭起了小窗户。这回窗户里下着雨,朦胧中我看到了我一直怀念的院子,院子里还扔着被雨淋湿了的我的长靴。家里点着灯,传出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我的声音,还有一个是我死去的妹妹的声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我们的家。这个庭院,现在早就没有了。不过我想不要紧,我拥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 我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可我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洗手。 一切都完了! 第二天,我决定再到小狐狸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 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林子里徘徊,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片桔梗花田,也没有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狐狸。 (有删改)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此题是探究题,对其主旨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只要找准一个角度进行概括即可;其次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归纳出主旨及依据,而不能只是概括;最后要谈谈你对主旨的认识,比如主旨深刻,立意含蓄等。 参考答案:本文是一篇思想及寓意相当深刻的小说。 示例一:对和平的呼唤。猎人受到小狐狸魔法的感化,交出了自己的枪,双方和谐快乐地相处。 示例二:对亲情、爱情的渴盼。心中一直想念而现在绝不可能再见面的少女,看到了被火烧掉的院子,听到了死去的妹妹的声音…… 示例三:对善良、宽容的赞美。对“我”这样一位猎人,是杀母仇人,小狐狸并没有以暴制暴,而是用神奇的魔法引导“我”,唤醒了猎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让猎人交出了枪,走上了充满对亲情、爱情的渴望,充满“爱”的人生之路。 示例四:对珍贵的、美的东西容易消逝的遗憾。猎人洗掉了染料,再也寻找不到那片桔梗花田。蓝色的桔梗花田是美丽的,又是幻灭的。停下你的脚步留恋过去,还是带着回忆走向明天。富含人生哲理。 技法解密 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热点题型四 分析环境描写试题 常见命题形式: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例如:(2012·广东深圳一调)(见前文)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画线句子,明确其属于环境描写;其次要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时注意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是对营造氛围的作用,二是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三是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四是对表现主旨的作用。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①画线句子为环境描写。 ②为全文营造了一种空灵梦幻、充满无穷魅力的氛围;为引出下文作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与小狐狸相遇提供背景”);为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空灵梦幻的氛围为“我”在小窗户里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提供一个梦幻般的场所和背景,为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设置出特定的自然环境,从而凸显主题。 技法解密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奠定情感基调。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等。 热点题型五 分析表现手法试题 常见命题形式: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②文中所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蓝眼睛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醒来后,我满身大汗。看见刚刚洒过水的红砖地上冒起一股热气。一只灰翅膀的蛾子在黄色电灯周围上下胡乱地飞着。我跳下吊床,小心翼翼地走到窗前,免得踩着从洞里爬出来乘凉的蝎子。来到小窗口,我呼吸了几口外面的空气,听见了深沉的黑夜的喘息。我回到房间里,把敞口带耳罐里的水倒在脸盆里,把毛巾浸湿,擦了擦上身和双腿。等身上晾干后,我检查了一下衣服,确信衣服的褶皱里没有藏着虫子。然后,我先把衣服穿上,再把鞋子穿上。我三步并作两步地下了涂着绿漆的楼梯,走到客店门口,碰见了店主。他是个独眼龙,而且说话语无伦次,这会儿正坐在用一把灯芯草编扎的小椅子上,眯缝着那只好眼吸烟。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先生,你上哪去?” “出去遛一会儿,天太热了。” “咳,外面都关门了,街上也没灯,你最好不要出去了。” 我耸耸肩膀,低声说了句“这就回来”,便走进了茫茫黑夜里。开始我什么也看不清,只能摸索着在石板路上走。我点上一支烟,看见一轮明月突然从一片乌云里钻出来,照亮了一堵白墙。那堵墙的墙皮已经有不少地方剥落。我停下脚步,这一片白光照得我眼睛直发花。一阵风吹来,我呼吸到了罗望子树的气息。到处飞舞着落叶和昆虫,夜晚在颤动。蟋蟀在高高的草丛里露营。我仰望天空,星星高高地挂在天上,也建立了宿营地。我不由得想:宇宙是一个庞大的信号体系,是许多生灵之间的对话。我的行动、蟋蟀的叫声和星星的眨眼,只不过是那种对话的停顿、音节和零散的句子。假如我是个音节,那么我应该属于什么字呢?那个字谁来说呢?对谁说呢?我把烟蒂扔在地上。烟蒂落地前在空中划了一个漂亮的弧,同时闪着火星,简直像一颗微小的彗星。 我慢悠悠地走了很长时间。一路上,有不少人愉快地和我讲话,我感到很自由,也很自信。黑夜是一座眼睛的花园。穿过一条街时,我觉得好像有人从一道门里走出来。我回头看了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我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我听见一阵皮凉鞋在烫脚的石头路上悄悄走动的声音。我不想回头,尽管觉得那人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近。我想拔腿跑,但是提不起腿。我突然站住。不等我自卫,就觉得刀尖已经顶在了我的背后,同时响起一个轻微的声音:“别动,先生,不然我就捅了你。” 我没敢回头,问道:“你想要什么?” “要你的眼睛,先生。”只听那个声音回答,语调里含着忧伤。 “要我的眼睛?要我的眼睛干什么?你看,我有点钱。虽说不多,可总比没有强。如果你放了我,这钱都给你。只要你不杀我。” “你不用害怕,先生,我不会杀你,我只要你的眼睛。” 我又问:“那么,你为什么要我的眼睛呢?” “我未婚妻有一个怪癖。她想要一双蓝眼睛,但本地有蓝眼睛的人太少了。” “我的眼睛对你没有用的,因为我的眼睛是黄的,不是蓝的。” “哼,先生,你别想骗我。