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 40分钟训练10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诗歌鉴赏+古诗文默写+小说阅读+选考内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氛围(fēn)   旖旎(yǐ) 扛鼎(káng) 大笔如椽(chuán) B.殷红(yān) 绯闻(fěi) 通缉(jī) 金蝉脱壳(qiào) C.铜臭(xiù) 佣工(yōng) 巷道(hàng) 拾级而上(shè) D.奇葩(pā) 谂知(niǎn) 喘息(chuǎn) 解甲归田(ji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继上一场拿下“两双”,炙手可热的华裔球星林书豪昨日又砍下18分,帮助纽约尼克斯队实现了四连胜。 B.因为低端车的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最为有限,对于每一次几角钱的油价上涨,他们都不可能等闲视之。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就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碧玉,顷刻间变成了一块不名一文的瓦片。 D.近期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献歌合肥,在安徽电视台演播厅,让观众们享受了一场振聋发聩的视听盛宴。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②⑥① C.⑥⑤③②①④ D.②⑤④③①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答李端叔书 苏 轼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①,及足下斩然②在疚③,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⑤至今,坐此得罪几死。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⑥,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选自《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①阔略:宽恕。②斩然:痛苦的样子。③在疚:居丧。④昌歜、羊枣:楚文王嗜昌歜,曾晳嗜羊枣。比喻人之癖好。⑤:(náonáo)争辩的声音。⑥瘿: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    许:答应 B.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遇:对待 C.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 坐:因为 D.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过:错,不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B.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A.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B.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C.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D.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 (4)作者“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请结合文意谈谈作者“病”在哪些方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②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 ③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愚溪北池在永州愚溪钴钅母潭北。 (1)宋人吴可认为“风惊夜来雨”中“‘惊’字甚奇”,请作具体分析。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偶此成宾主”一句的理解。 6.古诗文默写。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伞 [日本]川端康成 春雨似雾,沾润人的肌肤。跑出门口的少女看见少年的伞,这才察觉:“呀,下雨呢?” 少年默默地将雨伞移过去给少女挡雨。少女只有一侧肩膀在雨伞下。少年难以说出“请过来”。少女也曾想用一只手扶着伞把,但总想从雨伞下溜走。 两个人走进了照相馆。少年的父亲是个官员,将调任远方。这是为他拍的临别赠相。 “二位请并排坐在这儿。”摄影师指着长椅子说。 少年却站在少女的背后。他把扶着椅子的手指轻轻地触摸少女的短外褂。这是他初次触及少女的身体,透过手指传导过来微微的体温。 “头发……”少年对少女小声地说。 少女猛然抬头望了望少年,脸颊倏地绯红,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了喜悦。像孩子般乖乖地碎步走进化妆室。方才少女看见少年经过门口,顾不及整理就飞跑出来,头发蓬乱得像是刚摘下游泳帽似的。少女一直为乱发耿耿于怀,可在男子面前连拢拢两鬓的短发修饰一下也觉得害羞。少年也觉得,如果对她说声“拢拢头发吧”都会羞辱少女的。 向化妆室走去的少女那股子快活劲儿,感染了少年,喜悦之余,两个人理所当然地互相依偎坐在长椅子上。 刚要走出照相馆,少年寻找起雨伞来。忽然看见先走的少女已经手拿那把雨伞站在门口。少女发现少年望着自己才意识到自己是拿着少年的雨伞走出来的。 少年难以说出“让我拿雨伞吧”,少女则无法把雨伞交还给少年。然而,此时此刻两个人与来照相馆的路上迥异,突然间变成了大人,带着夫妻般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选自《川端康成小说经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节) (1)指出《雨伞》中的主人公,并简要分析理由。