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湖南版 专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 第4讲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1年高考 2012年高考  考题展示 (湖南卷)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1.(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得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2.(湖南卷)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考向分析 该考点为湖南卷必考考点,2012年湖南卷为该考点设置了两道题,其重视程度不言自明。所设题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材料丰富多样,有一般材料,或议论,或说明;有演讲词等实用类文段,有对联和诗歌等传统文学素材,也有短信等新兴文学样式。该题是湖南卷的一块试验田,所涉及的考点侧重于考查简明、连贯、得体,兼及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而考查的素材和生活联系紧密。该考点题型样式繁多,如排序题、诗句或对联重组题、选择符合诗歌或对联意境的项、得体题等,但这些题型都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别,而且只要求辨析,不要求直接的语言表达。所以,强化语境意识,分辨交流对象尤为重要。   热点题型一 排序题 【例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③葫芦是果实—⑤葫芦的形状—④成熟后可做容器—⑥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久—①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②是一个总结句。 技法解密 一看陈述对象。一个语段陈述对象往往要一致,以一个对象为中心,语意才会衔接。 二看语言标志。尤其应该注意关联词、起始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过渡性词语、中心词以及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等各类直接表现语句顺序的词语。 三看句式特点。汉语句式很丰富,常常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显出语言的艺术魅力,也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所以判断衔接时要注意长短句的对称性、整散句的和谐性。 四看前后照应。语句讲究前后连接,相互呼应,语段才会浑然一体,气脉中贯。 热点题型二 诗句、对联题 【例题2】(2010·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思路分析:从整体诗意来看,《到京师》一诗似为作者寄居京师所作。第一句写初春自然景象:京城冬雪刚刚消融,荠菜破土,崭露生机。第二句写作者所居僻巷寂静落寞的环境,暗含失意情怀。第二联则应写的是听到响亮的报春之声,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欣与希望。A项,表现的是暮春景象,不合“春来第一声”的语意。B项,写清新之柳与婉转莺啼,符合情境。C项,写空寂幽僻之景,不合语境。D项,“楼阁新成”来得突兀,“花欲语”含蓄委婉,不够响亮,也体现不了“第一声”的特点。 答案:B 技法解密 1)理解诗句意境。古诗讲究意境,所以要关注诗句的意象之间是否协调,情感是否一致,观点态度是否一致。 (2)关注押韵和句式。律诗尤其强调押韵,尤其关注偶数句的押韵;律诗也讲究对仗,尤其是中间两联必须关注是否对仗。 热点题型三 得体题 【例题3】下面是邱舒同学给岳麓书院管理员写的一张便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李伯伯: 您好!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商谈我班同学__A__贵院一事,因我有急事,现__B__改期。具体时间改在何时,别行__C__,故希__D__! 邱舒 9月25日 A.光临  B.决定  C.磋商  D.见谅 思路分析:此题专门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宜改为“到”“去”。B项,“决定”显得太自我,不合语境。宜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C项,“磋商”指反复商量研究,一般用于比较重大的事务。这里宜改为“商量”“商议”“商定”。 答案:D 技法解密 一看对象和场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话必须看具体的对象和场合,对象有身份、地位、受教育水平之分,场合有庄重、哀伤、愉悦等区别,所以要特别注意谦辞、敬辞、婉辞等的合理使用。 二看语体风格。不同的语体适合不同的交际需要,书面语不能和口语混淆,演讲语言与谈话语言不能混淆,实用文体语言和文学类语言不能混淆…… 三看交际意图。说话意图往往在语段前后文就有明示,所以要准确理解题目所给出的具体语言的语意,只有明确理解所给出语句的语意,才能明确说话目的,明确具体的场合,才能作出正确无误的判断。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父亲在信上说:卖房之事,左右为难,还请孩儿钧裁。 B.退休欢送致辞:种桃植李,奉献一生,可谓死而后已。 C.回复学生留言:垂爱晚辈,责任所在,只是分内之事。 D.感谢专家指导:委屈大驾,悉心指导,实乃荣幸至极。 【学生试做】[  ] 答卷扫描 学生错选A项的占10%左右,错选C项的占为25%左右。  名师点评 A项,“钧裁”,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不能用于父亲对孩子;B项,“死而后已”,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但用在老同志的退休欢送会上不恰当;C项,“垂爱”是敬辞,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不能自称。  修正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边词》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____________,正是长安花落时。 A.即今河畔冰开日 B.长恨春归无觅处 C.纵逢晴景如看雾 D.试上高楼清入骨 【学生试做】[  ] 答卷扫描 学生错选C项的占10%左右,错选D项的占23%左右。  名师点评 此题考查诗句的衔接,应以诗歌内容和整体意境为核心进行思考,A项与前一句构成对比,写出“春色旧来迟”的特点,颇具匠心;B项,“长恨春归无觅处,”写的是暮春时的心情,与前两句矛盾;C项,“纵逢晴景如看雾”,语意突兀,与前后诗句都没有意义上的关联;D项,“试上高楼清入骨”,写的是女子试登高楼思念远方亲人时感受到的凄清气氛,这与“边词”这题目不符;同时前后诗句都是写景,都没牵涉写人。  