我知道,你的眼睛是蓝的。” “你千万别把一个基督徒的黄眼睛挖下来,我可以把别的东西给你。” “你别耍花样了。”他用柔和的声音说,“把身子转过来。” 我转过身去。那个人又矮小又单薄,一顶棕榈草帽盖住了半个脸。他的左胳膊下夹着一把砍柴刀,砍柴刀像月亮一样闪着阴森的光。 “你照照你的脸。”他又说。 我划着了一根火柴,把火柴凑到脸前。火光照得我直眯眼睛。他用手使劲扒我的脸皮,还看不清楚,便踮起脚尖来仔细看。火柴烧疼了我的手,我赶快把火柴扔了。那人默默地待了片刻。 “你该相信了吧?我的眼睛确实不是蓝的。” “哼,你太狡猾了。”他回答,“喂,你再划一根火柴。” 我又划着一根火柴,把火焰移到眼前。 这时,只见他扯着我的衣袖命令我:“你跪下!” 我跪下了。他揪住我的头发,把我的头发使劲地往后拉,同时把上身俯向我,仔细地观察着。他手里的砍刀就在我眼睛上,刀刃都触到了眼皮。我闭上了眼睛。 “把眼睛睁开!”他又命令道。 我睁开了眼睛。小小的火焰几乎烧住了我的眼睫毛。 他突然放开了我。“不错,你的眼睛确实不是蓝的,对不起,先生。” 他走了。我双手抱头靠在了墙上。过了一会儿,我站直身体,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跌倒又爬起来。我吓得在荒凉的镇上跑了一个钟头。跑到广场上,我看见店主还坐在门口。我一声不响地走了进去。第二天,我逃离了那个镇子。 (原文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写了天气的炎热,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在答题时,首先,要从画线部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方面考虑。其次,要联系画线部分所在的位置。画线部分处在文章的开头,此部分一般有总领全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这不平静的夜晚作铺垫。 技法解密 1.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热点题型六探究试题 探究就是在详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归纳,从而提炼、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问题。所以它的核心是发现和创新,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忆、复述、理解和概括,它体现了一种思维上的深度和广度。探究既不是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也不是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而是对作品思想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简单地说探究题是指开放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就小说来讲设题的角度是多样的: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有对人物安排的匠心的思考,有对小说结构特色的探讨,有对重要情节的作用思辨,等等。 例如:(见前文《蓝眼睛》) 有人说本文描写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是作者的虚构。你对小说的“真实”和“虚构”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本文加以探究。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首先,小说中的“真实”,不是现实生活的原版,而反映出来的是生活的真实,思想与主题的真实。其次,虚构是指故事情节是构想的、虚拟的。但是,虚构的情节,所反映出的主题和思想却是真实的。因此,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答案。另外,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答案示例:小说的“真实”,反映的是生活的真实,思想与主题的真实,如文本中的“我”生活的环境是真实的,可信的。文本中所反映出的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文本的思想和主题是真实的。虚构,是指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作品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以及通篇的描述所“透露”出来的主题却是真实的。本文的情节看似虚构,但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却是真实的,符合生活的实际,如文中“我”与强盗的相遇,看似有点荒唐,不可信,但反映出的懦弱、缺乏反抗的人物性格却是真实的。 技法解密 1.文本研讨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2.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也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我们可以把这种题型看成是文本研讨式探究的变体,不过相对于文本研讨来说,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是必须如前所述要有一个“度”,与文本不弃不离。 3.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4.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典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多欷歔。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①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要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①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学生试做】[  ][  ] 答案扫描 甲.AE 乙.BC  名师点评 甲.选A是因为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意识到张医师的医生身份。不得分。选E是对小说的故事内容把握不够细致。不得分。实际得分0分。 乙.选B是因为对“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的理解较为片面,从小说中看,秀鸾不仅没有以死抗争,而且一直和家中有联系。得1分。C项说法完全正确。故得3分。实际得分4分。 A项“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有误,“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他们验血(知道血型)的重要性,是因为彭先生自己的恋爱与血有关。E项“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错,小说没有体现出台湾风情。B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而是一直和家中保持联系。  修订答案 CD。