(50字左右) (2)结局讲述少年、少女“突然间变成了大人”,小说借此要显示什么?给你怎样的人生启悟?(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扛”应读“gāng”;B项,“绯”应读“fēi”;D项,“谂”应读“shěn”。 2.B 解析:A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威很大。不合语境。B项,“等闲视之”,当平常的人或平常的事情看待。多用于否定句。C项,“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不合语境。D项,“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不合语境。 3.A 解析:④句承接上文“北方”;②句具体写“瓢泼大雨”;⑤句写“瓢泼大雨”的作用和北方“雨”“晴”变化的特点;①句用“忽晴忽雨”回应上文;⑥句和③句续写“雨”“晴”变化的特点,③句解释⑥句。 4.(1)A 解析:A项,“许”,赞许。 (2)D 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目的连词,“用来”。A项,介词,“因为”;B项,介词,“把”;C项,介词,“用”。 (3)B 解析:关注对称结构和句意。 (4)参考答案:①为文态度在应试科举(少年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评论古今是非,目的在考中制举);②妄论利害,谗说得失;③炫耀才华,取悦他人。 解析:此题筛选区域是二、三两段,自少年开始到获罪都为其“病”,主要概括为三点:一是为文态度在应试科举;二在高谈阔论,品评得失而议论空泛,毫无实际意义;第三段通过物之病可以看出作者之病在炫耀才华,取悦他人。 (5)①难道黄庭坚、秦观他们(赞誉我)的话,您真的认为是正确的吗?(关键点:“得非……耶”“然”“以为”) ②人苦于不了解自己(或“没有自知之明”),凭借策论应举之后,就因此以为自己确实能够辅佐国政。(关键点:“不自知”“既”) ③平生亲友,也没有一封书信寄给我,我寄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自己也庆幸差不多可以免除(与世人交往纷争)了。(关键点:“字”“答”“庶几”) 参考译文:在下顿首再拜:听闻您的名声已久,又在我们相识之时常常拜读您的诗文,虽所见不多,但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日不通书信,怠慢之处,尚可宽恕,等到您居丧痛苦的时候,也没有只言片语来宽慰您,我的弟弟子由(苏辙)来时先捎来先生书信,但我又因懒惰没有即时回复,我顽钝不顾礼节到了这样的地步。但是您却始终没有和我断绝关系,我在驿递中又得到您的书信,您待我却越来越深厚,我看了以后,脸上发热,汗也流了下来。您才能很高,见识广博,不宜轻易赞许他人,难道您觉得黄庭坚、秦观他们(赞誉我)的话,您真的认为是正确的吗?不才(的我)被他人憎恶,而唯独这二人喜欢赞誉人,正像楚文王嗜昌歜,曾晳嗜羊枣(各有所好),很难问清楚为什么是这样。认为黄庭坚、秦观所言狂妄实不可取的,于是想把他们的看法加于众人之口,就更不可取了。 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为应对科举罢了。而在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又紧接着应考制举,作策论之文,其实文章本身没有什么实际内容。而应考的科目是“直言极谏”,因此纷纷诵说古今,评论是非,来应和这个科名而已。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凭借策论应举之后,就因此以为自己确实能够辅佐国政,所以争辩之声直到今日,因此获罪几乎丧失性命。然而世人就认为我要建立异说,就错了。空谈国家社稷、利害得失,这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如同候鸟时虫自鸣自唱,自己停止,这(对社稷民福)哪有什么损害和好处呢?我每次责怪人们对我过于推重,而您又反复如此称说,(您的推崇)就更加不是那实际的情况了。获罪以来,自己生活在一个极为闭塞的环境中,驾着一叶扁舟,穿着一双草鞋,放浪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杂居一起,常常被醉酒之人推搡诟骂,于是自己也为渐渐不为人认识而高兴;平生亲友,也没有一封书信寄给我,我寄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自己也庆幸差不多可以免除(与世人交往纷争)了。您却又再次赞誉我,实在不是我期望的。 奇树有木瘤,怪石有褶皱,犀角有洞腔,本都是事物病态(可它们却深得世人的欢心)。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沉默下来自我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以来所做之事,多有那些病态。您所见到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了。这不是只听闻声音而不考察具体实情,采摘它的花朵而丢弃了它的果实吗?或许您又将只关注我的病态呢?这些事情一定要当面才能详尽说明的。 5.(1)“惊”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情趣盎然,堪称奇妙。 (2)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独步造访的诗人捧出清新明丽之景,使他获得心灵的慰藉。诗人的清闲与北池的清静彼此投合,有如宾主相得。“偶”字还表明诗人被贬后少有如此闲适,从而抒发了难得的暂忘烦忧、纵情自然的喜悦之情。 6.(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 7.要点:(1)少年和少女。因为写的是两个人共同经历了人生的突变——由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成长为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大人”。 (2)显示:少年男女独立面对婚姻而生出差涩与喜悦,少年男女通过婚约而得以“突然间”长大与成熟,懂得彼此关爱对方而拥有纯洁与美好的感情。启悟:一起经历青涩的初恋、彼此保有纯洁的爱情、共同走进风雨的人生等。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