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北版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考题展示 (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家有名士①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 注:①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 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④唯父昶异焉 ⑤浑曰:“何如我?” ⑥卿家痴叔死未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 修 常 人 近 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 将 军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画 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考向分析 近三年湖北高考都考查了文言实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言翻译,但2012年与前两年变化明显:选材由议论性散文改为文人传记,难度明显降低,体现新课标高考的理念;首次出现文言断句,本次的断句试题内容与文言文文本互为补充;文言文考查分数由19分升为21分。可以说,2012年湖北高考文言文试题是以后湖北高考的蓝本。  热点题型 文言实词选择题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即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对此,高考基本是针对“一词多义”来考查的,形式基本固定在“判断文言实词的释义的正误”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上。 例如:(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思路分析:D项,“先生”“赎”回的是人,故“归”应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回去”。 答案:D 技法解密 1.字义推断法 一是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六书)来解释词义。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掌握构字法的一般规律,可以为我们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词义提供帮助。二是从字(词)的读音入手,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字义。例如:比去,以手阖门。“阖”为形声字,从门盍声,且“阖”又有“合家欢乐”“阖家欢乐”并存的现象,可知“阖”应为“关闭”的意思。 2.成语推断法 成语保留了很多古义,在理解文言词义时,如能联想到含有同一字词的成语,就能让我们“柳暗花明”。如: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②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③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从以上几例中不难联想到“本末倒置”“望洋兴叹”“方兴未艾”等成语,据此就可以推出各自的意义。 3.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分析来推断词义。如: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已”一般有两个用法,一是副词“已经”,一是动词“停止”“结束”。根据该句语法特点,“未”是副词,修饰“已”,“已”应为动词表“停止”“结束”的意思。 4.语境推断法 要想推断文言实词的正确含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作动词有“参与、结交”的意思,然而这种解释在此说不通,因而根据上下文推知它被引申为“赞许”“支持”的意思。 5.修辞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等很多,其中上下句位置相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也相同、相近或相反。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求得词义的解释。如: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②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假”一般用作形容词,意为“不真实”。根据句式特点,“假”与“召”对应,“召”是一个动词,那么,“假”也应该是一个动词,而不能作形容词解释。联系上下文可知“假”是“借给”的意思。第二个句子是排比句,根据句式特点可知“促”“勖”“督”词义应大致相同,“督促”“鼓励”“勉励”。 热点题型 文言虚词选择题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指的是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或者作用。近年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呈逐渐淡化的趋势,多个省份已经取消了专门的虚词考查题。但虚词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翻译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必要进行分类归纳、比较鉴别。湖北卷曾放在考查文言实词的试题中。 但凡考查虚词的省份命题形式都相对稳定,通常给出四个虚词,八个句子,选文四句、教材四句,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比较虚词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差异。 虽然,高考对虚词这一考点的设题量减少,但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与文言文阅读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它对通读全文,准确答题至关重要,因此对一些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分类归纳整理。 例如:(2011·安徽高考)(见前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思路分析:A项,代词,代万斯同;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副词,于是;介词,经由,通过。C项,都是介词,把。D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C 参考译文: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是鄞县人,户部侍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年少时桀骜不驯,不肯规规矩矩地跟随几个兄长一道(学习上进),所到之处胡作非为,几位兄长也不重视他。万户部想把他寄养在寺庙,不久因为他太顽劣,把他关在空室里。先生看到书架上有明代的史书几十册,读后感到很高兴,几天就读完了;又看见有经学诸书,全部读完了它们。他被放出来以后,就时时跟随几个兄长后,听他们讨论学问。一日长兄万斯年在家中对几个弟弟进行考核,先生也想参加,长兄笑着说:“你懂得什么?”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兄长所答对的内容,也容易参与。”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于是交错着出了些经书中的题目试他,先生洋洋洒洒写了上千言,一会儿就完成了。大哥很吃惊,拿着他写的内容哭了,来告诉万户部说:“我几乎看错了我的弟弟。”户部也吃惊地说:“我几乎看错了我的儿子。”当天就替先生换上新衣服新鞋子,送他进入私塾读书。过了一年,请梨洲先生教授他学业,就安排梨洲先生在绛帐中讲授。先生读书往往五行齐看,如溃决的海堤,但他一直记住先儒的训诫,认为无益的书没有必要看,无益的文章没有必要写,所以他对书虽然无所不读,但只是记住那些大要。 康熙戊午,下诏征召博学的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推荐先生,先生竭力推辞得以拒绝。第二年,开局修订《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邀请先生前往,当时史局中征召读书人答应让他们享受七品俸禄,称为翰林院纂修官,徐学士想要援引旧例来授予先生官禄,先生请求以平民的身份到史局,不在名字上加写官衔,不接受俸禄,总裁答应了他。