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 专题升级训练六 文言散文阅读 一、(2012·湖南岳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 柳宗元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道具之。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所得石书,模其文示余,云若将闻于上,余故恐而疑焉。 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以是善知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又文章之形状,古今特异。弟之精敏通达,夫岂不究于此?今视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书则今田野人所作也。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为其“永”字等,颇效王氏变法,皆永嘉所未有。辞尤鄙近,若今所谓律诗者,晋时盖未尝为此声。大谬妄矣!又言植松鸟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难信。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树之”,而君子以为议。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异,教人者欲其诚,是故恶夫饰且伪也。过制而不除丧,宜庐于庭;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若然者,勿与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 (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生又持部中庐父墓者    庐:筑庐居住 B.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 具:完备 C.而掘其土得石,尤不经 经:经过 D.伏而不出之可也 伏:掩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矫于墓者,大中之罪人也 乃设九宾礼于廷 B.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或者得无奸为之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是故恶夫饰且伪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B.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C.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D.况又出怪物/诡神道/以奸大法/而因以为利乎/夫伪孝以奸利/诚仁者不忍擿过/恐伤于教也 4.本文主要写了柳宗元对一个在父亲坟墓旁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提出的种种质疑,质疑的根据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支离其字,犹不能近古。 (2)况庐而居者,其足尚之哉? (3)然使伪可为而利可冒,则教益坏。 二、(2012·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③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悬挂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怀藏 C.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比周:结党营私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手扶拐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熏之则恐焚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主焉得无壅 而人之所罕至焉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C.猛狗、社鼠喻示的内容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D.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因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 三、(2012·湖南长沙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密,亲近 B.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属对:诗文对偶,这里指“作对子” C.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摧折:挫折 D.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掉:摇,动,颤抖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A.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B.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C.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D.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4.本文是一篇赠言,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激励昌言以大无畏的精神,有智有勇地去与契丹作面对面的斗争,保持凛然正气,维护民族尊严。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个目的来安排写作内容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2)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3)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马湘灵诗集序 [清]刘大櫆 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学同业,其喜为诗同,其嗜酒同,饮酒既酣,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余生三子皆夭,而湘灵亦未有子息,为同病。人之不同,如其面,余与湘灵几无不同矣。而亦有不同者,盖湘灵之为人,余固尝兄事焉;若其所为文章,则余方欲师事之而未能。此其不同也。 忆昔与湘灵同在京师,一日日已晡,湘灵过余施舍,余出酒看共酌。时余兄奉之亦在坐。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余惊怖其言。湘灵慷慨曰:“子以我为俗子乎!”余谢不敢。湘灵命酒连举十余觞,大醉欢呼,发上指冠,已复悲歌出涕。余见湘灵言之哀,亦泣涕纵横不自禁。湘灵乃指谓余兄曰:“彼乃同心者。”因出其平生歌诗示余。余读之,风翻云涌,而喉间气郁不得舒,于是相对黯然,罢酒别去。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间则归里与缙绅之去位而里居者连为吟社,寻山钓水而已。嗟乎!以湘灵之才与其志,使其居于庙朝,正言謇谔①,岂与夫世之此倡而彼应者同乎哉!奈何窘蹶②浮堪③,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④以老也。_ 癸未之秋,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使为之序。余诵湘灵之诗,循环往复,益叹湘灵年虽老,而少年英锐之气不衰。此其必传于世,世人之所共知,固不藉余言以增重。若其人之磊砢⑤,不犹高出时俗人万万,则非余言莫之显。虽然,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 注:①謇谔(jiǎn è):正直敢言。亦作“謇谔”。②窘蹶:窘困失意。③湛:通“沉”。④癯(qú渠):瘦弱贫困。⑤磊砢(kē科):才气卓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君湘灵与余居同里,生同庚   庚:年龄 B.