(评分标准: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B给1分;选A、E不给分)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①设置悬念,引起下文;②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名师点评 第①句“设置悬念”的是第一段内容,而非“南腔北调”的作用。扣2分。第②句“南腔北调”与下文的多种方言照应,点出其作用,得2分。实际得分2分。 解答这类题目,应首先知道小说开头的作用有哪些。 具体答题时,可从段落本身的内容,段落与上下文的关系,段落与主题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答。“南腔北调”暗示乘凉会上人们的外省人身份,而本文所写的故事又是外省人和台湾人的爱情故事,所以有提示下文的作用,而后面各人谈话的内容又带有各种方言,起到照应下文的作用。  修订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每点2分)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甲.①幽默风趣;②坚持执著;③危难时刻重情义。 乙.①幽默乐观:说话风趣幽默、乐观面对生活;②坚持自我追求: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  名师点评 甲.对人物性格要点的概括比较准确,能总结出核心内容。每点得1分。但没结合相关要求进行简要分析,不合题干要求,扣3分。实际得分3分。 乙.“坚持自我追求”概括不准确,应是对爱情的执著,扣2分。另外,要点不全,扣2分。实际得分2分。 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小说在“外省郎”彭先生恋爱悲喜剧中逐渐完成了对其性格的刻画,因此要结合情节来分析其形象。  修订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2分);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2分);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2分)。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学生试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扫描 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验血型”而展开;②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血浓于水,体现了“一家亲”的主题。  名师点评 亮出观点且观点鲜明,得2分。第①句点明理由,得2分。第②句强调的是“血的故事”为题的好处,与前面的判断矛盾,扣2分。要点不全,扣2分。实际得分4分。 在阐释时要注意不要与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既要契合自己的观点,又要与文本情况相符。 这道题从小说拟题的艺术角度来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加以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理由要充分。标题是否合适,一定要考虑小说的情节是否围绕标题展开,标题有没有深刻含义,是否有利于表达主旨等。  修订答案 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2分)。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2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2分);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2分)。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2分)。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2分);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  修订答案 展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2分);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2分) (观点明确,得2分;论述合理,得6分,意思对即可)。  易错警示 1.概述事件,抓不住要点 解题时,当事件中的人物众多时,先要找出核心人物,然后按“何时何人做何事”的格式进行概括。 2.缺少推敲,评价人物形象不准 平时多积累词汇,在给人物下评语时,多罗列几个词,进行筛选比较,然后选出最贴切的词。 3.对自然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区分不清 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等。分析时,要具体语境具体对待,切忌乱贴标签。 4.混淆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概念,乱用术语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夸张、讽刺、借景抒情等;而结构技巧则包括:埋下伏笔、设置悬念、过渡照应、首尾圆合等。答题时,要区分清楚。 5.探究试题态度偏激,分析天马行空 观点要鲜明,分析要与文本紧密结合。  (2012·湖北七地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3.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 4.小说结尾写道:“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CD 解析:C项,“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错。她只是客观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主观认识财富的罪恶。D项,夏天不是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也没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2.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 3.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也可,只要答出任意两点作用即可) 4.示例:阿曼达无法摆脱追求华贵生活带来的不自由的烦恼。因为追求奢华的生活,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却使自己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的生活。这表明,有时候奢华生活不是享受,而是一种羁绊。像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一样,为了一夜的风光,却付出了10年的艰辛。(或像《欧也妮·葛朗台》里的老葛朗台一生追逐金子、占有金子,最终却成了金子的奴隶;或像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享受奢华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结果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裕奢华的生活。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