那些编纂修史的官吏带着文稿到了,都送交先生审核,先生审完后,对侍者说: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应当参校。侍者按他所说的去做,没有丝毫的差错。《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亲自裁定,即使以后有不完善的地方还是沿袭先生的旧本,而要他的底本,足以自编成一部书。先生刚到京城的时候,当时议论认为他的专长在史书上面,等到昆山徐侍郎乾学在家守丧,先生同他谈论《丧礼》,这才知道先生对经书有很深的研究,侍郎因此请先生编成五礼之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师才俊像云雾一样聚集在一起,各自凭所长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先生最为淡泊,但是从王公到一般的读书人,没有不尊称他为万先生的,而先生与别人往来,他自己署名只称作“布衣万斯同”,从来没有其他称呼。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但性格耿直。以前督师的亲家正身居要位,就请求史馆对督师稍微宽纵些,先生历数他的罪状来告发他。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先生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钱忠介公的儿子生活困顿,先生多次想替他谋取一官半职,最终也没有成功,但先生从没有感到厌烦。父亲的朋友冯侍郎跻仲的几个儿子被没收财物,到勋卫家为奴,先生赎回他们并让他们回家。先生从不意气用事,不做声援别人的事,尤其喜欢奖励推荐晚辈,唯恐失去有才能的人,在讲会中念念不忘多次致意,大概他是亲自去施行的君子啊。先生死后门人私下给他的谥号叫“贞文”。 技法解密 1.仔细审题,要明确题干中考查的是词的意义或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考查的是“都相同的一组”,还是“都不相同的一组”。 2.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从判断所给出的虚词的词性入手,确认它在句子中所起到的功能,以及从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推断疑难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改编自2011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去:前往。 【学生试做】[  ] 答案扫描 错答C的占36%  名师点评 C项“惠之谷”的意思是“赠送给他谷种”,“惠”解释为“赠送”是正确的,造成误选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把“惠”仅仅理解成名词“恩惠”。而D项“去”古今词义不同,现代汉语理解为“前往”,古汉语理解为“离开”。  修订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学生试做】[  ] 答案扫描 错答A的占40%  名师点评 A项,都为连词,但用法不同,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修饰,不译。在解题时要引起注意。B项,指示代词,那/副词,可要。C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什么。D项,都为介词,表凭借。  修订答案 D  参考译文: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隐居在万山,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但他常常不求名声,靠耕田打鱼来自食其力。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他慢慢地来到庭院前面,听见东边楼阁中有人按不同的韵作描写雪景的诗,其中一人按“滕”韵作诗,苦苦思索、吟诵也没有完成,先生不自觉地发出了笑声。楼阁中的众多富家子弟听见了他的笑声,派手下人来责问他。先生开始不说话,众人更加怀疑他,那些富家子弟亲自出来,见先生光着头穿着粗布短衣,脚穿布袜草鞋,就欺侮他,问先生嘲笑他们的缘由。先生没有办法,才说:“我想可以用滕王画蝶之事。”众人听后开始赞叹佩服,就邀请先生入座。先生说:“我这般模样,怎能置身在诸位君子之间?”众人更坚决地邀请吕徽之,吕徽之才入座。众人拿“藤”“滕”二字请先生作诗,先生立即提笔写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众人又请先生用“昙”字韵写诗,先生又随笔写罢,便出门想走。众人挽留他,没有成功。问他姓名,他也一言不发,众人都惊讶地说:“曾经听说吕处士的大名,想见他一面却未能成功,吕先生难道是那样的人吗?”先生说:“我是农家人,怎么知道吕处士是什么样的人呢?”众人想赠送先生谷种,他生气地说:“我怎么能获取不义之财呢?”他非得要用钱买,买完之后撑船离去。派人远远地尾随其后。先生所走的路很偏远,派去的人记住他的住所后返回。雪停了,众人就去访问先生,发现先生只有一间草屋,家徒四壁。忽见米桶中有一人,竟然是先生的妻子。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坐在里面。问她吕徽之先生在哪里,她说:“在溪上捕鱼。”众人这才知道先前见到的人真的是吕先生。到了溪边,果真见到了他,把特意来问候拜谢的意思告诉了先生。吕先生隔着溪说:“诸位先到我的家里,我捕到鱼后,去换酒来招待诸位。”不一会儿,(吕先生)拿着鱼和酒回到家里,(众人)尽情欢饮后才散去。大家走到中途,天黑了,不方便赶路,暂时在一个露棚下休息。刚好这家的主人从外面归来,竟然是熟人,问他们从哪里来,众人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主人高兴地说:“这是我平日希望拜见的人。”让客人住下来。第二天早晨,客人告辞走了。主人根据客人的踪迹来到吕先生的住处,而吕先生已经搬走了。又一天,吕先生同陈刚中治中在路上相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吕先生说:“是的。足下不是陈刚中吗?”陈刚中说:“是。”两人握着手,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高兴,一起谈论有关驴的故事。吕先生说一事,治中回答一事,互相答问四十多事,治中才停止。先生说:“我还记得有某人写了某书,某人写了某传。”又说了三十余事。治中非常敬重他。 易错警示 1.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常见失误: (1)不辨古今。即考生没有注意到实词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2)不知通假。如果考生对文言文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不能洞察,而仍按原字去解释词义,就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3)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情况。考生如果不明白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去理解词义,而按照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会使理解出现偏差。 (4)不分单双。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相同,如“地方”解释为“土地方圆”。 2.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常见失误: (1)不能分清虚实。 (2)理解词义不结合语境。 (3)没有辨明“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而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崎岖:跋涉,奔波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顾念,体恤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 卑:(地势)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考题展示 1.C 解析:C项,“就”解释为“靠近”“接近”。 2.A 解析:④是王湛的父亲王昶认为王湛有奇异的才能,是很了解他;⑥是武帝对王湛的不理解。排除有④⑥的选项。 3.A 解析:A项,“从不看望叔父”有误,原文“略不过叔”,意思是大多不去看望叔父。 4.参考答案:(1)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解析:(1)有两处省略,“(王湛)剖析入微”,“叹(其)不能测”。关键词有“因”“共”。(2)关键词有“具”“如此”。(3)关键词有“辄”“以”“调”。 