修正答案 A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______________,江南江北送君归。 A.水流无限似侬愁   B.惟有相思似春色 C.春风一夜吹乡梦 D.清风明月苦相思 3.下列各句中,引用的诗词名句与上下文文意衔接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顿觉烦扰少了,闲暇多了,油然而生出“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况味,这些都是自然的,时间一久便适应了。 B.老同志的辛勤哺育和无私教习,让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80后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工作的生力军,这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C.当我国中部和西部的自然优势、人文优势和政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向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D.“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中秋月圆的时节,她举起酒杯遥望大洋彼岸,默念着丈夫和儿子的名字,祝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翠色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   B.⑤②③①④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 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________,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 ②走近岸边 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 ④湖水是绿色的 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 ⑥卵石历历可数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 6.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谢绝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李凡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李凡说:“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聊聊吧!” C.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北京郊区某村刷了这样一条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D.高考临近,为了激励莘莘学子,考场的工作人员在大门柱上贴出一副对联:“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8.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命题调研·明晰考向 考题展示 2011年高考 D 解析:A项,“拨冗出席”是指忙中抽出时间,是敬辞,不用于自己,“特此通知”语气生硬;B项,“光临”一般表示对对方的欢迎,也是敬辞,不用于自己;C项,“身体欠安”是婉辞,指人身体不适,一般用于对方。 2012年高考 1.C 解析: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B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 2.B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D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只能是“无人到”,而且“无人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 创新模拟·预测演练 1.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B 解析:作答时应兼顾相思和春色。“杨柳”句表明是春天;“送君归”表明是相思。A项侧重于对方的愁绪,而王维诗强调诗人自己的思念;C项侧重于夜晚的乡梦,此诗纯写送别,与夜晚无关,与梦境亦无关;D项侧重相思,但相较于B项将春色喻相思而言,B项更妥帖。 3.B 解析:此题必须理解语境意义和诗句含义,思考两者是否吻合。B项,“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意为:雏凤的鸣声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脆圆润。现往往用来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哲理。句意只是表明80后们的快速成长,而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 4.B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顺川向南远望——川尽头——川道东西两边树木——雨后艳阳——川道中间——水流——河水两边。沿着这个思路,很容易选出B项。 5.B 解析:先远望,后近观,注意与前后语境吻合。 6.A 解析:B项,向导师请教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虚心就坐请教,而不是随便“聊聊”。C项,宣传计生国策,不宜将生孩子与养猪并提。D项,“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不宜放在高考考场来激励广大考生。 7.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③句“之前的不对”承接上文“注入式教育”,⑥句“也”字是进一步补充说明,④句转折并且与⑤句构成递进,②①谈“教科书”,语意连贯,应该连在一起,同时②句的“读物”开启下文横线后的“读物”,②①应为最后两句。 8.参考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题目中每个空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第①个空,“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对应“黄帝……”;第②个空,“但是……”对应材料倒数第二句“但是……”;第③个空,是由前文的表述得出的结论。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点此下载】