余出酒看共酌   看:照料,引申为“招待” C.余谢不敢   谢:道歉 D.湘灵橐其所为诗遗余数百里之外  橐:袋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湘灵亦未有子息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湘灵乃指谓余兄曰 臣乃敢上璧 C.使为之序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固不藉余言以增重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B.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C.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D.忽忽二十年/则闻湘灵已老病/不复能远游/或扁舟自放于九龙/三泖之间 4.作者说:“后之人苟能读湘灵之诗,亦可以想见其人矣。”你认为马湘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弃于时,而湘灵亦屡试不举,为同遇。 (2)湘灵被酒,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 (3)抱能不一施,遂为山泽之癯以老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李应升①诫子书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直言贾祸    贾: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 视:看待。 C.衣鲜食甘 鲜:鲜艳。 D.神明殛之矣 殛:诛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2)汝既鲜 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3)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经:合乎常规。 2.A 解析:A项,都作介词,译为“在”;B项,则:副词,就;连词,却;C项,之:代词,代这些事情;助词,取独作用;D项,且:连词,并且;助词,将要。 3.D 解析:根据句法结构和对举句式可得知。 4.(1)石刻上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今乡下人所写。(2)石刻上的“永”字等,仿佛模仿王羲之的写字用笔,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3)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 5.(1)虽然把上面的文字弄得残缺不全了,但还是不能接近古字。(关键点:“支离”“犹”“近”) (2)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关键点:“庐”“其”“尚”) (3)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关键点:“使”“伪”“冒”“教”) 参考译文:宗元上:元生来,得到你的信,很好;凡是他所称赞的事,信中都有详细明白的说明。元生就将你所管辖地区中那个在父亲坟墓旁边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临摹了给我看,说你将会向皇上禀告此事,我因此感觉不安和疑惑。 早年我就喜欢观赏古代的书法作品,家中收藏有很完备的晋、魏时期人所写的书信。而且二十年来,长安城中那些喜爱书法的富贵人家中所藏的书法墨迹也都看遍了,几乎没有什么遗漏。因此还比较善于鉴定书法,即使没有看到作者的名字,看后也可以辨别它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再说文章的形式,古代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你是个非常精明聪慧、博闻多见的人,难道对此却未加考究吗?现在看这个石刻上面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今乡下人所写的。虽然把上面的文字弄得残缺不全,但还是不能接近古字。因为石刻上的“永”字等,颇有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的变化之处,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而且其文辞很粗浅,如同现在所谓的律诗一样,西晋时期大概还没有这种诗律声调,这简直太荒谬了!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莫非是在弄虚作假吧。 而且古人说“葬,是藏的意思”。“在墓地上封很高的土和植物”,有学识之人还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圣人已经规定了丧葬的制度,又颁布了一定的法令,如果做得太过分,就是歪门邪道了。因此坚持中正之道的人不会崇尚怪异的行为,教化人的人希望人们诚实可信,因此对矫枉造作和弄虚作假的行为都非常厌恶。超过了规定的守孝制度守孝期未满,不能脱掉孝服,应该住在厅堂之中却故意住在墓地旁边,这就是中正之道的罪人。何况又伪造怪物,用鬼神来骗人,触犯了国家的法令,以牟取利益呢?伪装孝顺,却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求取利益,这种事情,确实是讲究仁爱的人所不忍心去揭发指责的,唯恐会有伤于风化。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像这样的话,不去理睬它就可以了,将其掩盖而不让大家知道也是可以的。 二、1.D 解析:D项,执柄:掌权。 2.B 解析:B项,则,连词,均表转折,却。A项,而,均为连词,一表承接,不译;一表转折,却。C项,焉,一为疑问副词,表反问,怎么;一为代词,那里。D项,以,均为介词,一表原因,因;一表凭借,凭。 3.D 解析:D项,“联名反对”错。 4.A 解析: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5.(1)(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关键点:“怪”“所知”“闾长”) (2)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关键点:“树木”“涂之”“穿”) (3)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主的心思,君主还不察觉。(关键点:“左右”“间”“情”“觉”) 参考译文: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对这事感到奇怪,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主),使大国的君主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是人主受到蒙蔽和挟制,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向百姓搜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 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主的心思,君主还不察觉,像这样,君主怎么能不被蒙蔽,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 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敢再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的难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的难事啊。”又说:“不因那怀疑而危害到那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三、1.C 解析:摧折:折节,改掉过去的行为。 2.D 解析:D项,两个都表被动。A项,第一个作句末语气助词,助陈述语气;第二个也作句末语气助词,助判断语气。B项,第一个作副词,“才”;第二个作副词,“竟然”。C项,第一个作名词,“用来……的”;第二个作名词,“……的原因”。 3.B 解析: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4.文章首段回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和昌言对作者的关心、帮助,显得亲切感人;然后以夹叙夹议的手法从欢送昌言出使的盛大场面,感佩昌言奉使强虏实现平生抱负,寄予莫大信任,充满劝勉之情;第三段回顾历史情况,剖析强虏本质,建议对待强虏时应采取藐视的态度。