参考译文:王湛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大多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等候他来。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回答起来言语辞令很不错,出乎王济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愈谈愈进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父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父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神情举止都变得严肃恭谨。王济便留下来和叔父谈论,一连多日,没日没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于是感慨地叹息说:“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来一直不知道!”王济要走了,叔父送他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它。王济姑且问叔父:“喜欢骑马吗?”他叔父说:“也喜欢呀。”王济又让叔父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父难以估量,他的长处绝不只一种。【邓粲在《晋纪》中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他隐藏自己的美德,没有人了解他,即使是兄弟和宗族里的人,也认为他痴呆,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有奇异的才能。父亲王昶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结庐居住,他哥哥的儿子王济前往看望他,看见床头放着《周易》,他对王湛说:‘叔父用这干什么?曾经看过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不好的时候,或许会看看罢了。今日应当跟你谈谈。’王湛于是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王济生性喜欢马,并且他所乘马是良马,他内心很喜欢它。王湛说:‘此马即使走一小段路,它的力量也不能承受。近日看见督邮的马,一定胜过此马,只是它没有养好罢了。’王济要来督邮的马,用谷喂了十几天,与王湛比试。王湛未曾乘马,仓促间上马便驰骋,步骤与王济没有不同,但马没有决出高下。王湛说:‘现在在车路直行,怎么能区别马的高下?只有靠近蚁封小道才行。’于是靠近蚁封小道让马盘旋,王济的马果然倒了,王湛赏识人才也是这样。”】 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找到一个叔父。”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说道:“你家的傻子叔父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自从发现了这个叔父,后来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父不傻。”称赞叔叔实际上有良好的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晋阳秋》中说:“王济有鉴别人才的能力,他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才能。当时人评价王湛向上与山涛相比显得有些不足,向下与魏舒相比就绰绰有余。”】 5.参考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解析:主语都是魏舒,根据句意及短句的特点和动词的使用情况来断句。 参考译文: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学习普通人关注的眼前的事,年少擅长射箭。他到山林,每次打猎收获都很大。他担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与参佐玩射箭的游戏,魏舒常常为他们做统计。后来赶上朋友不足时,就让魏舒凑齐人数,魏舒射箭没有不中的,加上魏舒举止优雅,差不多穷尽美妙。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C 解析:逋:拖欠。 2.C 解析:C项,介词,用,拿。A项,表转折,可是;表顺承,可不译。B项,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项,代词,表指示,译为“那”;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译为“他的”。 参考译文: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先生年幼(时)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奔波往来于战争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先生)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他的)上司准备上奏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请求(为其)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相随供给他食用之需。(先生)服侍奉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被)起用治理江西金溪。 遇到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保全并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的权势,胁迫隶属他管的郡县官员都归依其门下,并向他们索求厚礼。复斋先生不愿屈从(权贵),就自解官职,返回(家乡)。金溪的百姓像晋江的百姓那样泣别挽留他。 当时(先生)在晋江时,有一个商人埋怨自己的继母索要东西,(因此)就不奉养自己的父亲。商人的父亲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行贿,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复斋先生故意怒视商人的父亲,说:“孩子(都)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官吏拿大棒来。先生斜眼看商人,(发现他的)脸色像平常一样,(先生)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见你父亲将受大杖责打,却安于残忍地看着,你怎么能够推脱掉不孝的罪名呢?”就用大棒打那商人,而商人的父亲反而在旁边哭泣。先生拿出那些贿赂的钱给商人的父亲,说:“用这安度你的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拖欠赋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通过询问得知他们有的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出自己的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的人死了,不知是谁夜里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有所警觉,于是你们二人殴打起来,以至于伤成这样。”那人就服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的事有很多。 晋江的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以后,就更劝告勉励那些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才智出众的人,(先生都)亲自用对待宾客一样的礼节对待他们。由此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达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而华容县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先生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他(隐情),最终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享受着他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说: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但是他造福于民的事却很多。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