从而使文章完整而周到地实现了写作目的。 5.(1)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什么,但看他的意思却很遗憾。(关键点:“废学”“虽”) (2)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融洽、亲密。(关键点:“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3)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关键点:“说”“大人”“况”“于”) 参考译文: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回忆当时同一群小孩在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作对子及声音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什么,但看他的意思却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进士第四名,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融洽、亲密。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见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对自己的进步稍稍感到喜悦。 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来京城,这时昌言已在翰林院、中书省等部门任职了,眼下竟要替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当他启程的时候,队伍的前面竖起了大旗,几百名随从在左右护卫,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浩浩荡荡地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我不禁想起孩提时,看到昌言在先父身旁的情景,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这样显赫呢?对于昌言的富贵并不值得奇怪,而对昌言的出使自己却很有感慨。大丈夫一生中如果做不了将军,能够做使节,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 往年,彭任随富弼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对方的驿站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胆战心惊。”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是这一类情况。来自中原的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动脑筋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他们见不到一个士兵、一匹战马,就产生了轻敌思想,因此才有平成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没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番话作为赠言。 四、1.D 解析:橐,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袋子装。 2.D 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C项,介词,给,替/介词,为了。 3.D 解析:首先抓虚词,“则”“或”之前一般可以断开;其次,明了句意,“远游”是一个短语,不可断开。 4.答案:他是一个嗜酒、蔑视权贵、才能出众、狂放不羁的人。 解析:筛选直接表现马湘灵的语句即可得出答案,相关信息是“其嗜酒同”“其狂言震于广座也同”(狂放)“意气勃然,因遍刺当时达官无所避”(蔑视权贵)“余读之(其诗),风翻云涌”(才能出众) 5.(1)我被时代抛弃,并且湘灵也考了很多次科举也没考中,这点我们俩的遭遇是一样的。 (2)湘灵喝醉了酒,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于是就把当时的大官一个个全骂了一遍,一点都不避讳。 (3)抱负才能不能完全施展,于是成为山水之间中一个瘦弱的人而终老一生。 参考译文:马湘灵和我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出生的年份一样,学习在同一个地方,他喜欢诗词也和我一样,他也和我一样喜欢喝酒,喝醉后他的狂妄言论会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震惊,这种豪放的性格也和我一样,我被时代抛弃,并且湘灵也考了很多次科举也没考中,这点我们俩的遭遇是一样的,我生了三个孩子都早早地夭折了,并且湘灵也一样没有孩子,这点上我们也是同病相怜。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可以从他们的长相上看出区别,而我和湘灵几乎没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之间又有一些区别,那就是湘灵的人品,我一向把他当作我的兄长(意思是说湘灵的人品很好),就像他写的文章,我想要学习并达到他的水平而无法办到一样。这点我和他是不同的。 回忆起以前和湘灵一起呆在京城,一天已经到了黄昏了,湘灵到我家,我拿出酒和他一起喝。那时我的哥哥奉之也在座,湘灵喝醉了酒,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于是就把当时的大官一个个全骂了一遍,一点都不避讳。我对他的言论感到惊恐,湘灵慷慨陈词道,你以为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吗,我连忙道歉说不敢这样看待(即指不敢以一个凡夫俗子来看待你),湘灵又拿起酒连喝了十多杯,喝的酩酊大醉还高声欢呼,怒发冲冠,不久却又唱起了悲壮的歌还流出了眼泪,我看到湘灵的哀痛之情,也情不自禁老泪纵横,湘灵就指着我哥哥说:“他和我一样是志同道合之人。”于是他就拿出了他生平所写的诗词给我看,我看他的诗词,给我带来的是风起云涌的感觉,并且喉咙之间的气都不舒畅了(意思即说他的诗词写得十分精妙)。于是我们相对暗自神伤无话以对,就结束酒席,相互分别了。转眼间就过了二十年,忽闻湘灵已经老病缠身,不能够再出去远游了,他有时会到福建至上海一带游山玩水。同时还听说他和同一个地方的那些离休的官绅相互集合在一起组成诗社,感叹啊,以湘灵的才华与志气,应该让他到朝廷之上做官,为百姓正义直言,怎么会沦落到和那些听风就是雨随大流的凡夫俗子为伍呢,无奈何他困顿失意意志消沉,抱负才能不能施展一点,于是成为山水之间中一个瘦弱的人而终老一生。 乾隆二十八年,他把他的诗稿装在袋子里送到了百里之外的我手里,让我为他的诗集作序,我一遍一遍诵读湘灵的诗,十分感叹,虽然湘灵已经老了,但是他像少年般的英明睿智之气依旧没有衰减,这也必使他的诗词传诵于世,世人也都必将知道他的诗,自然不用我的言论来为他的诗集增加分量,像他这样才气卓越,高出当世的凡夫俗子何止千万,那么并不需要我的言论来彰显他。虽然这样,后世之人如果能读到湘灵的诗,也可以想象出他的为人。 五、1.C 解析:鲜:鲜艳的衣服。 2.B 解析:A项,介词,和、跟/动词,结交;B项,连词,表目的;C项,人称代词/指示代词;D项,介词,在/介词,向,对。 3.C 解析:“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4.参考答案: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解析:注意句中“未”“时”“及”“也”“又”“岂”等虚词的用法。 5.参考答案:(1)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 (2)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把她当同胞妹妹看待。 (3)把我留存下的各种文稿书籍,好好整理。 解析:(1)关键词“狎”“训”“傲”“弗亲”;(2)关键词“鲜”“止”“以”;(3)关键词“诸稿简籍”“诠次”。 参考译文: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作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把她当同胞妹妹看待,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存下的各种文稿书籍,好好整理。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